國際人物

真實人生/被偷走大學資格的女孩 羅彩霞逆襲當上律師

羅彩霞在今年4月正式入職福建一家律所,成為一名律師。圖/取自現代快報、受訪者提供
羅彩霞在今年4月正式入職福建一家律所,成為一名律師。圖/取自現代快報、受訪者提供

2025國際洞察展 訂閱抽萬元行李箱

7/20前,訂閱年方案抽韓星同款行李箱,解任務再抽3重好禮! ☛立即行動

「羅彩霞」這個名字,在中國大陸教育史上是留有一筆的;在大陸社會的語境裡,更可以是「冒名頂替」的代名詞。

2004年高考(中國大陸大學升學考試)放榜,夢想考入師範學院、將來成為一名老師的應屆考生羅彩霞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落榜後,她沒有細究自己的成績距離錄取分數差了多少,很快選擇重讀。最後花了1年時間,重考上了天津師範大學。


冒名頂替事件發酵 促大陸教育法制修改

但在畢業之際,羅彩霞卻被告知拿不到畢業證書、學位證書,甚至連申請教師資格證、辦理銀行業務時也都被告知有問題。經過追查,她才發現自己的身分在高考那年被同學冒用了,對方代替自己錄取了貴州師範大學,自己則是「被迫」重考1年。

冒用身分的人,是當地公安局政委王崢嶸的女兒王佳俊。要能冒用他人身分,背後肯定有著紛亂的權力利益結構。但羅彩霞並不畏懼,選擇在各大網路論壇發文曝光自己的遭遇,為自己爭取權益,引發大陸全國關注,最後還促成大陸教育法制的修改。

然而,對方在事件曝光後反倒咄咄逼人,要求她更改身分證號碼、個人檔案。羅彩霞沒有選擇隱忍,也不願妥協,最後以姓名權、受教權侵害為由,對王佳俊等人提告並索賠。雙方最後雖達成和解,但案件訴訟過程中,冒用她身分的王佳俊始終沒有出現,最後是由律師代為道歉。羅彩霞雖感到無奈,但也想早點放過自己,「既然願意賠錢,就表示他們承認自己錯了,這就夠了」。

羅彩霞在畢業之際因為拿不到畢業證書、教師資格證,經過追查才發現自己的身分在高考那年被同學冒用了,引發大陸全國關注。圖為中國青年報當時的報導。圖/取自羅彩霞律師微信公眾號
羅彩霞在畢業之際因為拿不到畢業證書、教師資格證,經過追查才發現自己的身分在高考那年被同學冒用了,引發大陸全國關注。圖為中國青年報當時的報導。圖/取自羅彩霞律師微信公眾號

因緣際會轉行媒體業 被酸因為曾上過新聞

羅彩霞出生在湖南一個山裡的農村,山的外面還是山,因為爺爺、爸爸都是老師,這是她能接觸到的最好的職業,因此從小就夢想著當老師。大學畢業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一所私立國中當教務老師,她沒想過那是自己離老師工作最近的一次。後來因隨著伴侶到成都發展,偶然聯繫到曾報導過自己案件的記者,恰巧單位正在招聘,便隨著機緣跨行進媒體產業。

從新聞當事人成為一名新聞人,卻讓羅彩霞很不好受。當時有許多人酸她,是因為被冒名頂替才有了電視台的工作,初期心裡很不好受,沒人看見她是從領低薪的實習記者做了超過半年才轉為正職,她的努力還要被這份不幸的遭遇給蓋過。

經歷成都電視台,再到北京進入中央傳播體系的央視,後又因家庭因素轉職到福建新媒體「梨視頻」工作近6年後,羅彩霞遇上公司進行策略調整,雖然可以選擇去上海的總部,但幾經考量後決定離職,於是她在2021年的最後一天失業了。

羅彩霞偶然聯繫到曾報導過自己案件的記者,恰巧單位正在招聘,便隨著機緣跨行進媒體產業。圖/取自中國青年報
羅彩霞偶然聯繫到曾報導過自己案件的記者,恰巧單位正在招聘,便隨著機緣跨行進媒體產業。圖/取自中國青年報

35歲尷尬年齡失業 毅然投入司法考試

那年她35歲。一個頗為尷尬的年齡,錯過考公職、考老師或考國企的時機點。她嘗試過再就業,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薪資與工作內容。不甘心的她決定轉換跑道,重新開始。

選擇備考司法考試,其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當時的她急著找尋浮木,一方面是受媒體同業成功轉型的啟發,認為「一試何妨?」。投入念書生活可以緩解失業的焦慮與茫然,另一方面則預期法律產業能有更持續的職涯發展。

而且從記者轉行律師,看似隔行如隔山,兩個職業實則有相通之處。她認為過去十多年媒體工作養成的法治新聞報導經驗,以及記者與人打交道,在短暫的訪談中與受訪者建立信任、產生同理心,都是律師工作所需的技能。

設定好目標後,羅彩霞的心態很單純,就是「莫問前程,埋頭衝」,但路途並不順利。

她的第一次司法考試是在2022年,那年考試因為疫情延期至年底,埋首衝刺的她猶如強弩之末,加上自己和爺爺染疫,等到生活重新回歸正軌,許多考試內容與技巧早已淡忘。成績公布那天上午,她還收到外婆過世的消息,她已預感當天不會再有好消息。最終成績出爐,距離通過門檻差了3分。

扛房貸、養兩孩 苦熬2年考上律師

中年轉職,而且還是裸辭,經濟壓力可想而知。羅彩霞將自己離職後拿到的補償金,還有工作十多年間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長期住房儲金)全部提領出來過日子,但現實的經濟需求就擺在那裡,她要還房貸,還要養兩個孩子。

在這樣的壓力下又熬了1年,羅彩霞在第二次司法考試終於過了。回首過去2年的生活,她說:「中年失業真的很難受,人生至暗時刻,不想沉浸在無用的悲傷中,也無法面對讓我認命的親人。不敢說,不能說,不想被同情,也不想被定義標籤化。多少個無眠的夜晚,『雞湯』一杯杯乾。總之,法考過了,也是一個短暫的休憩,是近2年的句號,也是新的起點。」

羅彩霞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列出四個英文字:live,laugh,love & bread,代表著生活,笑容、愛與麵包。這是她精心挑選的4個字,是對她而言重要,且希望能平衡好的事情。由於從小在鄉村長大,生活成本很低,她在中年因為有了家庭才意識到bread的重要,但她仍選擇將它往後擺放,「我希望能微笑著、抱以熱愛地活著,然後擁有麵包」。

羅彩霞在今年4月正式進入福建一家律所,成為一名律師。圖/取自羅彩霞微博
羅彩霞在今年4月正式進入福建一家律所,成為一名律師。圖/取自羅彩霞微博

大齡、女性、兩孩媽 中年焦慮不因當律師消失

司法考試通過後,羅彩霞很快面臨下一階段的挑戰。在中國大陸,律師是個起步難、行業壁壘很高的職業,找到工作成為她首要目標。然而,大學不是法律科系出身,加上年齡、性別等因素,「非法本(非法律本科)」、「大齡」、「女性」、「兩孩媽」種種的標籤貼在她身上,中年階段要面臨的焦慮,不會因為轉行而消失。

不過,隨著進入「不惑」之年,她漸能平衡內心感受,「我覺得精神內耗沒有必要,我也經歷過所謂至暗時刻,但我會讓自己邏輯自洽(自我完備)」,「我想邁過去」,她說。最後,羅彩霞成功找到律所並完成1年實習,在今年4月入職福建一家律所,成為律師。

冒名事件太轟動 努力去標籤化過平凡人生

回想過去事件,現在的她感嘆地說:「我多希望當時能單純透過法律途徑要回身分,而不是被迫在網路上曝光自己。希望受害者不需要大聲吶喊就能解決問題。」不過,羅彩霞其實很少去想過去的事件,因為即使爭取到了權益,還是會有傷疤。

冒名頂替事件對羅彩霞的影響很深,她當時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選擇在網路公開自己的身分與經歷,雖然很快地引起媒體和輿論的關注,還原真相,但這也讓過去10多年的她,要很用力地讓事件不淹沒了她的一切努力,而需要持續地「去標籤化」,這也是她總在採訪中強調自己「很平凡」「很普通」的原因。

如今,儘管16年前的往事隨著她當上律師再度被翻出,羅彩霞的人生已經翻頁。她說,希望自己之後被認識不再是因為過去事件,而是因為她的新身分:一名律師。

【會員限定】完成3任務,抽LINE POINTS等3重好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系列文章

雷納德蘭黛1958年加入家族企業雅詩蘭黛,隨後在公司內部推動改革,建立多品牌策略,並堅持走高端百貨通路。圖為他1996年於雅詩蘭黛紐約據點。圖/紐約時報

真實人生/曾後悔沒買下 雅詩蘭黛老董捐10億美元藏品

美妝帝國雅詩蘭黛名譽董事長雷納德蘭黛(Leonard Lauder),一生節儉卻豪捐價值10億美元藝術藏品給博物館。6歲時那張5美分的明信片奠定一輩子美的追求,他走過大蕭條、軍旅到打造百億美元企業,今年6月中辭世,不光留下龐大的企業版圖,也讓立體派畫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與布拉克(Georges Braque)等人成為公共財。雷納德蘭黛是在什麼樣的際遇下,說出那句讓人印象深刻的--「你只會後悔自己沒買下的」?

1935年,萊伊擔心火箭技術淪為納粹用於製造武器,於是逃離德國故鄉,定居紐約皇后區,以科學寫作為業,後來啟發無數科學家和太空人。圖/截自Eyewitness News ABC7NY在YT的影音

真實人生/一罈被遺忘的骨灰 塵封半世紀太空先知傳奇

紐約市一處公寓地下室,今年初發現一罐近60年前的骨灰,管理人員憑著罐上的標籤尋找,赫然發現那是「太空時代預言家」萊伊(Willy Ley)。他在人類首次踏足太空前數十年,便預示太空旅行和探月,月球一處隕石坑以他為名,他還曾替迪士尼樂園打造火箭設施。萊伊的骨灰為何被遺忘在地下深處?現在又為何有熱心人士想將他送上太空長眠?

旺代單人不靠岸航海賽是公認世界上最殘酷的帆船賽事,而徐京坤不但是首名參賽的中國大陸選手,他還是一名「獨臂船長」。圖/取自徐京坤官方網站

真實人生/不靠岸沒補給 獨臂船長繞地球一圈不為黃金

旺代單人不靠岸航海賽(Vendée Globe)是公認世界上最殘酷的帆船賽事,選手僅能倚靠自身力量環繞世界一圈,全程無補給、無外援,駛入任何一個港口就算棄賽。徐京坤則是首名參賽的中國大陸選手,他還是名「獨臂船長」。 他在駛經好望角時,在日記裡寫道:「今天,一個來自東方的航海人來到這裡,只為夢想,不為黃金。」他是如何實現帆船航海的夢想?挑戰這場完賽人數比上太空還少的賽事?

離世近20年的法國知名神父皮耶,為遊民奉獻的人道主義襟懷感動無數人,但2024年中起,遭人揭發他長達半世紀以上的性騷擾及性侵史。路透/Alamy

真實人生/法國偉人跌落聖壇 盲目的光縱容神父性犯罪

皮耶(Abbé Pierre)曾被譽為「法國的良心」,獲選為排名第三的法國偉人,他是窮人心中的希望,也是全國民眾尊崇的道德標竿,他的言語曾喚醒無數善意,他的身影刻在教堂、街道與歷史的榮光之中。但在2024年,皮耶已死近20年,33人出面指控他長達半世紀以上的性騷擾及性侵史,且經調查屬實。那長久以來無可挑戰的光,照不亮他靈魂深處的陰影。這不只是一椿偉人跌落神壇的尋常故事,而是關於沉默、縱容、集體選擇性失明。 皮耶本名古埃斯(Henri Marie Joseph Grouès),生於1912年的法國里昂,16歲即決定效力神職,19歲加入方濟會的一個支會,宣誓拋棄所有財產,奉獻給慈善機構,26歲成為神父。 他在二次大戰期間,參加抵抗納粹運動,使用多個化名,其中之一就是皮耶,戰後他延用此名,一度參政,獲選法國國民議會議員,但5年後他退出政壇,專注協助遊民。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