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物

真實人生/高齡97歲每天重訓 曾把糖果當飯吃 健身傳奇女王的不老人生

高齡97歲的伊蓮拉蘭每天堅持健身鍛鍊,早上起床就先來幾下伏地挺身「熱機」,重訓、跑步、拉單槓樣樣來。圖/取自伊蓮拉蘭官網
高齡97歲的伊蓮拉蘭每天堅持健身鍛鍊,早上起床就先來幾下伏地挺身「熱機」,重訓、跑步、拉單槓樣樣來。圖/取自伊蓮拉蘭官網
訂戶獨享內容,限時開放試閱 限時倒數 00 00 00 00

人稱「美國健身界第一夫人」的伊蓮.拉蘭(Elaine LaLanne),現已高齡97歲,有別於同齡者可能彎腰拄杖、風燭殘年,她至今神采奕奕。雖然1950年代掌握電視市場先機、與丈夫拉蘭(Jack LaLanne)共同打下健身帝國已是陳年舊事,但她至今仍在業界屹立不搖。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她曾把糖果棒當飯吃,不重營養也不運動,後來如何變身健身界第一夫人?她的健康人生又傳達什麼啟示?


97歲的她 每天起床先伏地挺身再運動20分鐘

紐約時報報導,伊蓮.拉蘭的朋友習慣稱她「拉拉」,拉拉如今每天清晨睜眼,不急著下床,先來2組各12下的仰臥直腿。刷好牙、洗好臉,撐著洗手台做幾個下斜伏地挺身。著裝完畢、確定妝容,大步邁向居家健身房,她開始每日例行公事—重訓、跑步、拉單槓。

她在加州中部海岸的家中說:「每天早上鍛鍊20分鐘是我的熱機儀式。」

97歲的伊蓮拉蘭從電視主持人搖身變為健身界「第一夫人」,帶起美國的運動健身風氣。圖/紐約時報
97歲的伊蓮拉蘭從電視主持人搖身變為健身界「第一夫人」,帶起美國的運動健身風氣。圖/紐約時報

1970年代以前,規律運動對多數美國人來說可有可無,更別提健身鍛鍊。1960年僅24%美國人規律運動,然而1970年代開始,美國運動風氣大開,蓋洛普民調機構(Gallup)指出,1987年,規律運動的美國人增至69%,說明全民運動發展迅速。

本特利大學歷史系榮譽退休教授史騰(Marc Stern)認為,健身運動之所以在美國蔚為風潮,要歸功於健身房問世及運動器材品牌化,促使健身鍛鍊變成帶有象徵個人特質的主流文化。

追溯美國第一家原型健身房正是出自拉拉的丈夫拉蘭。

丈夫拉蘭推廣健身風氣 當年被醫生批「有害健康」

1936年,拉蘭在加州奧克蘭成立首間健身水療中心,裡頭設有果汁吧和健康食品店。只可惜現在看來極具遠見的他,在當時親朋好友眼中無異於健身狂魔,他曾說,「大家覺得我不是騙子就是瘋子,醫師甚至反對我的主張,說重量訓練會導致心臟病發、失去性慾。」

即便如此,拉蘭仍無畏世俗眼光,大力宣揚健身鍛鍊的益處,並且在電視機席捲大眾市場的時代遇見拉拉,繼而搖身成為健身界教父級人物

拉拉出身美國中部明尼蘇達州首府明尼亞波利斯市,從小懷抱明星夢,19歲一趟加州行輾轉開啟她的電視圈之路。

起初去度假的拉拉,到了舊金山後加入模特兒公司,不過她的伸展台生涯並不長久,機緣巧合下很快進入舊金山灣區電視台主持一檔節目。

《傑克拉蘭秀》是美國首檔結合健身和健康飲食的推廣節目,內容廣受美國婦女喜愛,於1951年開播至1985年。圖/取自依蓮拉蘭官網
《傑克拉蘭秀》是美國首檔結合健身和健康飲食的推廣節目,內容廣受美國婦女喜愛,於1951年開播至1985年。圖/取自依蓮拉蘭官網

節目全程90分鐘,有一群12人組成的管絃樂隊充當背景音樂,主打不同領域的嘉賓做表演。某天,拉拉接到一通電話,問她能不能讓一個「可以在節目裡全程不間斷做伏地挺身的人」上節目,拉拉同意了,這個人正是健身狂魔拉蘭。

從此以後,拉蘭偶爾會上拉拉的節目,而在與生俱來的魅力和拉拉的主持加持下,拉蘭一步步擄獲全美觀眾的心,擁有屬於自己的節目《傑克拉蘭秀》(The Jack LaLanne Show),這是美國首檔結合健身和健康飲食的推廣節目,於1951年開播至1985年停播,長達30多年。

夫妻開創健身帝國 史密斯機、營養棒是他們發明

拉拉在和拉蘭認識前,是個單親媽媽,她離了婚,就像當時許多美國人一樣,午餐可能一根糖果棒就打發了,抽菸、吃甜甜圈,不注意營養和運動。兩人在幾年後結婚,從此她不僅是丈夫的人生伴侶,更是他重要的生意夥伴,協助他管理一百多家連鎖健身房。

拉蘭創下許多健身界的第一,包括研發首部腿部伸展機、發想出原型史密斯機、推出首款蛋白粉和營養棒、首次透過電視推銷營養品和運動器材。而這些首開先河的產品都有賴拉拉在背後打理,包括落實產品開發和洽談授權交易等大小事。

在拉蘭夫妻檔雙主外火力全開的同時,屬於兩人的健身帝國應運而生,鍛鍊風氣也逐漸在全美盛行,繼而革新美國的運動健身文化。

過去4年依蓮拉蘭出版了兩本書籍,堪稱健身界教母級人物,是「教練的教練」。圖為她今年8月攝於自宅。圖/紐約時報
過去4年依蓮拉蘭出版了兩本書籍,堪稱健身界教母級人物,是「教練的教練」。圖為她今年8月攝於自宅。圖/紐約時報

「健身界教母」連健美傳奇大師都要跟她請益

女子健力運動先驅、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人體運動學系代理系主任桃蒂(Jan Todd)談到,她出生在性別意識尚不發達的年代,母親也不上健身房,對於懷抱運動夢的她來說,從小到大一直在追尋值得學習的楷模,而拉拉作為健身表率,正好帶給她勇氣,讓她知道,女性也可以鍛鍊肌肉。

2011年1月,高齡96歲的拉蘭因肺炎引發的呼吸衰竭過世,拉拉延續丈夫一生的志業,持續推廣健身和健康飲食。

過去四年她出版了兩本書,目前正在籌備丈夫的紀錄片。另外,知名影星馬克華伯格(Mark Wahlberg)也將拍攝且親自出演拉蘭的自傳電影。

美國知名影星馬克華伯格(右圖)將拍攝且親身出演傑克拉蘭(左圖)自傳電影。圖/取自X
美國知名影星馬克華伯格(右圖)將拍攝且親身出演傑克拉蘭(左圖)自傳電影。圖/取自X

如今,拉拉不再是身居幕後的女人,而是健身界教母級人物,包括90年代健身女王奧斯汀(Denise Austin)、跆搏健身操大師布蘭克斯(Billy Blanks)和健美傳奇人物費李諾(Lou Ferrigno)都找她請益生意經,「教練的教練」當之無愧。

年近百歲仍不停運動「如果你不動就會動不了」

拉拉喜歡以自創的金句鼓勵大家多動,回顧過去,有些金句似乎已不合時宜,例如她曾主張女性就是要瘦、必須戰勝脂肪,「滿足口福十秒鐘,肥胖上身一輩子」。她現在坦承體態尺寸本多元,並非越瘦越好。但其他金句至今發人省思:「運動不是問題,而是體驗」「有什麼用什麼,竭盡所能」「如果你不動,就會動不了」。

97歲的她,果真身體力行,不停地動。

【你也可以看】

79歲一脫成名 陸最帥大爺85歲學開飛機「想做就做別留遺憾」

總統御醫的抗衰老秘訣 好的晨間習慣讓身體年輕20歲

健身應該在早晨或晚間?取決於你的性別

保持體態縮小腹麻煩可大了?醫界警告:有害身體

預測2024你的閱讀人格! 贈24小時會員試閱,LINE POINTS等你拿!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系列文章

二手玫瑰因造型嬌媚、曲風創新,有「中國最妖嬈搖滾樂團」、「樂團怪手」等稱號。圖為主唱梁龍於第5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演唱入圍電影歌曲「搖籃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真實人生/曾震撼金馬獎!一群爺們組陸最妖嬈搖滾團 二手玫瑰中年再蛻變

甫落幕的第60屆金馬獎挑起影迷懷舊之情,若回顧近年經典的金馬表演節目,非得提及以一身螢光綠毛皮大衣,配上紅色碎花洋裝及紅色高跟鞋,在金馬54粉墨登場的中國大陸搖滾樂團「二手玫瑰」,而團員其實全是「爺們」。 主唱梁龍時而呢喃、時而唱詞,搖滾曲風裡摻雜嗩吶、鑼鼓的民俗樂器,風格迥異的表演獲得兩極評價。有觀眾帶酸地質疑,「到底誰會聽他們的歌?」他們的歌迷則會坦然地說,「沒點毛病誰聽二手玫瑰」。...

法國人海里遭誣告性侵23年,他說最大的遺憾是一種無形的損失──那些他可能度過的人生,那個他可能成為的另一個人。圖/取自IG帳號sdubromel

真實人生/真實版謊言的烙印:他被誣告性侵23年 她說謊卻也是受害人

被誣告性侵的人,常需在挫折屈辱下奮勇,爭取真相大白。但說謊的女孩,既是加害人也是受害者?她又為何要說謊? 法國一椿時序長達23年的性侵案,揭開人的複雜面貌,一個擦肩而過的人可能影響你一生,你從無惡意卻可能害人半輩子。這時人們會迫切期待司法帶來正義,但烏龍的法國司法體系,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出錯,讓被冤枉的他,遲了五年才得到正義。 這椿真實事件有他的故事、她的故事、他們的結局,一切都要從1999年2月的一通電話說起……。

44歲的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機師愛默森(左),因休假搭機在駕駛艙中試圖關閉引擎而遭收押。圖為他10月25日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出庭。路透

真實人生/「瘋狂機師」空中關閉引擎驚魂記 他揭開航空界不敢面對的真相

美國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機師愛默森被控83項謀殺未遂重罪,原因是他上月休假期間搭機,坐在駕駛艙中曾試圖關閉引擎,危及機上所有人性命。人們經常在驚魂的意外中,看見真實人生的各種裂痕。44歲的愛默森揭開了航空界的什麼祕密嗎?媒體稱他瘋狂機師,究竟怎麼回事? 10月22日,愛默森休假期間,登上阿拉斯加航空公司從美國華盛頓州艾弗雷特市飛往舊金山的班機。因為座位全滿,他被安排進入駕駛艙,就座於機組人員的摺疊座位。當時沒有人知道,愛默森前兩天剛參加了至友的追思聚會,他脖子上戴著一條裝有至友骨灰的項鍊,而一場「迷幻又驚悚」的旅程,就此拉開序幕…

印度裔美國人保羅(如圖)是第二代移民,他原想為年邁父母蓋孝親房,卻意外成立公司,打造出讓長者自在生活的樂齡共生社區。圖/紐約時報

真實人生/為父母打點退休老後 他把孝親房蓋成樂齡社區 爸媽解了鄉愁

養生送死,是高齡社會下的熱門話題。美國人阿魯.保羅(Arun Paul)原想為父母張羅一棟孝親房,後來他變出一個社區,接著他把這椿生意擴大到全美許多地點,現在500多名長者受惠。真實人生離不開老,這是一個兒子為父母打點老後的故事。 保羅的父母在1960年代移民美國,步入老年後,越來越希望跟其他印度裔親友靠得近一點。保羅有感而發回憶說,「我從小到大一直感覺父母失去了某些東西,彷彿一部分重要的自我消失不見。」此時保羅意識到,父母的失落是鄉愁,而老一輩移民對此都有共鳴。...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