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戰爭拍台劇、變桌遊 日學者剖析台真正的零日恐懼

2025國際洞察展 訂閱抽萬元行李箱7/20前,訂閱年方案抽韓星同款行李箱,解任務再抽3重好禮! ☛立即行動
「2027年台灣有事說」在日本媒體已成主流論調,日本學者五十嵐隆幸觀察到,在台灣真正把2027年視為戰爭爆發之年的人並不多,政府對國際社會傳遞的訊息與台灣社會內部的感受,常是一熱一冷。此外,原本應與現實緊密相連的戰爭,似乎正在台灣社會中被虛構化、娛樂化。
時任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2021年3月在國會作證表示,憂心中共正在加速野心企圖,在2050年前取代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台灣是中共野心企圖之一,6年內恐面臨顯著威脅;當時解讀是戴維森認為中國大陸會在2027年之前嘗試進犯台灣。此後,美軍將領接二連三提到台海危機的局勢及中國欲在2027年具備攻台能力。
設定2027共軍犯台 其實是台灣的宣傳戰
著作多次獲獎的日本防衛研究所專門研究員五十嵐隆幸,在東洋經濟專欄中說,他在台灣演講的時候介紹「2027年台灣有事一說,在日本愈來愈普遍」,台下聽眾紛紛表示「沒聽說過」。台灣軍方也有人告訴他,漢光41號演習首度想定2027年共軍犯台,不過是為了讓日本與美國也能理解台灣的危機感所為的策略性演出。
五十嵐指出,台灣政府及軍方之所以設定「2027年」作為演習年份,更多的是出於對外溝通。他們並非真的相信2027年一定爆發戰爭,而是透過這樣的設定,引起提出2027年台灣危機的美國、已相信此戰爭時程表的日本等國際社會的關注。
他分析,比起戰爭會不會發生,對台灣而言,如何維持國際關注才是更切身的問題。台灣將2027年犯台論當作對外傳播戰略的一環,是台灣發動的「宣傳戰」,與台灣政府對戰事可能性的評估是有落差的。
五十嵐表示,過去漢光演習通常設定10年、20年後的期程,目的多半在向以觀察員身分參與的美軍將領,展示台灣與中國戰力的差距、若無援助必敗,以爭取向美國購買更多高性能的武器。
![]()
日本學者指出,台灣政府及軍方之所以設定「2027年」作為演習年份,是要引起2027年美國、日本等國際社會的關注。圖為美軍芬恩號驅逐艦今年1月與另艘美艦(前者)併肩航行東海,20241月24日穿越台灣海峽。美聯社
台最恐懼的不是「有事」 而是被國際社會拋棄
具體設定迫切的期程,是為了對外展現台灣對中國威脅認真準備的態度。他說,背後存在的現實是,台灣的安全保障很大程度仰賴國際社會關注及支援,面對持續擴張軍力逾30年的中國,台灣已無法單憑自身力量,建立足夠的嚇阻力。
他認為,台灣恐懼的不是「有事」本身,真正憂慮的是國際社會可能拋棄台灣的不安。
不過他觀察到,對外的訊息與台灣社會內部的感受,往往一熱一冷。在台灣,民間主流看法是「確實存在打仗的危機,但不會明天就爆發戰爭」,所以在日常中,沒有持續在為戰爭準備,市民可能知道防空洞在哪裡,但不會把戰爭當成日常話題。這種想法的落差,不是因為台灣政府刻意對國內民眾與國際社會發出不同訊息,而是在拿捏「不低估現實風險」與「避免社會過度反應」之間的平衡。
五十嵐說,台灣描繪的「有事」,不是單純地宣傳「戰爭即將到來」,還隱含為爭取友好國家支持的戰略性溝通。因此,日本有必要以冷靜且審慎的態度,解讀台灣對外發出的各種訊息。
![]()
迷走工作坊推出台海戰爭桌遊「2045」,遊戲背景為平行世界線的西元2045年,模擬台灣面臨共軍武統的情境。圖/迷走工作坊提供
台海戰爭拍台劇、變桌遊 現實虛構化的風險
近年以中共武力犯台為題材的作品陸續在台灣登場。例如台劇「零日攻擊」以2028年解放軍登陸台灣為題,設定從台海開戰倒數7天發生的事。該劇在台灣尚未播映,去年公開的前導預告已有逾200萬次的觀看次數,社群熱議。
今年初戰爭桌遊「2045」開賣,設定在平行時空下的西元2045年,共軍大舉侵台之際,每位玩家扮演不同角色,包括促統會、政府軍、台灣自衛隊等角色,呈現台灣社會內部分歧,模擬人類面對戰爭的複雜人性。
他認為,這些娛樂作品象徵台灣社會對戰爭的論述方式正在變化,戰爭與侵略已成為愈發貼近現實的主題。不過作品中描繪的台海戰爭,某種程度上似乎在與現實保持距離。
影劇與遊戲等大眾文化形式,雖異於政治言論或政策主張,卻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向外界傳達「台灣絕非漠不關心」的訊息。
不過五十嵐也說,要關注的是,在虛構裡反覆上演的侵略與防衛,讓人深刻意識到那是「不希望發生的現實」,卻也可能將這種風險封閉在想像中。
換句話說,他認為透過娛樂作品的形式,戰爭風險被可視化、被討論,也可能被簡化為單純的想像及娛樂,反而讓台灣人不再將台海開戰,視為真實生活必須面對的問題。
他說,將戰爭作為娛樂內容與實際為戰爭做準備,兩者存在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台灣社會如何在這之間維持平衡,會是未來愈來愈重要的課題。
五十嵐指出,伴隨2027年、2028年、2045年等各種年份,台灣社會開始談論「戰爭」這個詞語,那不是某種預言,是內部深切而迫切的問題。台灣人民所恐懼的,未必是「中國武統台灣」本身,更令他們憂心的,是國際社會不再關注台灣的那一天。正因如此,台灣必須不斷描繪戰爭、作準備、持續對外傳達訊息。
對台灣而言,真正的「零日」(Zero Day),不只是指「中國對台灣的侵略日」,是那個台灣被國際社會徹底拋棄的時刻。
【你也可以看】【會員限定】完成3任務,抽LINE POINTS等3重好禮!※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