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動力電池回收黑作坊亂象 「三無電池」流入市場釀災

日前台灣發生電動車自撞分隔島後瞬間起火事件,讓蓬勃發展的電動車安全性再受關注。事實上,隨電動車普及,回收動力電池,在大陸成長為規模龐大的產業鏈,年產值規模逾千億元人民幣。但近月以來廣東東莞、河南新鄉等地,被曝光不少非法回收退役動力電池的「作坊式」小工廠,製成「三無產品」(無生產日期、廠家、生產地址),重新流入市場,除了製程造成環境汙染,成品更有著火等風險,引發官方重視。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