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關係

美中台博弈/擋不了北韓核威脅 美日韓聯盟成形 對準中俄對抗

過去美中曾經密切合作,共同壓制朝鮮的核武發展,這是由於訴諸兩個戰略考慮,現在卻越來越難了。美聯社
過去美中曾經密切合作,共同壓制朝鮮的核武發展,這是由於訴諸兩個戰略考慮,現在卻越來越難了。美聯社

相比台海形勢,東北亞朝鮮半島的情況更為複雜,六個主要國家:韓國、朝鮮、美國、中國、日本與俄羅斯,各有自己的利益與目標,之前雖然有六方會談,但是無法形成共識,也無法共同逼使北韓不尋求核武。

現在的情況漸漸明朗,卻是朝向惡化對峙的方向,美國運用反北韓、反中國的情勢,成功的組成韓美日聯盟,相對地,朝中俄三國,也越來越抱團取暖,最近北韓慶祝「戰勝節」(韓戰《停戰協定》簽署紀念日)70周年,兩個老盟友,俄羅斯與中國大陸,盛大組團參加,象徵政治結盟,而美國也已經邀集日本與韓國領導人8月18日在大衛營聚會,共同研商對付北韓與中國的策略。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訂閱【感恩好禮】年方案
12/24前年訂閱送餐盒組 再抽萬元好禮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訂閱【感恩好禮】年方案
12/24前年訂閱送餐盒組 再抽萬元好禮

系列文章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圖)日前出席立委參選人吳秉叡的北新莊競選總部成立大會,他批評在野黨不論哪個團隊,都是要走依賴中國的回頭路,包括接受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不然就是兩岸一家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台博弈/美3學者籲「凍結台獨黨綱」 下最後通牒逼賴清德表態?

《外交事務》期刊11月30日發表三位重量級學者的聯名文章,呼籲要避免台海危機,除了「威懾」,三方還要做出可信的「再保證」,在台灣方面,文中特別談到兩個明確的主張,其一是「如果當選,賴清德應利用就職演說重申蔡英文在2016年就職時的承諾建議「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其二是,「若賴清德勝選,應重新審視2014年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提案,承諾維持現狀」,以確保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框架。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前)11月28、29日到上海考察,據官媒詮釋,就是要進一步表達招商引資的決心,但其發言卻強調「共同富裕」,等於是提油救火。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經濟振興方案少了習近平政治承諾 能解中國當務之急?

美國總統拜登在APEC場邊拜習會前說「他們(中國)有真正的問題」,美國當然有中國大陸的情報,也因此判斷在美中領袖高峰會中,大陸態度會放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讓步;蔡英文總統近日也在訪談中提到,「中國領導層此刻正因內部難題而不知所措,或許這不是中國考慮對台灣發動大規模入侵的時機。」蔡不願特意強調是經濟問題,而是內部的經濟、財政及政治難題的綜合。 中國大陸究竟面對怎樣的問題?今年以來中共高層雖然出台許多經濟振興方案,但卻沒有明確的政治承諾,最近習近平到上海考察的發言、以及遲未公布的三中全會,都更加令人失望。面對現在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改革的油門、安全的煞車,都在習近平腳下…

11月15日的拜習會中,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否認2027年或2035年有對台動武的計畫,仍重申和平統一,可是也不排除使用武力。右為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北京對美戰略妥協除了台灣問題 背後更怕川普上台

一周前的拜習會中,談到台灣問題時,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否認2027年或2035年有對台動武的計畫,仍重申和平統一,可是也不排除使用武力,這個消息對於台灣進行中的大選,有莫大的衝擊。 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政策,似乎有微妙的變化,不好聽地說是戰略退卻,但的確有戰略轉移,這並不是中國認慫,而是強調不會與美國爭霸,前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認為,與美國妥協的戰術轉進,可以讓北京能夠爭取更多時間,來處理國內的問題,尤其是經濟衰退,但是她也提到,中國大陸更擔心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鬆動。 然而對於北京來說,台灣問題還不是明年最嚴重的測試,2024美國總統選舉可能變天,才是真正嚴重的考驗...

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本次拜習會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起兩軍的軍事溝通。美聯社

美中台博弈/拜習會建立軍事溝通機制 但防止美中衝突效果恐很有限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次拜習會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起兩軍的軍事溝通,美國總統拜登14日啟程赴舊金山前,被問及他將如何衡量拜習會的成功,他表示,目標是恢復美中正常的對話溝通,在危機發生時可以拿起電話就打通,確保軍方接觸暢通無虞。 對於美國而言,有了從國防部長以降,至戰區司令的溝通管道,就可以有效控管「擦槍走火」的意外,但是老實說,軍事溝通機制,對防止中美衝突是有作用,可是有限…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