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台關係

美中台博弈/從烏俄看台海持異議 米爾斯海默認大陸不可能和平崛起

芝加哥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米爾斯海默是美國國際政治的大師,之前專注冷戰美蘇對抗,自2000年開始注意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挑戰。圖/擷自芝加哥大學網站
芝加哥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米爾斯海默是美國國際政治的大師,之前專注冷戰美蘇對抗,自2000年開始注意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挑戰。圖/擷自芝加哥大學網站

芝加哥大學政治系講座教授米爾斯海默( John Mearsheimer),是美國國際政治的大師,之前專注冷戰美蘇對抗,自2000年開始注意中國大陸對美國的挑戰,他在2013年曾經受國際關係學會之邀,訪問過台灣,當時曾經接受筆者在UDNTV《全球瞭望》節目的訪問。

米爾斯海默與他那一幫死硬的「現實主義者」(Realist)信徒,卻是完全相反,他們強調國與國的競爭,合作只是假象,尤其不可能存在於大國之間,經濟是綜合國力的一部份,不可能脫離政治與軍事單獨存在,他們預示了此刻保護主義的抬頭。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嬉春會員季
4/16前訂閱年方案 抽 Nespresso 頂級咖啡機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嬉春會員季
4/16前訂閱年方案
抽 Nespresso 頂級咖啡機

討論數: 5
台灣 烏克蘭 俄羅斯 台海 北京 美中關係 國際

系列文章

美國過去50年來把中俄分而治之,現在已告失敗,不僅中俄形成準同盟,而且還是由北京領導。圖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俄羅斯總統普亭21日會面後發表中俄聯合聲明。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全球抗中聯盟成形 西方卻對北京陷入3個誤讀

最近幾年來,抗中呼聲響徹雲霄,可是描述中國大陸的政策與權力結構時,往往都有一些似是而非的錯誤,常常先「眾犬吠聲」,最後「眾口鑠金」。 首先,最大的誤讀就是,台海隨時都有可能軍事衝突,時間從現在,到未來3年不等;西方每每描述台海情勢是,戰爭一觸即發,外國記者到台灣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覺得中國什麼時候會打台灣?」,這不是個蠢問題,因為所有媒體都在問同一件事...

中國大陸促成沙烏地與伊朗復交,消息震動全球,圖為中共中央外辦主任王毅(中)與沙特國務大臣兼國家安全顧問艾班(左)、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右)合影。新華社

美中台博弈/從伊沙建交到烏俄謀和 北京有辦法全都收割?

在北京調停下,伊朗與沙烏地結束敵對,恢復外交關係,這是一件震動全球的大事,而且更讓華府倒抽一口氣的是,中國大陸還要試圖去調停烏俄戰爭。 美國過去在埃及與以色列、波灣國家與以色列、甚至在多次的以巴和議之間,都扮演了重要的中間人角色,每一位新上任的美國總統都懷抱著雄心壯志,想調停中東紛爭,甚至拿個諾貝爾和平獎,替自己的事業留下完美的句點,但是常常最後失望放棄,即使已經達成的協議,旋即破裂,徒留下遺憾。

韓國國防部防衛事業廳官員8日證實,已批准出口許可,讓波蘭可將使用韓國零件製造的蟹式(Krab)自走砲(圖)供應給烏克蘭。路透

美中台博弈/想當美國盟友? 先看韓、澳付出什麼代價

做美國的敵人容易,當美國的盟友辛苦,尤其當美國人不肯體諒盟國的困難,步步進逼,要求配合的時候,往往後悔莫及。 韓國與澳大利亞,就是新編入美國東亞盟邦的國家,新入盟的國家不免要有投名狀,以示效忠,在韓國就是,供應烏克蘭武器以及與日本修好,而澳洲則是放棄國防自主,向美國購買5艘核潛艦。

今年美中台的政治重心,現在看起來會是美國的兩黨的勾心鬥角,甚至兩黨提前進入惡鬥。圖為美國國會大廈,法新社

美中台博弈/挺台法案一波波 當心只是美國兩黨惡鬥產生的幻象

美國國會眾議院新設「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2月28日召開首場聽證會,聚焦中國大陸的威脅,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說,美中競爭是一場攸關21世紀定義的「存亡鬥爭」。 而在同一天,眾議院金融委員會通過「台灣衝突嚇阻法案」、「保護台灣法案」及「不歧視台灣法案」3項與台灣相關法案,而外交委員會則以口頭表決方式無異議通過「台灣保證落實法案」,要求美國國務卿定期檢視對台交往準則。 美國國會一口氣通過這麼多支持台灣的法案,並且警告中國的威脅,乍看之下,對台灣似乎是好事,可是在這個現象的背後,卻是值得台灣小心警惕的。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