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窗

教授生存/教學耐受度受挑戰 只愛研究別當教授害人?

教師角色大辯析,著重研究的學者應該遠離大學?若不熱愛教學,要在大學教書30年會不會很痛苦?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師角色大辯析,著重研究的學者應該遠離大學?若不熱愛教學,要在大學教書30年會不會很痛苦?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專任教師幾乎等同「永久長聘」。若不熱愛教學,要在大學教書30年,會不會很痛苦?有學者認為,只想做研究應去研究單位,「別進大學害人」。也有教授說,要把大學生的「情緒價值」拉滿,考驗老師的教學耐受度,過度熱愛教學反而不適應。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資深學者直言,只要獲得大學專任職缺,幾乎不可能被辭退,且學校普遍有「限年升等」條款,功利來看,應全心投入研究,教學過得去就好。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授生存/先升等再說?研究與教學怎分配考驗助理教授

大學助理教授如何分配研究和教學,是「殺人誅心」的問題?取得專任職缺後幾乎不會被辭退,在限年升等制度下,「政治正確」的功利生存指南若是「先升等再說」,全心投入研究,教學過得去就好,但學術初心過得去嗎? 資深學者直言,高教這條路,必須要有與「胡椒鹽(服務、教學、研究)」和平共處的決心。

一名大學教師回憶,初任專任助理教授第一年備課負擔沉重,曾經被要求一學期教30學分,根本無暇做研究。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授生存/減免授課機制失靈 新進助理教授被榨乾熱情

教育部統計,有國立大學副教授每周平均要上17小時的課,壓力爆棚;也有教師回憶,初任專任助理教授首年被要求一學期教30學分。為何學者直言,大學教師授課時數「齊頭式規定」不合理,新聘助理教授6學分就算多了?減授機制真有減壓?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