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窗

科學界醜聞/阿茲海默症研究高牆被推倒 造假案凸顯研究者臣服權威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表示,從這次阿茲海默論文和Elizabeth Holmes (一滴血驗所有疾病)事件,都顯示不少科學研究者,臣服於權威,順從既有的知識隨波逐流。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表示,從這次阿茲海默論文和Elizabeth Holmes (一滴血驗所有疾病)事件,都顯示不少科學研究者,臣服於權威,順從既有的知識隨波逐流。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篇被引用2300多次的Nature論文,竟然涉嫌造假。知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了一篇歷時六個月的調查報告,指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神經學家Sylvain Lesné發表的20多篇論文中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其中就包括2006年在Nature發表的這篇開創性論文。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表示,從這次阿茲海默論文和Elizabeth Holmes(一滴血驗所有疾病)事件,都顯示不少科學研究者,一樣臣服於權威,順從既有的知識,隨波逐流, 甚至重複沿襲,不批判不問證據。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學術圈對「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 IF)」相當癡迷,因為關係到畢業、升等、工作等,反而容易造成過度美化,甚至偽造。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科學界醜聞/學界盼發表「失敗」實驗 少走冤枉路且杜絕學術造假

學術圈對「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 IF)」高的期刊仍相當癡迷,因為關係到畢業、升等、工作等,反而容易造成過度美化,甚至偽造。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就有科學家們提出來,應該要讓「失敗」的研究也可以發表,避免其他科學家再多花時間精力嘗試別人走過的死路,然而期刊的接受度並不高。以阿茲海默 Aβ*56 此案為例,已經有幾個實驗室曾經嘗試進行該研究,且有把失敗的結果發表出來,但一直無法撼動原始研究的影響力;東京大學學者認為,如果「失敗」的研究也可以發表,自然就不容易有人為了擠進發表窄門而造假。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又稱老年失智症。有研究員表示,啟動學術不端調查的背後原因竟然是幾個放空仔。圖片來源/Unsplashed

科學界醜聞/阿茲海默症研究都假的?論文疑造假16年 台籍學者也涉入

知名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最近揭露2006年在另一知名期刊「Nature」所發表的阿茲海默症相關研究的關鍵論文圖片有造假疑慮,論文實驗結果存在篡改痕跡。如果最終屬實, 也就意味這16年來和β-澱粉樣蛋白寡聚體Aβ*56的相關研究與資金被運用在錯誤的方向上。調查還發現,以上述研究來開發阿茲海默症藥物的公司,長期與一台籍王姓學者合作,該學者之前發布的研究文章更遭學術期刊撤稿。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