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社群禁令/兒少性剝削案3年飆2倍 演算法有如精準餵毒

專家指出,近幾年兒少性剝削案件激增,每年已超過3000件,演算法比短影音還恐怖,從社群到手遊都成犯罪溫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家指出,近幾年兒少性剝削案件激增,每年已超過3000件,演算法比短影音還恐怖,從社群到手遊都成犯罪溫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藝人黃子佼因持有未成年性影像被起訴,兒少性剝削議題引發關注。據統計,兒少性剝削案件數3年內激增近2倍,但黑數可能更多,不只有女生,男生被害比例也在增加。專家指出,社群媒體、手遊演算法精準投餵,如同在「餵毒」,孩子是否遭詐騙裸聊?可從這些項異常行為留意觀察。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專家憂心社群媒體對兒少健康發展帶來嚴重的危害,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情緒控制能力。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社群禁令/澳洲禁16歲以下玩社群 台灣有條件跟進嗎?

如何挽救「網路成癮」的下一代?澳洲政府率先立法,禁止16歲以下兒少使用社群媒體,支持者認為這是保護兒少心理健康的必要之惡,反對者擔憂數位自由受限。台灣是否應該跟進?親職教育專家指出,澳洲立法代表國家對此議題的重視,值得台灣借鏡省思,但也有學者持保留態度。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