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非山非市困境/補助少偏鄉百萬 「老師約滿就閃」7成6學校招生困難

曾任林口瑞平國小校長的施惠珍說,老師幾乎都是6年綁約期滿就離開。此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瑞平國小提供
曾任林口瑞平國小校長的施惠珍說,老師幾乎都是6年綁約期滿就離開。此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瑞平國小提供

非山非市學校過去俗稱「不山不市」學校,被遺忘在都市與偏遠山區之間,一線之隔的分級落差,補助就差了上百萬元,聯合報願景工程偏遠地區暨非山非市學校調查顯示,在少子化與都市化的雙重衝擊下,地處偏遠但不符合偏遠地區定義的非山非市學校,七成六招生困難、七成一師資招聘不易。校長無奈表示,這些學校老師幾乎都是綁約6年一到就離開,還有本校是偏鄉學校,分校是非山非市學校的錯亂分配,校長怒,「我等於是被剝兩層皮」。

聯合報9月21日至24日,一連4天與願景工程基金會合作推出「偏鄉教改難」系列專題,全面檢視偏鄉條例問題。事實上,不只偏鄉學校面臨師資、課程和教學等問題,非山非市學校同樣面臨類似困局,卻因被排除適用偏鄉條例,政府相關資源挹注比偏鄉學校少,反而成了像是被遺忘的孤兒。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歡慶聯合報73周年!
9/30前,訂閱年方案抽 【iPad Air】,成為新時代的閱讀者!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歡慶聯合報73周年!
現在訂閱年方案抽【iPad Air】
一起加入數位閱讀的行列!

系列文章

雲林縣斗南鎮重光國小轉型成全國第1所童軍實驗學校,為提升學生人數做出努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非山非市困境/資深老師搶進等退休 蛋白區小校靠轉型求生

聯合報願景工程正進行偏鄉條例的總體檢,經問卷及採訪後發現,現在非山非市和偏遠學校是以靠近都市的程度來分級,但卻忽略了「蛋白區」也很慘,這些位處城市周邊、被市區大校磁吸後的六班小校,因交通方便導致人口外流嚴重,有的小校全校只剩30名學生,新生只剩2人,不過,這類學校反成為許多老師的理想「待退區」,為了等退休就一直「撐」,如果沒有代理教師,學校變成一灘死水。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