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場

城市漂流兒/家長外地打拚 原民孩子成了「留學生」 夜晚只有電視相伴

竹東上館國小是千人大校,原民學生就有219人,比例高達20%,近年原鄉受氣候影響,往外打拼的人數眾多,孩子很小就獨立,衍生出隔代或依親教養。圖/上館國小提供
竹東上館國小是千人大校,原民學生就有219人,比例高達20%,近年原鄉受氣候影響,往外打拼的人數眾多,孩子很小就獨立,衍生出隔代或依親教養。圖/上館國小提供

台灣有一群國小、國中生,正過著沒有大人在家的生活,小小年紀就要學著獨立。下課後,他們也許會參加課後活動,也可能在街上玩、單獨在家,或接觸幫派。這群學生的家長為討生活,也讓孩子有競爭力,選擇離開家鄉,孩子就托給祖父母照顧,或被寄放到親戚家中,小小年紀就成為城鄉之間漂流的「小留學生」。本系列報導,試圖帶領讀者了解這群家長和孩子的心聲與移動拼圖。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與數位版一起探索世界
4/21前訂閱年方案抽「萬元旅遊金」1名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與數位版一起探索世界
4/21前訂閱年方案抽「萬元旅遊金」1名

系列文章

尖石國中融合多元部落文化在學校的體系中,也讓畢業生代表們穿上自製泰雅傳統服裝,象徵成年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城市漂流兒/客家話講得比母語好 看部落孩子孤軍奮戰的寄學漂流記

原民部落小孩到山下念書成為漂流「小留學生」,從小為讀書割離親情,有的已是第二代居住在竹東,為數不少的父母因忙於工作,將孩子交給上一輩,無暇照顧家庭與孩子的教養,讓他們小小年紀就宛如一家之主。有「上帝部落」之稱的司馬庫斯為扭轉劣勢,部落集體在山下就學區貸款買房,讓這些「小留學生」有地方可住,從原先部落媽媽輪流照顧,到族人擔任舍監照料,為的是讓部落孩子課後有個家,且集中看顧,改善族人頭痛的教養問題。

竹北高中成立「溪畔原家」,校長陳瑞榮(左三)說「只要走過學習的適應期,未來都是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力軍」。圖/竹北高中提供

城市漂流兒/國中成績第一高中吊車尾 3件事逼得原民生休學、輟學

來自新竹各部落的未來菁英,好不容易考入第一志願高中,為什麼有的會中途轉學、休學?一個人離鄉背井到都市求學的身影,有說出不口的壓力,成績從小學校頂標變成名校吊車尾,他們如何熬下去? 原住民學生小志(化名)進入夢想高中,卻經歷城鄉差距、適應不良,成績一度吊車尾,身上還背負「你靠加分進來」的同儕壓力,加分變枷鎖,讓求學之路更為艱辛。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