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略過月球直攻火星有戰略思考 但須克服多道難關

2035年太空經濟規模將到達1.8兆美元,年均成長率遠高於全球GDP成長速度;各國每年發射上百顆國防衛星,用於偵察、通訊,又以中國和美國最多,地緣衝突從地表延伸到宇宙。聯合報數位版每周推出「解密太空」系列,帶讀者理解新太空時代全貌,以及台灣在全球太空布局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美國總統川普在就職典禮稱火星土地插上美國國旗「是美國人的天命」;億萬富豪馬斯克也強調要直接去火星,去月球會分散注意力,近日更宣布SpaceX的「星艦」(Starship)將在2026年底搭載人形機器人Optimus前往火星,如果任務進展順利,人類最快2029年或2031年可以登陸火星。但前往火星真如馬斯克說的那麼容易嗎?科學家都抱持懷疑態度。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