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

台日攜手登月國際關注 獨家專訪日本太空新創公司

日本ispace的Resilience登月小艇今年1月15日搭乘SpaceX 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里達升空,上面搭載著台灣自製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法新社
日本ispace的Resilience登月小艇今年1月15日搭乘SpaceX 獵鷹9號火箭在佛羅里達升空,上面搭載著台灣自製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法新社

2月15日,日本太空新創公司ispace宣布旗下HAKUTO-R Mission 2的Resilience登月小艇完成第五階段任務,成功掠過月球。消息一出,不只日本關注,遠在台灣的中央大學團隊同樣振奮,因為這也是台灣史上離月球最近的時刻—「Made in Taiwan」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以下簡稱DSRP)就搭載在登月小艇外側。若一切順利,台日設備最快將在5月一起登陸月球。(0304更新:ispace今宣布,登月小艇登陸月球時間預計為6月6日 )

這是台灣首次參與國際登月任務,也是日本布局太空重要里程碑。許多國家如美國、中國、印度都有月球計畫,但多由政府主導,若ispace順利著陸月表,將成為亞洲民間企業首例。聯合報獨家專訪ispace業務開發高級經理浦田真幸,還原台日合作契機,以及此次任務對全球太空發展的意義。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SpaceX旗下的星鏈目前已部署超過7000顆衛星,約占全球所有低軌衛星的60%,並計畫在2030年前增至4.2萬顆。美聯社

圖解1.8兆美元太空商機:食衣住行產業全包 超乎想像

2035年太空經濟規模將到達1.8兆美元,年均成長率遠高於全球GDP成長速度;各國每年發射上百顆國防衛星,用於偵察、通訊,又以中國和美國最多,地緣衝突從地表延伸到宇宙。聯合報數位版每周推出「解密太空」系列,帶讀者理解新太空時代全貌,以及台灣在全球太空布局中,將扮演什麼角色。

近年隨著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等國際與區域衝突增加,使得GPS欺騙攻擊事件的發生愈趨頻繁,對民航飛行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美聯社

台灣在內!一年30萬架客機遭GPS欺騙攻擊 國際專家解析

民航客機高度仰賴的GPS,正讓全球飛行安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SkAI Data Services和蘇黎世應用科學大學數據顯示,2024年遭遇GPS欺騙攻擊的民航班機數量激增,全年高達近30萬架。 聯合報數位版越洋詢問SkAI Data Services共同創辦人、國際民航組織顧問費格特(Benoit Figuet)時,他特別提到,台灣領空2024年12月也曾偵測到GPS攻擊事件,當時有5到6架班機受影響;從地圖上看,干擾訊號出現的位置在台灣海峽,顯示風險除存在戰亂地區,台灣也須謹慎以對。

SpaceX目前是全球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的領導者,「獵鷹9號」(Falcon 9)火箭自2015年成功回收以來,已完成將近400次重複飛行。路透

中國發展可回收火箭航太進步飛速 能追得上SpaceX?

全球航太競爭進入新階段,美國億萬富豪馬斯克旗下的SpaceX「獵鷹9號」火箭於美東時間3月31日從佛羅里達州基地39A發射台升空,展開首次飛越南北極的載人任務;為了在航太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中國大陸也正加快發展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試圖挑戰SpaceX的領先地位。

根據歐洲太空總署統計,截至2025年3月21日,地球軌道附近約有1.3億個大小超過1釐米的可追蹤殘骸。圖為示意圖。路透/Alamy

恐成致命血滴子!1.3億太空垃圾天上飛 圖解究竟多危險

2025年元旦前夕,一個直徑約2.5公尺、重達500公斤的巨型環狀金屬物體從天而降到肯亞村莊,讓當地居民驚恐不已,肯亞太空總署(KSA)研判,該物體為運載火箭的分離環;無獨有偶,2025年3月,馬斯克旗下SpaceX的重型運載火箭星艦(Starship)在太空解體,宣告第8次試飛失敗,炙熱的碎片劃過佛羅里達州南部與巴哈馬上空,讓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緊急針對多座機場發布停飛令。 這2起事件,都凸顯出太空垃圾(space debris)正對地球安全、環境生態帶來威脅。歐洲太空總署(ESA)太空垃圾辦公室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21日,地球軌道附近約有1.3億個大小超過1釐米的可追蹤殘骸。這些碎片看似微小,但在太空高速下都可能帶來致命破壞,火箭解體的劇毒燃料更可能衝擊環境及人體健康,當各國都在往太空「塞」東西同時,一場新型危機也因應而生。...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