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周報

美軍B-2轟炸機空襲伊朗3座核設施 中東戰火全面升級

美軍首度對伊朗境內三座核設施發動空襲,正式捲入以伊戰爭,標誌中東局勢進入更危險階段。雖然美以聯手軍事行動,但雙方戰略目標分歧,戰爭走向與終局仍充滿變數。路透
美軍首度對伊朗境內三座核設施發動空襲,正式捲入以伊戰爭,標誌中東局勢進入更危險階段。雖然美以聯手軍事行動,但雙方戰略目標分歧,戰爭走向與終局仍充滿變數。路透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

配合美方堵漏洞,台灣將華為、中芯列入出口黑名單,政治意涵濃厚,但實際利益有限,未來可能面臨北京貿易反制與地緣風險升高的雙重壓力。

看點2:

美軍首度對伊朗境內三座核設施發動空襲,正式捲入以伊戰爭,標誌中東局勢進入更危險階段。雖然美以聯手軍事行動,但雙方戰略目標分歧,戰爭走向與終局仍充滿變數。

看點3:

美國總統川普提前離開七大工業國(G7)峰會,雙邊會談紛紛取消,加上各國在俄烏戰爭與中國議題上立場分歧,最終未能發表聯合公報,使整場峰會淪為大拜拜,成果黯淡為近年最失焦的一屆。

華為、中芯被列入黑名單 管制範圍將持續擴大

去年傳出華為透過第三方採購台積電晶片後,引發各方關注經濟部是否會將華為等中國企業納入出口實體清單。如今,台灣首度啟動相關機制,將華為與中芯國際列入出口管制名單,禁止台灣企業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與這兩家公司開展業務。

此舉標誌著台灣正式加入美國多年來遏制中國科技崛起的行動,也是賴清德總統今年4月承諾回應美方在出口管制方面關切以來,首次針對半導體領域採取具體限制措施。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已多次敦促台北方面更主動對中國進行晶片限制,尤其注重現有限制規範的執行。

背景:去年底華為推出的AI處理器「昇騰910B」(Ascend 910B)與「昇騰910C」(Ascend 910C),被發現疑似使用台積電製造的晶片,引發軒然大波,儘管台積電澄清自2020年起便未再對華為出貨,但仍遭美國商務部調查,路透指出台積電恐面臨高達10億美元以上的罰款。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副總監王哲宏(Brady Wang)指出,雖然這次出口管制措施並非直接針對該事件,但去年發現華為使用台積電晶片,已經成為一記警鐘,促使台積電與台灣政府重新檢視現行的監管機制,並著手補漏洞、防堵供應鏈繞道風險。

深度解析

與日本和南韓過去對華為、中芯採取的「部分管制」不同,台灣此舉等同於將其列入黑名單,全面禁止未經許可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力道更甚,「主動」措施顯示政府意識到需要積極配合美國政府解決安全問題。此項政策也被視為回應賴清德總統提出的「非紅供應鏈」倡議,展現與美國等民主國家站在同一陣線的立場。

事實上,外界早已預期台灣將追隨美國腳步,進一步收緊對中國大陸的科技出口,如今果然成真,且管制不僅限於半導體晶片,未來可能擴及關鍵零組件、特殊材料與建廠技術等。

儘管台灣在實施時間上較日韓晚一步,但動作範圍更大、強度更高。由於中國大陸與香港去年仍占台灣總出口比重31.7%,其中6成為電子產品,若晶片無法出口,對業者將帶來實質衝擊。部分企業雖已提早預作調整,但兩岸經貿摩擦恐將進一步升溫。

台灣以國安為由祭出管制,表面上符合WTO規範,但中國大陸亦可採相同理由反制,限制對台出口或採取其他報復手段,這些也會對台灣造成相當大的損害。

中國漫記/稀土制裁延燒至台灣 半導體業能全身而退?

兩岸觀策/任正非罕見登頭版 揭中美科技戰的真實力量

美轟伊朗核設施 中東戰火全面升級

以色列與伊朗戰爭出現關鍵轉折,美國於當地時間21日晚間對伊朗包括福爾多(Fordow)在內的3座核設施發動空襲,這是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國首次出動軍隊轟炸伊朗境內的主要戰略設施。不具名美方官員透露,美軍此次行動中,動用7架B-2隱形轟炸機,投下14枚專門用於摧毀地下設施的「碉堡剋星」(Bunker Buster)炸彈,以及30枚戰斧巡弋飛彈(TLAM)。

總統川普一向宣稱要讓美國遠離「無止盡的戰爭」,如今卻批准對伊朗最深層、設防最嚴密的核設施展開打擊;美以雙方皆強調,行動目的是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德黑蘭方面則早已警告,美方若介入衝突,勢必引發報復;伊朗官媒更放話指出,在中東的每一名美國公民與軍事人員,現在都已成為攻擊目標。

深度解析

•戰爭進入新階段-目前戰局已進入全新階段,福爾多濃縮鈾設施為伊朗核計畫的最核心設施之一,埋藏於山腹百公尺深處,以色列長期以來將摧毀福爾多視為能否達成戰略目標的關鍵。美方此次出手,不僅在軍事層面協助以色列,也在政治層面對伊朗發出清晰訊號:美國不容許核威脅跨越其容忍界線。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在戰爭初期曾多次透過波灣國家傳話,表明若美方不介入,德黑蘭願意重回談判桌。如今局勢丕變,伊朗是否仍有意願重返談判,充滿變數。

•美以目標不一致-雖然美軍已經參戰,但美國與以色列對戰爭終點的想像仍有落差。以色列發動攻擊的根本目標有二,一是瓦解伊朗核能力,二是削弱甚至推翻伊朗神權體制。以色列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希望透過「斬首行動」除掉最高領袖哈米尼,藉此摧毀伊朗神權體系,或讓伊朗內部音爭奪繼承權而陷入混亂。

過去伊朗雖曾數度爆發內部抗爭,無論是因選舉舞弊或強制女性戴面紗,都曾被視為可能動搖政權的契機,但在當前外敵入侵的情勢下,任何領導人更迭都將面臨強烈的民族主義壓力。若貿然格殺哈米尼,不僅可能導致伊朗政局全面失控,也恐引發區域間更深層的宗教與族群衝突,並非華府所樂見,且剷除哈米尼只會讓伊朗群龍無首,連個最後談判拍板定案的人都找不到。

•華府戰略風險-白宮目前釋出的訊號是,若伊朗願意回到談判桌,軍事行動將可止於此;反之,若德黑蘭選擇報復,華府勢將強硬回應。不過,這樣「邊打邊談」策略的風險極高,一旦美國擴大對伊朗的攻擊,可能會讓伊朗完全失去退讓空間,走向與美國、以色列長期敵對的局面,從此不再可能談判,也將左右川普接下來三年半總統任期的成敗與歷史評價。

川普見獵心喜想對伊朗動武?雖有勝算但恐難收場

稱以色列、伊朗戰爭很快結束 樂觀如川普還有何選項?

中俄議題觸礁 G7各說各話角色漸失重

為期兩天的七大工業國(G7)峰會於17日在加拿大落幕,因各國在應對俄烏戰爭等議題上與美國仍存重大分歧,最終未能發表聯合公報。這是自2014年俄羅斯被排除、G8轉為G7以來,首次在峰會結束後未發表聯合聲明,僅由主席國加拿大總理卡尼發表總結聲明取代。

美國總統川普對峰會參與態度一直相當冷淡,會議開始前便多次公開質疑以G7為核心的多邊主義。批評2014年將俄羅斯排除出G8是「巨大錯誤」,甚至表示中國若加入G7「也不是壞主意」,立場與多數成員國背道而馳;當天更因應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升高的軍事衝突,提前離開峰會返回華府,進一步凸顯其對G7的輕視。

深度解析

•多邊主義受挫-本屆G7峰會被評為近年來最不受重視的一次,川普僅短暫出席首日會議,隨即因以色列與伊朗之間升級的戰事火速返國,導致多國原定安排的雙邊會晤紛紛取消。烏克蘭、南韓未能排上會談,日本雖勉強獲得30分鐘對話時間,但未達成任何突破性協議。

由於美國反對使用強烈譴責俄羅斯的措辭,這次會議因而放棄發表聯合公報,選擇以六項聯合聲明取代傳統公報,涵蓋關鍵礦產、人工智慧、量子計算、跨國脅迫、防治森林火災與移民政策;另在首日會議中,另行發表一份呼籲中東停火的聯合聲明,盼維持表面的團結形象。

然而,川普在會中公開主張「將俄羅斯排除在G7之外是一大錯誤」,認為若要討論烏克蘭局勢,就應同時納入俄方對話,立場與其他G7成員形成強烈對比。此外,川普對進一步制裁俄羅斯持保留態度,認為制裁「代價高昂」,應由英國與歐盟主導執行,美方不願參與。

•中國議題遭邊緣化-在對中政策方面,本屆G7也未能形成共識。日本作為亞洲唯一的G7成員國,原打算力爭主導有關中國的討論,並關切北京在台海、南海與東海的強勢行動,但歐洲國家多持保留態度。一方面,近年川普發動的貿易戰使歐洲逐漸將中國大陸視為潛在合作對象;另一方面,北京在6月批准對歐盟出口稀土的許可,也讓部分歐洲國家不願在峰會上對其強硬,最終使中國議題被排除在峰會聲明之外。

此次加拿大仍廣邀南韓、澳洲、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與烏克蘭等多國領袖列席,但在缺乏明確共識與決策的情況下,整體氛圍更像是一場「大拜拜」。G7原本致力於從經貿合作拓展為全球價值與安全影響力的主導平台,但本屆會議暴露內部分歧擴大,影響力持續下滑的趨勢愈加明顯。

派兵援俄換來大量軍事科技 北韓進入戰略黃金年代

二戰以來傷亡最慘膠著戰 川普態度牽動俄烏戰何去何從

【會員限定】完成3任務,抽LINE POINTS等3重好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