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周報

川普核彈級關稅壓境 美國市場優勢還足以逼他國談判?

經濟學家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過於激進且不確定性太高,無法真正鼓勵國內投資,企業最終只會把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歐新社
經濟學家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過於激進且不確定性太高,無法真正鼓勵國內投資,企業最終只會把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歐新社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共軍本月初一連兩天對台軍演,除了針對台灣的能源弱點外,演習的時機選擇更具深意。北京似乎正巧妙地掌握外交空窗期,強化對台的軍事與戰略威脅。

看點2:尹錫悅成為南韓憲政史上第二位被彈劾下台的總統,這場因短命戒嚴令引發的政治風暴雖暫告一段落,但社會對立加劇,新一輪總統大選或將成為自民主化以來最激烈的一次對決。

看點3:美國總統川普對主要貿易逆差國加徵20%至46%不等的關稅,對亞洲與歐洲主要製造業與出口導向國家造成重大衝擊。川普政府認為施壓能迫使各國讓步,但專家警告這種樂觀預期恐過於天真。

中共軍演常態化 時機選擇背後暗藏深意

中共解放軍本月1日起連兩天在台灣周邊發動演練代號為「海峽雷霆-2025A」的大規模軍演,重點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及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期間航母山東號艦載機起降次數合計約達70次,更首度公開以我天然氣接收站為攻擊目標。

中國大陸官媒央視指,共軍對台行動正在形成全新的「控島模式」,是常態化執法巡查的「金門模式」進一步延伸;另據大數據模型測算,解放軍封鎖台灣後,台灣能源安全存量僅有6.96天。自2024年金廈水域翻船事件以來,中方公開否認禁限制水域的存在,海警船開始在相關海域發起「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外界將此形容為「金門模式」。

深度解析

•鎖定台灣軟肋-這次中共軍演在宣傳手法上與以往不同,運用漫畫與動畫,融入近年流行的《黑神話:悟空》和《哪吒2》等元素,顯示出濃厚的內部宣傳意圖。而在軍事層面,則聚焦於封控能力的檢驗,主要目標之一是台灣的能源供應。

台灣的天然氣接收站是能源戰略的要害,一旦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遭攔截,或接收站受到封鎖,都可能嚴重衝擊台灣的能源供應。儘管台灣積極提升天然氣儲備能力,但目前仍面臨諸多限制,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這次軍演也釋放出一個重要警訊:台灣必須加快能源多元化的步伐。過去對核能的討論多集中在降低碳排放,如今能源自主與國家安全的考量已成為更迫切的議題。相較天然氣容易受制於外部力量,核能的供應更可控,能有效降低外部封鎖與攔截的風險,確保台灣能源安全。

•軍演的時機選擇-共軍此時發動軍演,時機點耐人尋味。首先,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Lloyd Austin)甫結束亞洲行,共軍刻意在美方高層官員離開後才宣布演習,顯示出不願直接與美國發生正面衝突的考量。

而先前「川習會」曾傳出至少兩個時間點,包含川普最快4月訪陸,或在6月舉行「生日高峰會」,但現在看來都不太可能,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何共軍選擇此刻進行軍演。若短期內無高峰會安排,北京便可利用這段外交空窗期加強軍事施壓,而無需擔憂影響後續與美國的談判。

其次,華盛頓郵報日前披露一份美國國防部內部戰略文件,內容提到「阻止中國奪取台灣」已成為美軍的首要任務。許多人視此為美國政府迄今最直接的表態,對台灣而言猶如一劑強心針;但也有觀點質疑,五角大廈的立場未必等同於川普的最終決策。在此背景下,這次軍演無疑帶有回應美國最新對華戰略表態的意味,也顯示北京對美中互動節奏的精細拿捏。

陸模擬摧毀我能源設施 圖解軍演範圍與LNG船路徑
中共戰略思維轉變從軍演名見端倪 捨封鎖轉向迅雷奪島

尹錫悅遭彈劾下台 韓迎來新一輪總統大位混戰

南韓「12.3緊急戒嚴事件」經過4個月後,南韓憲法法院8名法官本月4日一致通過彈劾總統尹錫悅;裁決指出,尹錫悅動用軍警破壞國會等憲政機關,嚴重侵犯國民的基本權利,明顯違反總統維護憲法的職責。下屆總統大選預計於6月3日前舉行,而這可能會是自1980年代末期從獨裁過渡到民主以來,最緊張的一次選舉。

尹錫悅的爭議導致社會高度分裂,讓這場總統選舉變得極度敏感,不但有干擾投票的風險,更可能讓人民對民主制度本身失去信心。首爾崇實大學教授金泰亨(Kim Tae-hyung,音譯)說,如果人們開始不接受任何對自己不利的選舉結果,另一方也會開始效仿,這樣的循環一旦持續,民主的信任將徹底瓦解。

除了彈劾案外,尹錫悅還因戒嚴令被指控涉及叛亂行為面臨刑事審判,一旦罪名成立,最重可被判處無期徒刑甚至死刑。先前有不少專家認為,彈劾案通過可能增加尹錫悅叛亂罪被定罪的可能性。

深度解析

宣判後有4位政治人物的動向值得關注。其一是執政黨國民力量的臨時黨魁權寧世,他表示接受憲法法院的裁定,向國民致歉,並呼籲民眾保持冷靜,避免暴力與極端行為。這番表態尤為關鍵,因為目前約有十萬名支持尹錫悅的群眾聚集在總統官邸及街頭,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動盪。此外,權寧世也希望參與總統選舉,無論是作為執政黨領袖還是潛在候選人,他都必須穩住局面。  

其二是總理兼代理總統韓悳洙,他承諾將全力籌備總統大選,並優先解決經貿風險等緊迫問題,其中最棘手的就是美國的新關稅措施。儘管美韓之間簽有自由貿易協定(FTA),美方仍對南韓徵收25%關稅,首爾當局已緊急召開會議,討論應對方案並與美方展開談判。在這段政局不穩的過渡期,韓悳洙的角色格外重要,在新政府就定位前確保行政系統能夠正常運作。 

第三則是尹錫悅,其政治前途充滿變數,若內亂罪成立,將面臨牢獄之災;此外,其妻金建希也可能因操縱股價或收賄罪遭到起訴。

最後是被視為最大贏家的李在明。過去他曾在總統選舉中以不到1%的微小差距敗給尹錫悅,如今形勢逆轉,多項民調都顯示其最有望成為下一任總統。目前在野黨內部已經整合,幾乎沒有其他競爭者,而執政黨則因尹錫悅的彈劾案陷入分裂,支持與反對尹錫悅的派系對立加劇。在南韓朝野勢力大致五五開的格局下,若在野黨能維持團結,李在明的勝算就很大。

但李在明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案件三審判決尚未宣判,如果總統選舉在三審結果公布之前舉行,他若當選就暫時不會受到司法追訴;但如果三審結果在選舉前公布,且判決不利(例如判有罪),他的候選資格可能因此被取消。該案件的三審進展是否會影響李在明的選情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我們會和金正恩統一!尹錫悅陰謀論 為何年輕人也信了
金正恩栽培女兒傳拿英女王當榜樣 北韓接班梯隊浮現?

美國核彈級關稅降臨 恐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為了減少貿易逆差、降低國內賦稅、製造業回流與減低國債,美國總統川普選在4月2日「解放日」(Liberation Day)當天宣布最新關稅政策,不僅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10%基礎關稅、對所有外國進口汽車課徵25%,操縱匯率與設置貿易壁壘國家同樣面臨對等關稅,包括向台灣課徵32%、歐盟20%、越南46%、日本24%、印度27%、南韓26%等幅度不一關稅;其中關稅累計達54%的中國大陸率先反擊,4日以牙還牙向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課34%關稅,貿易戰火再次點燃。

雖然增加美國國內製造業並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從長遠來看可能有助於增強美國經濟,但經濟學家認為,川普的關稅政策過於激進且不確定性太高,無法真正鼓勵國內投資,企業最終只會把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川普對關稅的強硬態度也進一步加劇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摩根大通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衰退機率提升至60%;部分經濟學家甚至警告,1930年代因貿易保護主義引發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恐怕會重演。

深度解析

•風險與現實-川普發動關稅戰有兩大目的,一是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二是為美國財政帶來額外收入。自川普第一任開始,到拜登政府,再到現在川普第二任,這十幾年來美國大選勝負的關鍵,一直在長期面臨失業問題的「鐵鏽帶」中西部,誰能恢復當地的工業榮景,誰就能獲得支持。

拜登採取「胡蘿蔔」策略,透過補貼吸引外國投資,過去5年外國直接投資已經從每年970億美元,成長至去年的2300億美元。川普則是拿起「大棒」,利用關稅手段逼迫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否則加上關稅後,成本太高,將會失去市場。

然而,讓美國製造業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輝煌已不現實。目前製造業僅占美國GDP不到20%,服務業才是大宗,占高達67%。美國工人的生產成本遠高於其他國家,若強行推動企業回流,恐將扭曲全球資源配置,最終難以持續。

•赤字壓力難解-至於關稅能否有效減少聯邦赤字?川普認為加徵關稅既能吸引企業回流,又能填補財政缺口,他聲稱20%的關稅可為美國增加6000億至1兆美元稅收;但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實際增加的收入可能只有數百億美元,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關稅將推升物價,導致通膨加劇。

不過川普政府官員口徑一致,都說大家要忍耐暫時性的調整,而且川普可以把責任推給聯準會,認為是貨幣政策的問題。目前聯準會嚴陣以待,原本預計今年通膨已經受到控制,可以開始逐步降息,孰料現在的經濟情勢變得更嚴峻,經濟緊縮的危險又將興起,對降息的態度可能轉趨保守。

川普關稅大刀劈向汽車零組件 但業者看好機會挑戰並存
川普揮關稅大刀如同懲罰美國消費者 Fed降不降息陷兩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