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周報

AUKUS讓美澳都進退兩難 潛艦交易是豪賭還是自掘墳墓?

美國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明尼蘇達號」(USS Minnesota)近日現蹤澳洲西部外海,執行相關訓練任務,為美國海軍潛艇2027年駐紮澳洲海軍基地做準備。路透
美國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明尼蘇達號」(USS Minnesota)近日現蹤澳洲西部外海,執行相關訓練任務,為美國海軍潛艇2027年駐紮澳洲海軍基地做準備。路透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

中國大陸選擇此時加強軍事行動,不僅是對台灣問題施壓,也意圖影響美中關係;同時,賴政府也巧妙利用此機會,試圖強化「大罷免」行動,將內外壓力轉化為政治資本。

看點2:

美國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現身澳洲外海,AUKUS潛艦計畫看似推進,卻讓美澳陷入戰略泥沼,美國戰力調度面臨瓶頸、澳洲國防自主前景不明,隱憂逐漸浮現。

看點3:

當前美國政局面臨雙重挑戰,國會預算僵局引發民主黨內部裂痕,川普強硬遣返政策更與司法體系爆發正面衝突,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對抗態勢持續升溫。

賴17條掀風暴 美中峰會前台海劍拔弩張

中國解放軍17日在台海附近進行「聯合戰備警巡」,至18日上午我國防部陸續偵獲共艦9艘次、共機近60架次,包括殲-10戰機和無人機等,被視為是針對賴清德政府提出的「賴17條」做出回應。

中方此次軍演除針對台灣,矛頭也指向美國,認為美方近期在台灣問題上採取一系列錯誤行徑,特別是修改美國務院網站上的美台關係「事實清單」內容,包括刪除「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表述,譴責美方蓄意推行「以台制華」。美國國務院18日則罕見以「明目張膽且不負責任」(brazen and irresponsible)批評北京對台威脅。

背景:總統賴清德本月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明確將中國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17項因應中國統戰及國安威脅的策略(又被稱為賴17條),包括恢復軍事審判制度、增訂「對敵人效忠表示」之處罰、建立宗教團體等公益組織赴中國交流之揭露制度、申請來台定居須放棄陸籍等。

深度解析

中共此次軍演有兩個不尋常之處,一是中方未以「聯合利劍2025A」來命名,二是東部戰區保持沉默,相關消息由外交部和國台辦發布。這一連串行為的背後,反映了對美中高峰會和兩岸關係的多重考量。

美中即將舉行高峰會,北京深知此時大動作軍演勢必站在理虧的一方,但又不得不對「賴17條」作出反應,否則將被視為默認,可能會造成新常態的形成。另一方面,中方也擔心美方在峰會中對台灣問題提出更強硬的立場,為避免被動,北京選擇提前透過軍事行動彰顯對台灣的野心。

而北京這種回應方式早在總統府和國安會預料之內。對賴政府和民進黨而言,這樣的行為正好有助於推動其政治計畫,並進一步為「大罷免」行動添火加柴。

美中台博弈/疑美論再起 賴政府無法靠喊台美友好迴避
18個月內爭取70國支持統一台灣 大陸用什麼當交換條件

美核潛艦現身澳洲 AUKUS交易考驗澳國防自主

美國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明尼蘇達號」(USS Minnesota)近日現蹤澳洲西部外海,執行相關訓練任務,為美國海軍潛艇2027年駐紮澳洲海軍基地做準備。澳方官員表示,預計今年年中前將有約50至80名美海軍人員進駐西澳的史特林號基地(HMAS Stirling base),兩年內相關支援團隊人數將增至數百人。

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暨國防計畫主任狄恩(Peter Dean)指出,史特林號基地的位置比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所在的夏威夷更接近亞洲和印度洋,對美國具有戰略重要性,尤其是在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能力與區域影響力等方面。

背景:AUKUS協議共分三階段,首先將於2027年起建立「西部澳洲潛艦輪調部隊」(SRF-West),屆時將有多達4艘美國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和1艘英國機敏級(Astute Class)核潛艦輪流部署澳洲,並協助澳方建立起操作和維護核動力潛艦艦隊所需的基礎設施、專業技術,以及維修支援、管理等能力。

第二階段、2030年代初期,澳洲將向美國購入至少3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艦;第三階段,在美國技術協助下,預計2030年代後期交付第1艘由英國設計製造的SSN-AUKUS,而後2040年代初期澳洲將完成首艘國造潛艦。到2050年代中期,澳洲海軍將擁有多達8艘核潛艦,其中5艘為澳製SSN-AUKUS、3艘為美國維吉尼亞級(2060年代將由澳製SSN-AUKUS取代)。

深度解析

•危及美軍戰力-美國準備將現有核動力攻擊潛艦部署至澳洲是一個正面消息,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其背後隱憂。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Elbridge Colby)多次公開質疑AUKUS的可行性,先前在參議院聽證會上還曾警告,出售潛艦給澳洲可能會讓美國海軍「岌岌可危」,恐影響馳援台海。其關鍵原因在於,美國造艦能力已因勞動力短缺大幅下滑,而中國的產能甚至已經超過美國200倍。

美國國會研究處(CRS)上月發布報告指出,美軍核能攻擊型潛艦的目標數量是66艘,但目前僅有49艘,遠遠低於標準,加上建造速度放緩,難以滿足戰備與對澳承諾的雙重需求。根據AUKUS協議,美國承諾於2032年交付首艘「維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艦給澳洲,可能是二手艦艇,但即使是二手,也可能讓美軍潛艦艦隊面臨更嚴重的調度壓力。

•國防外包疑慮-澳洲今年2月已支付首筆5億美元款項,用以改善美國軍工產能,但這件事卻在澳洲國內引發軒然大波,尤其是中國解放軍上月底才在紐澳之間的塔斯曼海舉行實彈演習,令澳洲社會對國防安全問題更加敏感,不僅對美國承諾的信心動搖,川普回歸白宮也讓澳洲各界對AUKUS的前景感到不安。

美國研究處報告建議澳洲重新評估方案,例如由美方主導防衛任務,澳洲則不要再購買潛艦,把資金轉而用來採購中長程飛彈或無人機。儘管此舉有助緩解美方壓力,卻也衝擊澳洲追求國防自主的核心目標,AUKUS原本旨在協助澳洲建立自主防衛能力,不過現在看來,澳洲幾乎變成了美國的前哨基地,引發外界憂慮其可能喪失防衛主導權。

因此,澳洲內部已有聲音主張重啟與法國的合作。澳洲原先與法國簽署建造「梭魚級」(Barracudas class)潛艦的協議,法國為了配合澳洲需求,還特別改成傳統動力潛艦,這筆交易後因澳洲轉投AUKUS而取消;如今若重新合作,也可能考慮原始的核動力版本,以填補AUKUS計畫的不確定性,不過這件事情目前仍在爭議當中。

福建艦海試首測艦載機起降、電磁彈射 最快2026年服役
印度軍費破表反添疑慮 為川普買F-35恐讓空軍變大雜燴

從預算僵局到遣返風波 美國政治體系正步步為營

美國政治體系的動盪與挑戰不斷,近期兩項重要發展值得關注。其一是國會撥款法案角力,美國聯邦政府2025財年總預算至今未能通過,政府運作全靠一連串臨時撥款法案延長;隨著新一輪撥款到期日逼近,政府關門危機迫在眉睫。

在僵局持續數日後,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決定退讓,轉而支持由共和黨提出的臨時撥款法案,暫時解除聯邦政府15日關門危機。儘管他強調「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民主黨內部的不滿情緒持續升高,多位國會議員批評他未善用政府停擺作為談判籌碼,甚至籲其應為此下台負責。

其二為移民驅逐風波。川普政府無視法院裁決、援引1798年《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將200多名被政府認定為幫派份子的委內瑞拉人,遣送至薩爾瓦多備受爭議的「超級監獄」關押。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已同意支付薩爾瓦多600萬美元(約新台幣2億元),用於監禁這些黑幫成員一年。

深度解析

•民主黨內部挑戰-舒默等民主黨領導階層擔心,若採取強硬對抗立場、導致政府關門,反而正中川普下懷,可能讓他與親密顧問、億萬富豪馬斯克(Elon Musk)有更大空間,得以更肆無忌憚削減聯邦機構人力。但舒默的退讓引發黨內強硬派不滿,這股反彈不僅限於國會層級,部分基層已展開草根運動,情勢頗有當年共和黨「茶黨運動」的影子。該運動後來演變為「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的基礎,如今民主黨內部正面臨相似的壓力。

•行政司法對立升溫-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政府與聯邦法院的緊張關係不斷升高,包括川普本人與他的盟友都公開批評,法院是阻礙改革議程的絆腳石。華盛頓特區聯邦地方法院法官博斯伯格(James Boasberg)15日發布緊急禁制令,要求川普暫停移民遣送行動,但川普陣營無視法院命令,批評博斯伯格是「煽動者與麻煩製造者」、「歐巴馬提名的左派瘋子」、「這些狡猾的法官必須要被彈劾」。

川普此舉被視為對美國司法權力的正面挑戰。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公開回應,強調此類行動已違反美國兩個世紀以來對司法程序的尊重與運作慣例,應透過正常的上訴程序處理,而非政治干預。儘管美國憲法允許彈劾聯邦法官,但程序嚴謹,必須由眾議院提出彈劾案,並經參議院三分之二通過,歷史上極為罕見。

目前美國社會密切關注此案後續發展。川普勢力掌控國會兩院,幾乎沒有來自立法機構的牽制,司法體系或許成為唯一仍能制衡其權力的機構。未來川普是否會服從聯邦法院命令,或選擇對抗到底,勢必牽動行政與司法權力之間的根本對立。

結婚紀念在家吃牛排都嫌貴 美國陷集體「川普焦慮」?
美國人為逃離川普新政移民 為何看上語言不通的日本?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