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管加薩非異想天開 川普盤算的地產開發式外交思維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10%關稅生效後,北京迅速反擊,美中貿易戰2.0正式揭開序幕,兩大強國關稅對峙是否將引發一場更大規模的貿易衝突?
看點2: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長期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環,但近年來卻被川普視為眼中釘,批評其將全球主義置於美國利益之上,計畫關閉這家美國主要的海外援助機構。
看點3:
川普揚言接管加薩引發爭議,打破美國數十年來對以巴問題的立場。這是他上任後首次就中東政策發表言論,其極具擴張主義色彩的外交策略,背後反映地產商人的思維盤算。
美中貿易戰2.0開打 北京謹慎回應保留對話空間
美國總統川普2月3日分別與墨西哥總統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及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達成協議後,同意將兩國輸美商品關稅實施延期一個月至3月1日,同樣在徵稅之列的中國卻未獲得寬限,在原有稅率基礎上加徵10%關稅、自2月4日起生效。
中國在同一時間宣布實施一系列反擊措施,自2月10日起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徵10%關稅,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並對鎢、碲、鉍、鉬、銦等關鍵原材料實施出口管制。另一方面,北京還將美國生技公司因美納(Illumina)及Calvin Klein母公司PVH集團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對Google啟動反壟斷調查。
川普原本預計4日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可能因北京提前公布反制關稅措施,兩人通話時間延後。
背景:2018年川普在第一次執政期間,以巨額貿易逆差為由,向中國發起2年的激烈貿易戰,分階段對價值約38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10%至25%的關稅。中國為終結這場貿易戰,於2020年同意每年對美額外採購2000億美元商品,但因爆發COVID-19疫情而未兌現承諾。中國海關今年1月數據顯示,雙邊全年貿易逆差已擴大至3610億美元,占美國貿易逆差總額三分之一以上。
深度解析
•精心設計的反擊-與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加稅10%不同,北京主要針對特定美國出口產品和在中國經營的企業,美國前貿易談判官員奧爾森(Stephen Olson)分析指,這般回應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強度足以引起川普關注,但又不至於嚴重到讓兩國無法達成某種協議」。
中國是世界最大能源進口國,但從美國採購的量不大,報復性關稅對美國的影響有限,不過能源是川普最在意的事,北京針對此一領域出手,無非是希望在談判中擁有更多籌碼和優勢。
•為彼此留退路-麥格理集團中國經濟研究主管胡偉俊表示,中國若硬碰硬損失可能更大,因為全年出口至美國的金額(5250億美元)遠高於由美國進口(1640億美元),全面關稅戰不利於中國利益,北京可能主要依靠國內刺激措施來緩解衝擊。
南洋理工大學中國外交政策專家駱明輝(Dylan Loh)認為,中國當然還有更多手段可以用,但不會現在就亮出所有底牌,中方當前的回應讓兩國都有斡旋妥協的空間,並確保彼此加徵的關稅在可控範圍內。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北京這些反制措施傳遞的訊息非常明確,即中國不接受美國的強硬打壓,「中方的行動目的不是加劇對抗,而是要讓美國明白,兩國間的問題應該透過對話協商解決,而非無理施壓或單方面脅迫」。
•WTO上訴機制失靈-除了透過關稅「以暴制暴」外,中方也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不過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教授、國際貿易法專家高樹超(Henry Gao)指出,此舉不會產生實質影響,因為川普在2019年阻止了WTO上訴機構新法官的任命,導致該機構因法官人數不足而停擺至今,WTO執行貿易爭端裁決的能力早已被削弱。
春哥侃陸/兩會前北京忙3件事 拖字訣待川習會登場?
川普加徵關稅背後意義 不只增加稅收這麼簡單
不符「美國優先」利益遭盯上 USAID解散恐讓美影響力大幅消退
億萬富豪馬斯克主掌川普政府諮詢機構「政府效率部」(DOGE),目標大幅削減聯邦支出及裁員,負責價值數百億美元外援計畫的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是其「瘦身計畫」首要整頓目標之一。USAID官網和社群平台關閉、近百名員工遭停職,現已由國務院接管,國務卿盧比歐2月3日宣布兼任代理署長。
背景:儘管包括發展支持、人道援助和醫療計畫在內的外援項目僅占美國聯邦預算1%,但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對外援助國,其中60%資金由成立於1961年的USAID管理,2023會計年度發放總額達437.9億美元。
最大外援對象為烏克蘭(約170億美元),其他援助大戶還有衣索比亞、約旦、剛果民主共和國、索馬利亞、葉門、阿富汗、奈及利亞、南蘇丹和敘利亞,孟加拉、阿富汗、尼泊爾和緬甸等亞洲國家也高度依賴USAID資金支持,台灣在此計畫中則獲得約1.36億美元援助。
深度解析
•中俄趁虛而入-USAID是美國政府的主要人道援助與發展機構,向全球數百萬人提供援助,幫助解決貧困、疾病及其他人道危機,並促進民主及其他美國利益。包括川普和馬斯克在內的批評者認為,USAID充斥詐欺與浪費,其支出與美國利益不符。但專家警告,USAID是美國軟實力的重要來源,若被削弱或解散,可能為中國和俄羅斯等對手提供擴張影響力的機會。
莫斯科似乎已對此密切關注。俄羅斯總統普亭的盟友、俄國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在X平台上稱讚馬斯克對USAID的行動:「@elonmusk的聰明之舉,試圖封住USAID的『深喉』,希望惡名昭彰的『深層政府』不會將他徹底吞噬。」
「幾乎沒有國家給美國提供援助,這是我們要嚴肅檢視美國援外情況的理由。」川普早在第一任期就多次希望停止部分外援,卻一直未能落實,原因是美國官員擔心,一旦停止援助,等於把對那些國家的影響力,拱手讓給近年來積極援外的中國大陸。
•川普能解散USAID?-白宮顯然能主導USAID的命運,但川普要關閉USAID沒這麼簡單。USAID是在甘迺迪總統任內、1961年通過《對外援助法》後成立的,1998年國會通過《外交事務改革與重組法案》,確認USAID是獨立的行政機構。明尼蘇達大學法學教授貝德納(Nick Bednar)表示,總統無權單方面廢除或重組該機構,若川普一意孤行,勢必會遭到國會和法院的強烈挑戰。
川普在第一任時曾試圖刪減三分之一的海外援助預算,但遭國會否決。川普隨後採取凍結等手段來切斷國會為海外計畫提供的資金流動,不過美國國會稽核處(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其後裁決,川普此舉違反《截留控制法》(Impoundment Control Act of 1974),該法律禁止總統片面撤除聯邦補助或國會通過的其他支出計畫。
•借鑑2025計畫-《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專文中提到,USAID的未來也是「2025計畫」(Project 2025)的核心關注點之一。該計畫是由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提出的政策藍圖,儘管川普在競選期間試圖與之保持距離,但上任後似乎已開始借鑑其中部分內容。
在「2025計畫」針對USAID的章節中,前USAID副署長普里莫拉克(Max Primorac)批評拜登政府「扭曲該機構」,並主張美國對外援助應進一步與其外交政策目標掛鉤。他認為USAID應摒棄拜登政府的「激進氣候政策」,將重點放在「應對中國的發展挑戰」。
國務院存在半世紀「異議管道」 供僚屬對白宮放砲有理
各國領袖對川普回歸紛感到不安 為何印度處變不驚?
接管加薩遭批不切實際 川普擴張主義引起中東警戒
美國總統川普2月4日在白宮結束與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會談後,於記者會上提出美國接管加薩走廊、將其打造成旅遊勝地「中東蔚藍海岸」(Riviera of the Middle East)的構想,甚至考慮派軍駐紮,並要求逾200萬名巴勒斯坦居民遷往鄰國,引發國際譁然,不僅遭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拒絕,也引起英德法等西方盟友及土耳其、埃及、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強烈反對。
一名美國官員稱,川普提出這項計畫,是因為他認為沒有人對加薩有任何新想法。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後來出面澄清,稱川普只是希望巴勒斯坦人在加薩重建期間暫時離開;白宮新聞秘書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華府參與加薩重建不代表要派遣軍隊,也不代表要花費美國人民的納稅錢。
背景:接管加薩若成真,將打破過去數十年來美國對以巴關係的政策。1993年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sation )領導人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 )簽訂的「奧斯陸協定」(Oslo Accords)已明確定義兩國方案,即建立巴勒斯坦國,與以色列並存,並互相承認生存權,這也是美國一直以來的立場;但以色列不願接受,主要擔心一旦巴勒斯坦以約旦河西岸及加薩為領土,成為一個擁有主權和軍隊的國家,將來就更難防止第二個哈瑪斯出現。
深度解析
•川普個人意志-紐時指出,在美國政府內部,對於重大外交或軍事政策提案,通常會有正式的討論和規畫,例如與國務院和國防部開會、成立工作小組、評估所需的軍隊數量和成本等;但在川普提議接管加薩前,並未經過這些基本程序,甚至連具體運作框架都沒有,「這一切幾乎只是總統腦中的一個想法」,且在此之前完全沒人預料到他會拋出這個構想。
白宮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為川普緩頰稱,「目前沒有人能提出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他提出了一些大膽、新穎的想法,我認為這不應該受到任何批評。如果整個地區的人不喜歡川普的方案,他們就會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恐激化極端勢力-川普接管加薩的想法讓許多以色列極右派人士非常興奮,認為這為以色列全面占領加薩和建設屯墾區開了綠燈,若實現也意味著兩國方案的一切希望徹底破滅。不過幾位川普顧問表示,加薩控制權的構想將在川普意識到不可行後悄然消失。
曾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及國防部助理防長的夏皮洛(Daniel Shapiro)警告,即便只是拋出想法,都可能激化極端勢力,「美國接管加薩的可能性,與墨西哥為邊境牆買單或美國奪取伊拉克石油一樣低,但危險在於,以色列政府內的極端分子與各類恐怖組織可能將其當真,進而採取行動。這可能危及人質釋放,威脅美國人員安全,甚至破壞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進程。」
•地產開發式外交-川普曾多次讚揚加薩地理位置極佳,臨海且氣候宜人、景色壯麗,強調該地區有潛力成為旅遊勝地。BBC指出,川普作為房地產開發商,從這個角度來看,他的觀點不無道理:加薩的重建是一項艱鉅工程,必須清除未爆彈和大量瓦礫、修復水電管線、興建學校和醫院等,讓數十萬平民繼續棲身於廢墟中並無太大意義。川普相信,在這片廢墟上,一座美國擁有的「中東濱海樂園」將崛起,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吸引投資。
華爾街日報提到,川普執政的風格實際上更接近擴張主義(expansionism)而非孤立主義(isolationism),過去就常用「地產價值」角度來衡量全球特定區域的重要性,例如控制巴拿馬運河、收購格陵蘭,或稱要把加拿大當作美國第51州等都是如此。
外交政策對川普而言猶如房地產交易,他不在乎國際法,也不像其他美國總統那樣談論人權;相反地,他長期以來將世界視為一群占美國便宜的國家,關心的是如何獲得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並利用美國實力支配他國攫取最大利益。在川普眼中,外交不是「雙贏」,無論是商業還是國際事務,交易中總有明確的贏家與輸家。
川普揚言接管加薩 美俄中帶頭回19世紀瓜分領土時代?
地中海3年來首次無美國航艦駐留 運作捉襟見肘原因為何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