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趁敘利亞亂局擴張領土 更盼川普支持推翻伊朗
編按:聯合報精選每周國際大事,由資深國際新聞媒體人郭崇倫深入解讀,帶讀者看懂國際新聞背後門道,快速掌握全球局勢變化。
看點1:
美國準總統川普向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就職典禮邀請,儘管北京反應冷淡,但這番善意之舉為雙方可能的高層會談鋪路,明年或有機會迎來川普2.0的首次「川習會」。
看點2:
德國將於明年2月23日提前舉行國會大選,總理蕭茲視此為重振政黨命運的機會,反對黨黨魁梅爾茨則正虎視眈眈。而近來西方國家一連串政局動盪,亦反映出川普當選後的衝擊與影響。
看點3:
以色列和土耳其在敘利亞權力真空之際取得戰略優勢,隨著川普即將走馬上任,其不願捲入敘利亞衝突的立場將如何震盪中東局勢?
習近平不會為川普破例 美中領袖峰會明年可能實現
美國準總統川普史無前例邀請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明年1月的就職典禮,被視為「先禮後兵」希望解決美中問題,但外界預估中方接受邀請的可能性不大。美國國務院自1874年以來的記錄顯示,沒有任何外國領導人參加過美國總統就職典禮,通常是由駐美大使和其他外交官代表出席,而中國大陸過去也沒有元首參加美國總統就職的先例。
深度解析
•北京不會冒險-自2013年習近平就任中國大陸國家主席以來,他參與的主要是多邊峰會或國是訪問等較為正式且具有對等性的場合,就職典禮這種以「眾多來賓之一」身分出席的活動從未發生過,未來也不太可能為川普破例;更何況中方還有一個顧忌,美方很可能會邀請台灣的代表參加,那會是非常尷尬的局面,基於外交和利益考量,習近平幾乎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美中峰會可期-川普向習近平發出邀請的目的其實是展現友好姿態。川普16日在勝選後首場記者會特別提到「美中可以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問題」,以此讓北京乃至全世界放心,避免新冷戰的可能性。實際上會不會發生是另一回事,但他必須先擺出姿態來。
這其實是川普的談判策略,他從一開始就強調中國的貿易問題是主要關切,如果要避免關稅重拳,就必須坐下來談。川普在第一任花了很多時間和北京斡旋,並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當時中國未完全履行,現在需要重新討論。
即便習近平沒有出席就職典禮,川普仍希望雙方能儘早見面,可預期明年上半年舉行「川習會」的機率相當高。川普第一任期時,習近平曾前往佛州海湖莊園會見川普,若講求對等,這次川普可能會親自到北京訪問。至於就職典禮,中方可能會派駐美大使謝鋒或外交部長王毅參加,甚至不排除藉此機會商討雙邊高峰會的具體安排。
各地台辦邀台青赴陸 獨家整理大陸各省台辦口袋有多深
美中台博弈/川普世界弱肉強食 現實主義當道我如何自處
梅爾茨成德總理大熱門 川普衝擊提前在西方國家顯現
德國「紅綠燈」聯合政府因預算分歧垮台,總理蕭茲12月16日如願以償輸掉信任投票,國會將解散並在明年2月23日提前改選。目前全國民調顯示,中右翼的基民盟/基社盟遙遙領先其他政黨,獲得32%支持,黨魁梅爾茨(Friedrich Merz)極有可能成為德國新總理;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以18%支持率位居第二,社民黨(16%)和綠黨(14%)則分居第三、第四名。
背景(粗體):德國政府在2025年度財政預算討論上分歧不斷,綠黨及社民黨皆贊成暫時解除債務限制,與主掌財政部、堅持債務剎車規定(新增債務不得超過年度GDP的0.35%)的自民黨形成對立。11月6日蕭茲以缺乏「合作的信任基礎」為由開除自民黨籍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運行3年的紅綠燈內閣垮台。
深度解析
•財政壓力加劇-一戰後德國為支付巨額賠償,大量印製馬克導致貨幣嚴重貶值,引發1923年惡性通膨;此後德國政府長期堅持控制預算赤字,避免歷史重演。不過若要全面振興經濟,預算赤字恐怕已勢在必行,美國要求軍事支出達GDP的2%、加上德國作為烏克蘭在歐洲的最大援助國,都進一步加重了德國的財政壓力。
•德國權力重組-明年2月國會大選將有7個政黨角逐,中右派反對黨基民盟有望重返執政,黨魁梅爾茨為目前呼聲最高的總理人選。德國在比例代表制選舉制度下,單一政黨難以取得過半席次,通常需組成聯合政府;外界預期梅爾茨上台後應會排除極右派政黨,可能採大聯盟形式,與社民黨合作,重現梅克爾時期的治理模式。
69歲的梅爾茨挺烏立場鮮明,12月初訪問基輔時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願意提供柏林之前一直不給的金牛座長程飛彈;此外,他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也比現任總理蕭茲強硬,若當選總理,德國外交政策可能出現重大轉變。
•川普效應浮現-近期西方多國政局接連動盪,不只德國,法國前總理也因預算爭議遭不信任案推翻,現任總理能否穩住政權仍是未知數。在加拿大,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因與總理杜魯道在應對川普關稅威脅上意見分歧而辭職,讓政府支持度大受打擊,67%民眾認為杜魯道應下台,最大反對黨保守黨支持度領先執政黨自由黨25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這一連串動盪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川普當選後對國際局勢的影響,無論是對烏克蘭終局的計畫,還是推動全面加徵關稅的想法,都牽一髮而動全身。近來加拿大因關稅問題受挫,杜魯道與川普會談卻遭輕視,甚至被嘲笑是美國第51州的州長,在加拿大政局動盪之際,此舉勢必對加拿大政治穩定及美加關係帶來不利影響。
歐洲兩大引擎失序 錯失與川普接觸良機未來恐被爆擊?
「勝利計畫」沒計畫 俄烏將戰到一兵一卒或上談判桌?
以色列瞄準敘利亞權力真空 終極目標是要讓伊朗倒下
敘利亞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在各路叛軍11月底發動閃電戰下,不到兩周就於12月8日迅速垮台,敘國的權力真空已成為中東緊迫挑戰。以色列不僅對敘利亞軍火庫進行數百次空襲,更先發制人控制以敘邊境約400平方公里的緩衝區,為兩國1974年建立控制線協議以來以軍首次駐紮;15日還通過一項「人口發展」計畫,意圖使定居於其占領和併吞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人口倍增,藉此擴張疆界。
土耳其及其軍事盟友也開始在接壤敘利亞邊境集結軍隊,對敘利亞庫德族展開大規模入侵已箭在弦上。土耳其勢力介入敘利亞,目的是要擊潰敘利亞民主力量和人民保護部隊(YPG)這些背後有美國支持的庫德族勢力,避免庫德族人聯合土耳其境內庫德族勢力建國。
深度解析
•變局可乘之機-土耳其和以色列被視為阿塞德政權垮台的兩大贏家。土耳其支持的「沙姆解放組織」已控制敘國首都大馬士革;而以色列除約旦河西岸屯墾區不斷擴張,還可以北擴敘利亞的戈蘭高地,50年來首度重畫疆界。
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始終未與鄰國畫定明確邊界,其領土範圍在數十年間隨著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兼併、停火及和平協議而不斷變動,如今敘利亞變天為以色列提供了一個向北擴張的可乘之機。
有觀點認為土耳其與以色列可能正在計畫重新瓜分敘利亞,引發外界擔憂若動盪局勢得不到有效控制,敘利亞將可能成為永久戰場,甚至成為伊斯蘭國死灰復燃的溫床。目前敘利亞境內有數個武裝派系持續交戰,這種內部割裂不僅讓和平前景渺茫,也為各方勢力的干預提供了空間,加劇地區不穩定性。
•以色列戰略目標-以色列的長期戰略目標是削弱伊朗的「抵抗軸心」,包括哈瑪斯、真主黨和敘利亞政權。在當前伊朗內外交困之際,以色列更希望一鼓作氣推翻伊朗的神權政府,甚至釜底抽薪摧毀其核能力。過去以色列曾秘密計畫空襲伊朗核設施,但遭拜登政府強烈反對,隨著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以色列可能再次尋求美國的支持,對伊朗採取更為激進的行動。
川普政府對伊朗的策略是極限施壓,包括加大制裁力道、限制石油及金流等,第二任期也不例外,但如果以色列進一步要求對伊朗動武,川普是否默許將是關鍵,如果美國不反對,以色列就有可能鋌而走險。隨著經濟困境加劇和代理人戰爭節節敗退,伊朗現在沒有太多反擊餘地,儘管川普勝選後德黑蘭曾暗示願意與美國談判,但這將取決於川普的中東戰略及美以合作的走向。
•「這不是我們的戰爭」-川普已經表示美國不應捲入敘利亞衝突,但兩難是:若放任敘利亞混亂,可能讓伊斯蘭國死灰復燃,包括俄羅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等各方勢力也可能趁勢擴大影響力;若派兵進入,則可能陷入長期消耗且無法脫身的泥沼。
目前西方國家試圖透過提供援助來促進敘利亞內部秩序穩定,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期訪問土耳其,也是希望能借助土耳其的影響力來緩解局勢,但在缺乏有效統籌與協調,加上各國利益交織的情況下,敘利亞的未來仍將充滿混亂與不確定性。
拜登拚歷史定位 可惜最大敗筆不只政權還川普
星期人物/敘利亞前總統阿塞德垮台 妻改革形象也破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