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譯通

蒐證鄰居噪音怎樣才不算竊聽?他被判侵害隱私權賠25萬

噪音案件多,蒐證可佐以分貝計檢測音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噪音案件多,蒐證可佐以分貝計檢測音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鄰居間的糾紛中以噪音干擾為大宗,不少人會利用監視器或錄音裝置蒐證後求償,但要是蒐證過了可能反而自己受害。法務部調查局一名黃姓專員認為樓上鄰居發出噪音,影響日常生活作息,他突發奇想在住家天花板裝了一種錄音裝置,以監控樓上的噪音源,沒想到反被鄰居以侵害隱私權為由求償,法院也認定他侵害隱私權,判要賠償25萬元。

到底是哪種裝置被認定侵害隱私權?除了錄音之外,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反制鄰居的噪音干擾?聯合報數位版本周法律快譯通專欄將為讀者詳解,歡迎訂閱分享。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7/20前訂閱享優惠$880/13個月
抽韓星同款萬元行李箱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7/20前訂閱享優惠$880/13個月
抽韓星同款萬元行李箱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