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專題精選

投資健康 2成民眾 從來不運動

「我的門診有些百歲人瑞,有人是坐輪椅推進來的,但也有人自己輕快地走進來。」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觀察,年輕時對健康老化所做的努力,到老了會算總帳。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退休力大調查發現,國人健康準備分數僅五十六點七分。想不臥床、不失智,尊嚴自主到最後一刻,現在起要為健康準備加把勁。

逾半無定期洗牙

調查發現,六成三民眾自覺健康良好,但僅六成民眾定期健檢,定期洗牙、聽力及視力檢查比率未達五成;運動是健康最好的投資,但有兩成民眾從來不運動,運動量符合建議標準者只有二成四;鍛鍊腦力可預防失智,但動腦思考、從事較複雜思考或工作行為在六十歲後大幅下降。

研究指出,有效運動目標是每周運動五次、每次卅分鐘。調查發現,僅有百分之廿四點四能做到,年長者成績優於年輕人,六十歲以上達標者三成,七十五歲以上達四成,五十歲以下不到二成;年輕族群並非不運動,但時間和頻率不足,卅到五十歲者有二成多每周運動一次,每次卅分鐘,這或許突顯年輕族群在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忙碌,但也成為健康缺口。

重訓可預防衰弱

陳亮恭表示,年輕人忙於工作等,無法每周運動五次,長輩投入運動雖是好事,但許多長輩的運動量卻是「瞬間」被培養出來的,一退休就想把過去不足的運動量一次補回來。但運動量能的提升需要循序漸進,突然間進行超過體能負荷的運動容易導致運動傷害,長者受傷後需要較長時間復原,反而無法持續運動。

至於阻抗性運動比率較低,或許因為過去公共衛生著重於有氧運動的推動,較少強調阻抗運動。

阻抗性運動也被稱為重訓,可訓練肌肉與增強肌力。陳亮恭指出,重訓有助預防肌少症與衰弱症,建議大家重訓與有氧運動各半,重訓每兩到三天一次,其餘時間安排有氧運動;運動切記量力而為,如果過去沒有運動習慣,依照個人體能狀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強度,持之以恆就是最好的訓練方式。

益智遊戲練腦力

民眾自述蛋白質攝取足量比率近八成,天天五蔬果及使用健康油脂也近五成,但六十五歲以上攝取比率明顯下降。陳亮恭說,有些長輩認為吃蔬果最健康,幾乎不吃肉,蛋白質明顯不足;也有很多人把體重減輕視為養生有成,愈動愈累才發現肌肉流失。

保持閱讀習慣、從事較複雜的日常活動、玩益智遊戲等,可鍛鍊腦力預防失智,但從事這些行為的比率隨年齡遞減,七十五歲以上近半數未從事相關行為。

陳亮恭說,準退休世代或年輕族群接觸新科技與鍛鍊腦力的能力優於退休族群,但這類習慣應從年輕時培養。腦科學研究發現,年長者依然具有學習能力,應該要維持開放的態度積極學習。

為老化提前準備

年輕人普遍對「老」沒概念,陳亮恭常問年輕人,「如果活到一百歲,最重要的是什麼」,答案常是「無法想像,我支持安樂死合法化。」

很多人對長照產生的困難很難想像,失能、接受長照卻是大家可能要面對的現實。衛福部公布國人健康平均餘命統計,二○一八年平均壽命八○點九歲,但健康餘命僅七二點二歲,不健康生存年數達八年多。陳亮恭說,與老相處不難,及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運動,就有機會享有「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的老後。

更多調查請看這裡

測退休力來填指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