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我記者

你給我記者 EP82|揭台大醫升等黑幕!論文大玩「掛掛樂」 還有派系鬥爭

一名醫師說,台大醫學院的升等規定,要求教學、研究和服務三者兼顧,但過度追求三棲,到最後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名醫師說,台大醫學院的升等規定,要求教學、研究和服務三者兼顧,但過度追求三棲,到最後就是不食人間煙火。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報數位版雙周年慶】

10/31前,在此文下方留言回答問題,即符合抽獎資格,詳細辦法請見➡活動公告

與我們分享你的答案吧!

Q:這兩年內,哪一個新聞事件你印象最深刻?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台大醫師升等需要「買賣論文」?對很多熟悉醫界內情的人士來說並不意外。為了在年限內湊齊滿足升等的點數,論文浮濫掛名陋習已久,被戲稱為「掛掛樂」的一串論文作者名,還可以看出醫師們的地位。

本集揭開台大醫師升等黑幕,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必須教學、研究、臨床「三位一體」,研究是升等關鍵,但你知道嗎,很多教授的論文都不是自己寫的…

📣本集重點

  • 01:43:「三位一體」升等高標,衍生諸多論文陋習。
  • 13:36:醫師拚升等,一天花3萬補習,但找人寫最快…
  • 18:15:論文掛名潛規則,通訊作者通常是為「亮聲望」…
  • 27:24:醫師疑行賄升等,匯款個資外流恐因派系內鬥。
  • 31:49台大醫院派系鬥爭,靠器官分布位置選邊站?
  • 35:18:升不上教授甭想當院長,升等會影響醫院職位。

📣更多收聽平台

📣推薦閱讀

台大醫師升等「不食人間煙火」 1天3萬補習費人人埋單

掛名浮濫 台大醫師:曾幫老師寫200多篇論文 夠升2次教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討論數: 32
醫師 台大 台大醫院 論文造假 收賄 高教

系列文章

基隆市長謝國樑針對基隆捷運,與交通部達成兩項共識:一是針對基隆負擔額,交通部會再與基隆密集開會確認;第二是專案還款期限延至20到30年的建議,會請中央研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你給我記者EP106|錢坑基捷!林市長連17億都不想付 有臉要謝市長生出53億?

基隆捷運是變形金剛嗎?從原本的80億輕軌,到蘇貞昌拍板的425億,再到最新交通部公布的697億,甚至有工程人士推估未來將上看千億。砸大錢換來的只有每天增加約0.14%大眾運輸轉換率。這種建設真的符合納稅人期待? 為了基捷該付多少錢,前後任基隆市長槓上,本來說好免出錢的基隆,現在被分配負擔53億,林右昌要謝國樑「多努力點」。我們記者挖出一份林右昌市長卸任前22天發給國發會的公文,原來到卸任前,林右昌還在努力把基捷甩鍋給中央,不想付錢。文中精美的「不付錢理由」,讓記者好感動,換位置後的林部長立刻就忘了嗎?(錄音時間:3/17)

聯合報去年針對高中生做108課綱問卷調查,學生最常出現的課綱形容詞是麻煩、自由、混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你給我記者EP105|108課綱陷陣痛期 「專題式學習」如何落實台灣? ft.親子天下

108課綱強調學習素養,上路至今陷入陣痛期。高中生對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疲累不堪;國中階段強化跨領域學習,卻讓老師們傷透腦筋。這些學習上的改變,與國際教改趨勢所強調的「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 PBL)概念不謀而合,本集節目與親子天下攜手製作,希望為新課綱的陣痛找到良藥。 為尋找更具體「教素養」的方法,親子天下特別探訪美國以專題式學習為精神打造的High Tech High (HTH) 學校,令他們驚訝的是,每一位師生都如此熱情,眼睛發光...

蛋價再創歷史新高,為何年年都缺蛋,與台灣產業落後大有關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你給我記者EP104|蛋蛋的哀傷…年年都缺蛋 出了啥問題?

蛋價3周內二度調漲,飆上歷史新高!農委會上個月還有想hold的意思,但看來漲價壓力仍太大hold不住了。官方估每日缺口是50至80萬顆,但據農業記者第一手觀察,每日至少缺150萬顆蛋,而國產蛋量要恢復正常,恐怕得等2年。

婦女新知基金會提醒,全世界都知道「發津貼」不能催生,唯有做好「友善職場」和「公共托育」才有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你給我記者EP103|撒幣催生難!少子化國安危機 政府可以做些更有用的事

去年台灣初估平均一位適齡女性生育率為0.87,再創新低,跟韓國有得PK!但是韓國的生育政策已有改善跡象,台灣除了大撒幣外,尚提不出更有感的政策,撒幣越撒孩子生越少,難道政府還要繼續執迷不悟嗎? 全世界都知道「發津貼」無法有效催生,唯有做好「友善職場」和「公共托育」才有用。至於該怎麼做?來聽聽職場媽媽心聲與國外的有用做法吧。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