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密

清法戰爭河口防務引關注 台日親善背後情蒐藏何盤算?

今日從「點石齋畫報」清法戰後曾發表的「砥柱中流圖」相同角度自觀音山俯視淡水河口,清廷沉船塞港的水雷線就在淡江大橋工程(圖中跨河工程)一線。記者陳易辰/攝影
今日從「點石齋畫報」清法戰後曾發表的「砥柱中流圖」相同角度自觀音山俯視淡水河口,清廷沉船塞港的水雷線就在淡江大橋工程(圖中跨河工程)一線。記者陳易辰/攝影

140年前,清法戰爭於淡水滬尾爆發,法軍敗退,卻也點燃鄰國日本對台灣北部情報蒐集的濃厚興趣。從東鄉平八郎冷眼觀戰,到磐城艦假親善之名實為蒐情之舉,再到乙未戰爭登陸路線選擇,日軍百年來對淡水的軍事情報蒐集,構成台日對台海情報互動的歷史根基。

如今,情報角力仍以不同形式延續,且台美斷交後,國軍與日本自衛隊仍維持有情報交流的定期會議,只是日本並未真心交流。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