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象

不僅創生更創新 他們努力翻轉地方盼政府法規跟上

吳冠翬辭去竹科工程師返鄉接手家中快要消失的日曬掛麵產業,讓日曬掛麵產業被大眾認識。記者劉星君/攝影
吳冠翬辭去竹科工程師返鄉接手家中快要消失的日曬掛麵產業,讓日曬掛麵產業被大眾認識。記者劉星君/攝影

2019年是台灣的地方創生元年,過去6年多,在官方資源及民間力量投注下,有遍地開花之勢。雖然地方人口減少及欠缺資源的基本困局尚未打開,但仍持續有青年返鄉接下家中原本的事業,用更創新的作法試圖翻轉地方。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官方推動地方創生已經6年、投入金額超過百億元,帶動不少青年返鄉創業,但不少人滿懷熱情,拿到補助金、也辦了活動之後,卻選擇中途放棄。圖為洄游創生團隊策展龍潭龍元宮200周年慶典活動,打響信仰品牌。圖/邱子軒提供

「花錢辦活動」就算地方創生?返鄉青年帶著疑惑退場

新一波的地方創生3.0計畫自今年展開,為期4年的「打造永續共生好地方創生計畫」,將再投入60億元。前後加起來,官方推動地方創生已經6年、投入金額超過百億元。官方推動地方創生6年以來,帶動不少青年返鄉創業,但不少人滿懷熱情,拿到補助金、也辦了活動之後,卻選擇中途放棄。 聯合報數位版介紹3名曾經投入地方創生的青年,從他們的心路歷程中,一窺地方創生計畫到底為他們帶來了什麼?又為何選擇不再申請計畫?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