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安作帳/揪A1事故後段班 這縣市「起跑線」獨樹一格

為洗刷「行人地獄」汙名,去年起,每月初由交通部長召開道安會報,公布中央及各縣市數據指標、改善進度,交通部長陳世凱接任後更進一步公布未改善縣市。但隨著國內重視道安績效程度提高,這場各縣市「競賽」白熱化,成為一場趨吉避凶的數字遊戲,甚至進而政治化。
多年來,地方政府在警政系統建檔的交通事故死傷數字,都有各式各樣美化數字的「都市傳說」,近半年來類似情形卻愈來愈具體,尤其各縣市對於A1類交通事故(24小時死亡)如何建檔、何時建檔的標準不同也備受討論,進而影響到交通部每月公布的A1、A30(30日內死亡)評比似有失真可能。
記者為此調查各縣市處理方式發現「各縣市定義不同」是關鍵原因,其中又以高雄市最獨樹一格,如何制定更細緻與客觀的事故死亡定義、登錄時間與方式,除了牽動每月評比的公平性,也攸關如何在改善方式對症下藥。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