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商戰/百貨商場開不停 鬥完精品、餐飲還能比什麼

台灣包含百貨、購物中心與社區型商場的數量已經超過上百,同時每年以超過10家的規模在新增,但當商場愈來愈多,甚至趨於飽和,同質化程度也愈來愈高,什麼才是業者勝出的關鍵?
業者表示,百貨商場與購物中心雖然針對的客群不同,但共同點都是要吸引消費者上門,早年強調品牌的特殊,包含精品、化妝品等,而這些國際的大品牌設櫃也有數量限制,不會過於密集到「自己打自己」,因此會有消費者依照品牌選擇消費商場。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