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掃描

丁學文專欄/地緣風險超越技術挑戰 台灣半導體業山雨欲來

股神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重砸41億美元買進台積電存託憑證(ADR),激勵台積電股價近日走強。美聯社
股神巴菲特旗下投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重砸41億美元買進台積電存託憑證(ADR),激勵台積電股價近日走強。美聯社

11月16日,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投資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重砸41億美元買進台積電存託憑證(ADR),消息一出,台積電股價開高走高。

接著第二天,11月17日,行政院會通過台灣版本晶片法草案。行政院長蘇貞昌宣稱要用行動支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無獨有偶,我們看見全球第三大DRAM廠美光,預告將來台生產;就連掌握微影設備商ASML也證實將加碼投資台灣300億在林口建廠!一時之間,台灣半導體產業風光明媚。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3周年限時優惠
3周閱讀體驗只要33元 再抽萬元好禮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3周年限時優惠
3周閱讀體驗只要33元 再抽萬元好禮

系列文章

短短幾年,中國大陸掌控了全球六成電動車的動力電池生產。圖為電動車電池製造商Octillion在安徽合肥的工廠生產線。路透

丁學文專欄/歐盟主動對中國挑起電動車大戰 全球經濟更加碎片化

9月13日,歐盟宣布將對中國大陸出口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中國大陸商務部發言人對此表示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是在歐洲議會發表歐盟年度咨文時說:「全球市場如今被廉價中國電動車淹沒,中國電動車的價格因人為的龐大政府補貼而壓低,讓我們的市場扭曲。」 接著,9月20日,法國公布新的電動車購買獎勵規定,將對符合電動車購買獎勵規定的車款提供5000至7000歐元的現金補助。但確定將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排除在外。這把火可把德國逼急了,9月25日,德國聯邦交通部長Volker Wissing明確表示反對,他認為這種孤立主義會引發連鎖反應,嚴重損害德國的經濟。 中美對峙方興未艾,歐洲又主動和中國挑起這場可能的貿易大火,歐盟執委難道想在這個已經分崩離析的全球貿易體系再點一把火?

最近幾年,無論是從地緣政治或是經濟發展角度,亞洲都很熱鬧。圖為第43屆東協峰會9月5日於印尼雅加達開幕。新華社

丁學文專欄/中日台韓昏頭轉向 亞洲經濟體出現新的破局力量

最近的亞洲,中國陰霾處處且看衰者眾;日本極力振作却內閣卡關;四小龍個個昏頭轉向忙著轉型。最開心的就是久居窪地的東南亞和南亞,而「雙印」,印度和印尼最是熱鬧。9月5日,東協峰會(ASEAN)與中日韓「10+3」領導人峰會在印尼雅加達高調召開,緊接著9月9日,G20領導人第18次峰會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熱鬧開幕。 最引人注目的是,8月31日,印度政府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4到6月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7.8%。強勁的服務業和個人消費起到拉動作用。但印尼也不落人後,8月7日的印尼統計局數據顯示第2季(4至6月)的印尼GDP年增率為5.17%,不但高於分析師預期的5%,更是過去三個季度的最強。 在全球經濟盡顯疲態的今天,兩印表現確實讓人刮目相看,但亞洲經濟體又並非全面復甦,我們應該怎麼解讀它的幾家歡樂幾家愁呢?

中國大陸商務部決定針對ECFA清單中的聚碳酸酯課徵臨時反傾銷稅,外界普遍認為這是ECFA中止的前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丁學文專欄/ECFA前景未明、全球化不再 台灣產業該怎麼辦?

8月17日,中國大陸商務部以4月份啟動的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初步認定台灣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定,決定針對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清單中的聚碳酸酯課徵臨時反傾銷稅,外界普遍認為這是ECFA中止的前奏。 面對全球區域整合逐漸到位,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卻漸行漸遠,加上台灣出口的連11個月負成長,台灣在產業發展方面開始面臨嚴峻的考驗,我們是不是應該有一些戰略來因應與準備?

中國大陸房地產巨頭碧桂園也面臨資金鏈斷裂,該公司已預告今年上半年虧損超過人民幣450億元。圖為一名雲南昆明工人走過碧桂園住宅樓的建築工地。路透

丁學文專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北京難以根治的房地產頑疾

8月17日,恒大集團在美國根據《破產法》第15章申請破產保護,這是一個美國法院承認涉及外國企業的破產或債務重組程序的法案,主要是為了保護外企在美國的資產,不會受到債權人的侵害或扣押,同時也讓企業有機會進行重整。 不幸的是,同時間,另外一家中國大陸房地產巨頭碧桂園也面臨資金鏈斷裂,該公司已預告今年上半年虧損超過人民幣450億元。這個債務數字也讓投資人和買了它們房子的客戶憂心忡忡。 我們要怎麼看待這場被稱為中國大陸版「雷曼風暴」的事件?北京政府會不會最後被迫出手救市?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