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全台拚去蔣/用「新威權」清除威權象徵?3原因難突破

對於移除威權象徵,民間有不同聲音,許多地方政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處理意願不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於移除威權象徵,民間有不同聲音,許多地方政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處理意願不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適逢前總統蔣中正逝世50周年,民進黨政府續拚「去中正」,更統計出各縣市仍逾200處有蔣中正塑像及相關命名空間,中央機關也逾400處待處置,全台685處威權象徵遭列管,學者看法兩極,一方面要求加快速度,也提醒過程中應具備教育意義,也有學者諷政府「用新威權處理威權」。...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蔣中正過往是民進黨操作民主與威權反差標的,如今隨著環境改變,論述也出現轉型。圖為中正紀念堂過往更名台灣民主紀念館期間的館內展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台拚去蔣/綠政治提款機轉型 從威權魔王變諷藍神器

今年4月5日是前總統蔣中正逝世50周年,對民進黨而言,當年打著打破威權、推翻蔣家政權起家,蔣中正自然是威權主義的象徵,但每到選舉,卻也是「政治提款機」,成為操作民主與威權反差標的。 近年來隨著民主深化與時代變遷,民進黨對蔣中正的論述重點也出現明顯轉變,從傳統的塑造「威權大魔王」形象,轉而著重在蔣中正鮮明的反共立場,用來論述國民黨如今親共,已產生質變、價值錯亂。

空軍司令部於仁愛路舊空總時代於大門口設有蔣中正銅像,前總統陳水扁推動「去蔣化」期間一度移除,待空軍司令部於102年遷至大直新營區後又再移回。記者李人岳/攝影

全台拚去蔣/軍中去蔣各退一步 戰略模糊難掩史觀質變

今年適逢前總統蔣中正逝世50周年,民進黨政府自前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推動轉型正義,不過賴清德總統上任至今,國防部除了調整中正紀念堂儀隊禮兵勤務外,似乎並無進一步動作。退役軍官觀察,蔡賴政府對軍方並未明確下令切割蔣中正的「國民革命軍之父」歷史形象,軍方也低調未進行紀念活動,算是一種「各退一步」的平衡。不過隨著七、八年級等新世代官兵想法多元,對於軍中史觀的詮釋與認知,已經出現轉變。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完成立法,未來公共設施有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象徵者應予移除或改名,引發路名將全面去蔣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台拚去蔣/政府補助持續 還有685處威權象徵遭列管

今天是前總統蔣中正逝世50周年紀念日,各縣市政府卻才剛忙完一波「去中正」作業。原來內政部日前針對地方政府發動「全國威權象徵」大調查,列出236處各式各樣「中正」,除了蔣中正塑像之外,包含中正橋、中正公園、介壽公園,到學校中正堂、中正台,以及「經國先生紀念館」都應在3月31日前移除或改名。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