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火山坑口地熱溶鋼板、牆裂柱歪 古蹟中山樓陷傾倒危機

位處大屯火山群的台北市市定古蹟中山樓,西北角的廚房地板受地底蒸氣影響明顯隆起、基礎抬升讓窗台歪斜、外牆整片裂開。記者侯俐安/攝影
位處大屯火山群的台北市市定古蹟中山樓,西北角的廚房地板受地底蒸氣影響明顯隆起、基礎抬升讓窗台歪斜、外牆整片裂開。記者侯俐安/攝影

順著瀰漫在空氣中的濃濃硫磺味走向中山樓西北角,愈接近目的地,地板冒出的硫黃結晶體也愈明顯。走進位在盡頭的廚房,只見地板隆起、牆面龜裂,後方梁柱與窗框都已傾斜變形歪。這座曾經是國大代表開會的文化資產,如今不得不面對位處大屯火山群、成為全世界唯一興建於火山坑口上的建築物所註定的宿命。如何搶救正在隆起的中山樓,將成為台灣土地利用與地熱發展的試金石。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掌握新聞脈動

系列文章

陽明山中山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印在百元鈔票上的它 中山樓的前世今生與何去何從

印在大量流通的百元鈔票上,天天和我們見面的中山樓,長期以來都是個神秘的地方,位處陽明山國家公園山壁旁,中國宮殿式的風格、綠瓦白牆配紅簷,從裡到外充滿各種福壽意涵的裝飾,這是1966年前總統蔣中正為了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而建,也是全世界唯一位於硫磺坑上的建築物。 中山樓自落成後,國民大會就改至此集會,樓內的「中華文化堂」為國民大會的專屬開會場所,自國民大會第一屆第五次會議起,舉行多次會議及臨時會,選舉總統副總統;更召開修改憲法會議七次,見證台灣民主憲政發展。 2005年,國民大會正式走入歷史,中山樓局部開放參觀、使用,逐漸開始對外揭開神秘面紗。此後,中山樓的主管機關歷經多次更迭,2012年改隸屬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2013年本館因政府組改升格更名為國立台灣圖書館迄今,經費卻早已不比過去輝煌時期。

中研院、氣象署、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等單位,2001年開始針對大屯火山設置許多觀測設備。圖陽管處工作人員在大油坑前採集研究資料。記者余承翰/攝影

救陽明山中山樓開啟地熱新契機 3部會擬攜手沙盒實驗

中山樓是全世界唯一建於硫磺坑上的建築物,更是見證台灣民主憲政發展歷程的所在地,如今卻在落成61年後面臨火山硫氣威脅。地面抬升、梁柱傾斜、結構變形,就怕撐不過下一次大地震。隆起的中山樓讓人怵目驚心,卻也因此開啟新的契機,教育部、經濟部、內政部預計在此開啟一項前所未有的沙盒實驗,盼能從減災、防災延伸至地熱運用。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