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前特派漫談/訪台灣新聞也被晾一旁 華府潛規則很現實

華府新聞採訪有不少潛規則,非主流大型媒體有時會受到差別待遇。美聯社
華府新聞採訪有不少潛規則,非主流大型媒體有時會受到差別待遇。美聯社

前駐美特派張文馨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準備大爆發之際,抵達華府;歷經川普首次執政最後一年的美中角力與2021年1月6日的國會山莊暴亂事件,迎來拜登上台,去年主跑美國總統選舉,見證川普復仇成功,意氣風發重返白宮。外派任期已隨著拜登離任一起結束,如今,將這四年多的經驗轉化成不同的採訪篇章,讓讀者可以一探國際鎂光燈下、鏡頭後的面貌。

華府記者如過江之鯽,從白宮南草坪、玫瑰花園,到馬路轉角的咖啡店和街口,採訪隨時隨地都能發生;上篇說到華府接待國際媒體自成體系和規範,自然也有不能言說的潛規則,獲得次於主流媒體的差別待遇更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向決策者學習
4/14前訂閱抽台積電股票購買金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向決策者學習
4/14前訂閱抽台積電股票購買金

系列文章

實際上,華府看待台美雙邊關係自有「『一個中國』政策」為護欄,不會輕易跨越。路透

前特派漫談/台美關係多數「突破」都有先例 但2事除外

無論藍綠,各屆政府都喜歡宣傳「台美關係史上最佳」,動輒「突破」,但實際上,華府看待雙邊關係自有「『一個中國』政策」為護欄,不會輕易跨越。從另一面看,台北可在程度內宣傳來獲取政治利益,但操作過頭會引發美國出手壓制,反而得不償失。 從代表團參與美國就職典禮、平時的美台官員互動情形、總統過境時互動的美國官員層級,到美國官員訪問台灣的層級,都可以是突破,這凸顯的是美台非官方關係背景下,台北對於台灣處境的高度敏感。...

在華府的台灣記者多是隻身赴任,許多時候採訪都要靠通力合作。法新社

前特派漫談/台灣媒體要靠團體戰 駐美記者的互助生態

前駐美特派張文馨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準備大爆發之際,抵達華府;歷經川普首次執政最後一年的美中角力與2021年1月6日的國會山莊暴亂事件,迎來拜登上台,去年主跑美國總統選舉,見證川普復仇成功,意氣風發重返白宮。外派任期已隨著拜登離任一起結束,如今,將這四年多的經驗轉化成不同的採訪篇章,讓讀者可以一探國際鎂光燈下、鏡頭後的面貌。 相比於國際主流媒體重兵壓陣,在華府的台灣記者多是隻身赴任,一度全部都是女性記者,美國官員一度戲稱「台灣(在性別議題上)走得很前面」;在爭分奪秒的新聞現場,平面網路和電視台的需求各不相同,同樣的追求是豐富、豐富再豐富,在華府的台灣記者們既有競爭本質,也得分工合作,當讀者瀏覽各種五花八門的華府新聞,背後有各種協力合作的累積。

美國國務院下轄的外籍記者中心,是多數外國記者到華府的第一站,美國政府官員也會不定期到外籍記者中心舉行記者會。記者張文馨/攝影

前特派漫談/華府鏡頭後的辛酸事 採訪靠電郵愈訪愈宅

聯合報前駐美特派張文馨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準備大爆發之際,抵達華府;歷經川普首次執政的最後一年的美中角力與2021年1月6日的國會山莊暴亂事件,迎來拜登上台,去年主跑美國總統選舉,見證川普復仇成功,意氣風發準備重返白宮。外派任期已隨著拜登準備離任一起結束,如今,將這四年多的經驗轉化成不同的採訪篇章,讓讀者可以一探國際鎂光燈下、鏡頭後的面貌。 華府作為美國與世界的政治中心,穿梭在華府的外國記者大軍自成一道風景線;美國匯聚諸多國際記者,美國政府早累積一套運作模式,來回應國際記者五花八門的要求。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