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倫理審查/ 下】IRB成為大學「好生意」 學生花大錢卻有被偷研究風險

目前全台有12所大學成立研究倫理委員會(REC)或機構審查委員會(IRB),研究者計畫尚未計畫通過前,得預先支付上千至數萬元審查費用。有學者認為,IRB是「倫理帝國主義」的最佳展現,連美國都認為IRB是文書作業,無助於保護受試者,台灣卻「把雞毛當令箭」,甚至變成學術鬥爭工具,任某些大老壟斷學術市場,甚至可能發生審查委員「偷研究」的弊端。...
系列文章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