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窗

【解碼倫理審查/上】博生花上萬元做「倫審」被打槍 教授派系鬥爭惹禍?

一名台師大博士生的研究計畫,去年被認定違反研究倫理;學生不平,認為因教授派系鬥爭造成判定有疑義,已提出申覆。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名台師大博士生的研究計畫,去年被認定違反研究倫理;學生不平,認為因教授派系鬥爭造成判定有疑義,已提出申覆。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彰化萬人血清案」的研究倫理審查引起不小爭議,目前政府規定,研究涉及人體試驗時,須先經過研究倫理委員會同意才能做,但實務上少有審查「不通過」的案例,甚至曾出現「懸案」。一名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生的研究計畫,去年被該校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以該生用「複製、貼上」研究參與者簽名等事由,認定違反研究倫理,撤銷原核發核可證明;學生不平,認為花了近2萬元審查費,卻疑因教授派系鬥爭造成判定有疑義,已向教育部提申覆。...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與數位版一起探索世界
4/21前訂閱年方案抽「萬元旅遊金」1名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與數位版一起探索世界
4/21前訂閱年方案抽「萬元旅遊金」1名

系列文章

IRB主要功能是把關研究是否遵守研究倫理,有學者認為,台灣卻「把雞毛當令箭」,甚至變成學術鬥爭工具。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解碼倫理審查/ 下】IRB成為大學「好生意」 學生花大錢卻有被偷研究風險

目前全台有12所大學成立研究倫理委員會(REC)或機構審查委員會(IRB),研究者計畫尚未計畫通過前,得預先支付上千至數萬元審查費用。有學者認為,IRB是「倫理帝國主義」的最佳展現,連美國都認為IRB是文書作業,無助於保護受試者,台灣卻「把雞毛當令箭」,甚至變成學術鬥爭工具,任某些大老壟斷學術市場,甚至可能發生審查委員「偷研究」的弊端。...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