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密

前中科院上校張憲義(右)1988年攜眷叛逃美國,抵美後與太太合影。圖/遠足出版社提供

軍人叛逃司法待遇大不同 他過追溯期、他卻永久被通緝

前中科院核研所上校張憲義,向美國中央情報局洩露台灣核武研發機密,1988年攜眷叛逃美國,張憲義因法律追訴期已過而脫罪。1979年自國軍金門防區叛逃的連長林毅夫,在2012年由國防部發布永久通緝令,至今仍為待罪之身。張憲義與林毅夫兩人,叛逃美國或者投奔大陸,兩人待遇大不同。

2013年白崇禧將軍追念會及影像紀念展,展出白崇禧在228事件中的史蹟照片,吸引民眾觀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勘誤228/外省人死傷逾千無人聞問 美國領事館電報揭真相

1947年2月28日發生的228事件,多年來事件傷亡人數僅以本省籍民眾為範圍,戰後來台外省軍公教人士傷亡受到忽略,根據國史館保存檔案,事件發生後,南京憲兵司令部報告提到外省人遭到台灣本省人攻擊傷亡為800人以上。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在事件發生抵台後,透過廣播安撫人心時,白崇禧提到外省公教人員及其眷屬,在台被擊斃擊傷者在千人以上。這些因為228事件傷亡的外省人,幾十年來卻未受到政府和民間應有的關照。

228事件當年留給台灣社會莫大傷痛,今年在「228事件」78周年紀念會上,不少受難者家屬出席獻花默哀。記者潘俊宏/攝影

勘誤228/動亂元凶被窄化? 蔣中正「嚴批陳儀」真相曝

1947年2月28日發生的228事件,對台灣是一件歷史傷痛,在當時中華民國內戰情勢升高的動亂環境下,台灣民變只是諸多動亂之一,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焦頭爛額之際,多方叮嚀部隊平亂後,不可濫施報復﹑豈料幾十年過去,遭人刻意將動亂責任片面窄化為蔣中正一人,民眾奪械攻擊軍隊,全無責任,內地來台官民傷亡,也無人聞問。

1949年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總裁蔣中正(中)與代總統李宗仁(右)的政治內鬥,正是閻錫山做為緩衝的原因。圖/國史館提供

反共神話/蔣中正、李宗仁政治內鬥 讓閻錫山逃過死劫

國史館資料顯示,1949年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總裁蔣中正與代總統李宗仁的政治內鬥,正是閻錫山做為緩衝的原因。在共軍攻破太原時逃過一劫的閻錫山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更是蔣李矛盾的結果。閻錫山自知夾縫中求生存難,但又始終有空間。 保密局長毛人鳳的報告描寫閻錫山,自民國以來,北伐與抗日始終利用矛盾以求生存,在國府反共政策中,仍不免使用此慣技。

1970年4月太原500完人成仁紀念日,台北市各界在圓山太原五百完人塚舉行公祭,但太原500完人塚其實是國共內戰後期虛構的反共故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反共神話/2報告揭密 國共內戰太原500完人故事屬虛構

台北市圓山太原500完人塚,其實是國共內戰後期虛構的反共故事。1949年4月24日,共軍攻破太原城,國民政府宣稱有500人不願中共屈服,集體自盡,但在國史館保存的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當中,有2份不同山西省政府官員的報告,都宣稱集體自盡的人數大約在120多人到130多人之間,實際上沒有500人集體自盡的事實。...

溫特斯(右)1944年攝於荷蘭艾斯特(Elst)的Schoonderlogt宅邸前,HBO拍攝《諾曼第大空降》影集時,飾演他的達米安路易斯(左),在同一地點留影。圖/HBO、美國國防部檔案照

影集殺戰俘是真的?美國少校回憶錄揭諾曼第大空降之謎

二次大戰「諾曼第大空降」主角溫特斯少校回憶錄中文版近日出版,替不少影迷或戰史迷補足了軍事法律、戰場事蹟灰色地帶故事中的空白。雖然早在2001年,HBO就曾推出迷你影集《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但軍官槍殺戰俘,以及當場爆頭抗命士官的故事是真是假?溫特斯少校回憶錄中文版有了明確答案。此外,官場貴人相助,未必是戰場的幸運,有人剛接任營長,立刻在前線中彈陣亡。

1960年越南共和國總統吳廷琰(左二)乘專機抵台訪問,蔣中正(右)總統親自至松山機場迎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致命美援/美國誘發南越政變 因甘迺迪都不清楚的誤會

美國推動南越軍事將領發動政變,以及後來爭議極大的越戰,根本源自一場誤會。 美國前國務卿魯斯克回憶,國務次卿波爾打電話給他,小心翼翼地讀電報稿,他誤以為甘迺迪同意,他也就同意。後來他才知道,甘迺迪的意思是,只有魯斯克與國防部長麥納瑪拉都同意,甘迺迪才會同意這份推動南越軍事政變的電報稿。...

受到美國停止美援越戰影響,南越軍事將領楊文明發動政變,殺害南越總統吳廷琰。楊文明(左一帶軍帽者)曾陪同吳廷琰(右三)訪問台灣。圖/國史館提供

致命美援/解密美國操控南越政變 蔣經國想阻止卻失敗

1960年代美國中斷援助南越政策,國史館公開蔣經國與美國中情局(CIA)會談紀錄。蔣經國告知美方,吳廷琰與越共作戰,又要應付美方人員,他希望美國總統甘迺迪能夠明白聲明繼續支持南越政府,卻又感覺美方與他合作不夠,對他也缺乏了解。 蔣經國最後白費心機,美國堅決推翻吳廷琰政權的決心,已經無法回頭。...

淞滬戰役把戰火帶到十里洋場的上海。圖/記者翻攝

抗戰勝利80年/揭淞滬戰役魚雷攻日艦真相 僅人名正確

2025年是中華民國反抗日本軍事侵略勝利80周年,海軍司令部發行月曆,以紀念抗戰為主題,其中錯誤卻不少。海軍曾在淞滬戰役期間,出動魚雷艇冒死攻擊日本海軍出雲軍艦,但這次攻擊行動其實沒有命中出雲艦,反而是魚雷艇遭到出雲艦開火擊沉。究竟其中真相與過程為何?又與日本戰後公布出雲號航行日誌的記載有何落差?資深記者高凌雲為你揭開。...

王靖國(左一)與蔣委員長伉儷(左三、左四)合影。圖/王壽來提供

國共內戰太原守將壯烈犧牲 王靖國父子忠貞守護閻錫山

台北圓山飯店前方山坡有座太原五百完人招魂塚,紀念1949年山西太原陷共時,代理山西省省主席梁敦厚以下500名幹部,集體自盡成仁。政府遷台初期,宣揚五百完人事蹟,隨著政治氛圍轉變,亡者名單被發現與實際情況有落差,五百完人塚因歷史建築身分保存,但已漸為世人淡忘。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1954年時任參謀總長的桂永清(座排左二)出席校閱年度暑期青年戰鬥訓練軍中服務示範演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將鬥太子/揭桂永清遭解職內幕 槓上蔣經國成導火線

國共內戰之後,國軍引進政戰制度,並在蔣經國的強力主導下,曾經引發諸多將領不滿。但海軍內部本就派系林立,政府遷台後的台美關係與軍中派系相結合後,複雜性更高。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國史館公開的許多國防部機密檔案當中,有一份關於海軍遷台初期的人事分析報告,揭露了當年的許多內幕。...

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右)與蔣經國的關係不好,1952年桂永清調任總統府參軍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將鬥太子/不滿蔣經國推政戰 桂永清暗請美出手救援

國軍政戰制度在蔣經國的強力主導下,曾經引發諸多將領、軍官不滿,但蔣中正害怕部隊向中共投誠,或者倒向第三勢力,造成了蔣經國的政戰幹部權力擴大。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國史館一份美國駐華大使館海軍武官翟瑞樂在1952年4月3日寫給蔣中正總統夫婦的信函,揭露了當年的許多矛盾。

MK-Ultra是CIA史上最惡名昭彰的黑歷史,迄今事情全貌仍是謎。圖為中情局大樓入口處的徽章。路透

「黑魔法師」主持CIA心智控制實驗 駭人手法更甚電影

心智控制聽起來像科幻小說,其實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冷戰時期情報戰的年代批准的「MK-Ultra」計畫。CIA的心智控制計畫考驗實驗倫理,卻也是好萊塢靈感來源,相關作品包括「超異能部隊」、「神鬼認證」系列及「怪奇物語」。 儘管CIA堅稱實驗1963年停止,也討論了心智控制受害者賠償計畫。但,CIA說的停止,你相信嗎?

日本海軍驅逐艦雪風號在日本投降後,列為賠償艦,移交中華民國海軍。圖/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不死鳥雪風艦/軍艦殘件返還路 見證台日外交層層情勢

日本在二次大戰向中華民國投降後,日本海軍僥倖生還的驅逐艦雪風號,以賠償艦方式,分配給中華民國海軍,命名丹陽軍艦。來到台灣的雪風號,後來卻成為台灣向日方示好,維繫雙方外交親善關係的媒介,和平年代的雪風號,在外交傳奇上也占有一頁篇章。

1978年12月27日,中美即將斷交,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率領中美關係諮詢代表團抵華談判,遭激動的民眾包圍,並向其座車丟擲雞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美斷交副國務卿抵台 群眾抗議楊西崑認與宋美齡有關

1978年12月16日美國宣布1979年1月1日起將與北京關係正常化,與台北斷交,隨後美國指派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到台北協商斷交後的相關事宜,克里斯多福在台北遭遇激烈群眾抗議示威,這起抗議活動從何而來?國史館出版當時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訪談錄,楊西崑在書中點名宋美齡及當時同為外交部次長的錢復,但根據錢復回憶錄,楊西崑認為錢復是官邸夫人派的說法,可能是片面之見。 資深記者高凌雲爬梳史料,為讀者回顧這段歷史……

數年前曾有人宣稱,宋美齡(左)生前曾經批評蔣經國(右)是賣國賊,國史館出版楊西崑訪談錄,還原當年事件原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美斷交引發宋美齡批蔣經國賣國賊?楊西崑:罵的是我

數年前曾有特定立場人士宣稱,宋美齡生前曾經批評蔣經國是賣國賊,但這個賣國賊說法是無中生有。2024年9月,國史館將1992年楊西崑訪談紀錄出版,楊西崑還原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對美交涉的過程,以及當時國民黨高層之間的恩怨糾葛。楊西崑表示,當年宋美齡批評的其實是他,而不是蔣經國。...

中華民國海軍輕巡洋艦平海號,抗戰時遭日軍炸沉,日軍將艦上3座聯裝砲劫走,戰後由我國政府向日本追討回來。圖/翻攝自網路

抗戰勝利80年/日軍劫我平海艦主砲 戰後追回下落成謎

民國114(202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海軍司令部印製桌曆使用甯海軍艦圖片,紀念海軍官兵抗戰期間不畏犧牲。海艦與姊妹艦平海軍艦,都在抗戰初期在長江水域,遭日本海軍戰機轟炸沉沒,而日軍擄獲2艦後,拆下了平海艦主砲, 保存在日本廣島附近的江田島,戰後由中華民國政府追回。...

海軍司令部民國114年形象月曆,選用抗日戰爭期間英勇抗敵,遭日軍轟炸擊沉的甯海軍艦圖片,紀念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圖/海軍司令部

抗戰勝利80年/損失甯海艦卻擊落日戰機?日方記載不同

2025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海軍司令部製作桌曆,選用八年抗日戰爭初期,在長江捍衛首都南京,遭日本海軍炸沉的甯海軍艦為圖片。甯海艦與姊妹艦平海軍艦奮勇抵抗日軍轟炸,因我軍防空砲火猛烈,日軍投彈命中率下降到只有平日一半,但甯海與平海2艦仍不敵日軍猛烈轟炸沉沒。...

當年參加淞滬會戰的「八百壯士」健在者,現年91歲的抗戰老兵楊養正,2005年到上海謝晉元墓地祭奠舊時老團長,這是楊養正60多年前離開淞滬戰場後首次重返上海。中新社

八百壯士/謝晉元身後唏噓 墓地戰後被占、文革期遭毀

上海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抗日的傳奇故事的背後,是謝晉元的墓地遭占用、文革時被破壞。為何如此?謝晉元遺孀凌維誠又如何奔走重新修建? 資深記者高凌雲根據國史館解密檔案,補足你對八百壯士故事的認識與詮釋。

1937年上海抗戰中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在日軍重圍中英勇奮戰,堅守上海達3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新華社

八百壯士/拒汪精衛重金收買 謝晉元捍衛孤軍結局悲壯

抗日戰爭史因為史料逐漸解密後,部分歷史終得還原。大部分人的印象停留在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但之後,謝晉元作為孤軍領袖,堅持不屈服於南京汪精衛政權的壓力和收買,最終被其派遣的刺客暗殺。 資深記者高凌雲根據國史館解密檔案,整理出謝晉元為了維護尊嚴,堅持孤軍不是俘虜,不斷與上海租界方面抗爭,以及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知悉後,電復謝晉元的內容。

台海中線的畫分是根據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而來,英文稱為戴維斯線。圖為蔣中正總統歡迎美國空軍第13航空隊派駐台灣的特遣隊司令戴維斯(右)和美國駐華大使藍欽(左2)。圖/國史館提供

為何以黑人將軍命名 解密海峽中線畫分背後真相

戴維斯是首批美國陸軍黑人戰鬥機飛行員,他和台海中線有關係。 美軍協防台灣時代,來台的高階將官不少,但根據國史館保存國防部解密檔案,台海當中畫出一條虛擬的線,並以戴維斯命名,背後有許多故事。

從被父親命名「天羽」開始,李天羽(圖)的一生就與空軍緊緊相繫,他長大後果然成為飛行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李天羽非正期當上總司令 三度失事夫人喊:阿毛別飛了

國防部前部長李天羽因為感冒引發肺炎,住院多日後於12日早晨去世。他生前曾獲頒青天白日勳章,具備安葬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特勳區的資格,但早在12年前夫人李佳季過世時,李天羽就決定將太太的骨灰安厝於新店碧潭空軍公墓的忠靈殿。他在生前就交代兒子,讓爸媽在碧潭團聚即可,不要勞師動眾舉辦公祭等大型儀式。 李天羽被太太暱稱「阿毛」,從被父親取名「天羽」開始,一生就與空軍緊緊相繫。他長大後果然成為飛行員,駕駛當時最先進的F-104戰機,也曾數度在空中命懸一線。以做人周到、擅長交際著稱的他,在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備受提拔,被認為是扁系將領之一。

抗戰期間,空軍多次在空戰中嘗試轟炸日軍出雲艦,但只有衣復恩(圖)1937年8月16日的轟炸任務命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抗戰時空軍猛轟出雲艦兩個月 為何僅一次任務命中?

中日八年抗戰初期,中國空軍轟炸日本海軍軍艦「出雲號」的歷史真相,靠著台、日公開相關史料得以揭密。但為什麼空軍多次在空戰中嘗試,只有衣復恩1937年8月16日的轟炸任務投下的炸彈炸中出雲艦? 資深記者高凌雲由國史館解密資料,對照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史料,還原當時的狀況。

今年88歲的退役少將林恒雄長期熱心公益,退伍後考取救生員教練,並於83歲拿到博士。記者程嘉文/攝影

榮家故事 / 棄當銀行員從軍駐西貢 不老退將80歲拿博士

退輔會在全台共16處榮民之家,是全國最大的榮民榮眷安養機構。許多老人家曾經有過閃耀的青春、特殊的經歷,聯合報數位版將不定期刊出他們的故事。 林恒雄人生經歷最有趣的一段,從加入軍校到成為軍官,參與多場戰役和國外任務,以及退伍後熱心公益的多彩人生,展示他的成就與影響力。

最近因為天氣變冷,李天羽肺部感染,免疫系統也出現問題,在加護病房熬了多日,終不敵病魔辭世,享壽79歲。圖為參謀總長時代的李天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部前部長李天羽辭世 與立委溝通採購F-16重要推手

國防部前部長李天羽病逝,李天羽開軍方國會聯絡業務的先河,1992年1月1日,當時政府文武機構不存在國會聯絡業務,空軍總司令唐飛為溝通立委,支持採購新式戰機預算,指派李天羽擔任聯絡國會與溝通業務,F-16採購案能夠通過,順利換裝,李天羽是重要推手。

中情局駐台官員克萊恩(左一)與蔣經國(中)兩人私交甚篤,兩家是通家之好,蔣經國為克萊恩介紹他的長子蔣孝文。圖/國史館提供

與蔣經國私交甚篤 CIA卸任副局長當兩岸密使求見卻遭拒

兩岸間,長久以來有類似外交的關係,也有和談的場景,1980年代甚至還討論過以邦聯(confederate)方式統一。而這些,都需要有人「穿針引線」,也就是「密使」。 蔣經國與美國中情局副局長退休的克萊恩,兩位忘年之交在1983年再次會面前,曾有一段未成功的兩岸搭橋史。蔣經國當時為何對兩岸問題採取了謹慎保守態度,避之唯恐不及?隨國史館的解密資料公開,終於可以看清謎團。

住在八德榮家的榮眷胡琮,年輕時曾是蔣經國在救國團的小秘書。記者程嘉文/攝影

榮家故事 / 小秘書憶蔣經國「誠懇」身教 爆料他偷藏糖果

退輔會在全台共16處榮民之家,是全國最大的榮民榮眷安養機構。許多老人家曾經有過閃耀的青春、特殊的經歷,聯合報數位版將不定期刊出他們的故事。 胡琮人生經歷最有趣的一段,是在救國團擔任團主任蔣經國的秘書。對初出社會的胡琮來說,與爸爸同年的蔣經國,儼然亦父亦友,兼顧慈祥與風趣,一老一少之間,有外人不知的小秘密。

吳文獻等人駕駛F─131號登陸艇投誠,國軍官兵上艇查看。圖/國防部提供

蔣中正日記/叛軍變烈士 揭當年投誠解放軍的悲慘命運

蔣中正日記中對於國共內戰時解放軍投誠事件著墨不少,但從投誠到慘劇,竟不止一次。1965、1966年海峽兩岸的反共義士政治宣傳,以及投誠共軍的個人命運常常交錯而過,生與死也在一線間。 資深記者程嘉文藉由蔣中正日記,嘗試還原共軍投誠後的各種現場。 另也從蔣中正日記中凸顯一江山戰役、大陳島撤退時,國軍將領王生明等人殉職消息傳來後,蔣中正第一時間的反應,由此對照後人批評蔣中正總統過於重視土地得失,不願撤退身陷險境的部隊的批評。...

陳懷生(右)是首位駕駛U-2偵照大陸的國軍飛官,事後時任總統蔣中正(左)特別召見嘉勉。圖/記者翻攝

蔣中正日記/兩岸海空戰鬥多 蔣質疑配合美做無謂犧牲

1967年的113空戰,是台灣海峽上空至今最後一場空戰。蔣中正日記記載,我方曾擊落2架共機,但也有1架未返航。 1960年代,兩岸不時爆發軍事衝突,除了113空戰,還有1965年的八六海戰與烏坵海戰。每天堅持寫日記的蔣中正,如何記載這些戰役?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帶你一探究竟。

1965年空軍部隊協助美國中情局建設大圓山雷達站的空照圖,這處雷達陣地的任務,是提供美方監控中共洲際彈道飛彈研發測試。圖/國史館提供

梨山計畫/助美設雷達站參數卻不給我方 蔣經國圖什麼

蔣經國樂意與美方中情局進行祕密軍事合作「梨山計畫」,有其不得不的理由,主要是因為1960年代的美國政治環境,對台灣不利。 中情局1965年起設置在台灣的長程雷達,其中有代號是Checkrote,這是專門偵測中共飛彈而研發的雷達天線。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解密檔案中抽絲剝繭,告訴你為何這項中情局與台灣的軍事合作,走得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