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 Pay 2014年推出至今,已經9個年頭,服務廣泛覆蓋全球許多國家,研究更預估,2025年時,全球每10次刷卡交易中,就會有一筆是利用Apple Pay付款;台灣作為3C科技島,蘋果也積極在台灣與銀行、電商業者合作推出Apple Pay服務,希望能夠持續拓展消費市場。
近來,新竹與台北的建案工地旁,接連發生路面坍塌的「天坑」事件,除路面上的車子被吞噬,甚至還波及鄰宅,工安問題引起社會關注。如果你家附近有基地要開挖,該如何預防出現天坑?
有意爭取國民黨提名參選2024年總統大選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拋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all Modular Reactor,SMR)、「一縣市一小核電廠」等能源主張引發熱議,而SMR是否真的比現存的核電廠更符合安全、環保,成為未來能源的新解方?
高等法院上月二審宣判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遺囑有效,二房獨子、星宇航空董事長張國煒至少可拿一百四十億元。但張國煒面對媒體時,僅笑笑地說:「長榮航空創立時,那時總裁有海運支撐,但我創辦星宇時沒有,我只有遺產啊,但我還不見得拿得到!」
去年以來金融市場充滿變數,除了股市不易操作,債券市場也因為升息的大環境而承受壓力。不過,在美國聯準會(Fed)表明升息空間有限情況下,債券投資露出曙光,投資等級的債券已有跌深反彈的跡象,至於非投資等級債券(俗稱高收益債券),投資人接下來能碰嗎?
eSIM卡席捲全球,用戶免插實體SIM卡,就能直接在同一支手機上接聽不同門號的電話,許多民眾都覺得相當方便;只不過,eSIM雖然便利,但若無法做好本地實名制認證,恐詐騙叢生,為各國帶來新的資安風險。
股神巴菲特稍早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親吐大砍台積電股票是「地緣政治緊張」。不過地緣政治除了讓巴菲特賣台積股票,卻有其他重量級半導體廠商來台加碼投資,這些大廠的決策考量又是什麼?
每次旱情都有間隔,但近3年來旱象頻繁,氣候的變異也使雨水的豐枯周期縮短。專家統計,1949年起台灣「豐水年」間隔距離從18年縮短為個位數。「乾旱年」也同樣從相隔17年縮短至個位數,近10年來的乾旱年愈來愈短:2015、2020年僅間隔5年,2022年再出現南部的歷史性乾旱,可見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
國發會與微軟日前共同舉辦一場「生成式人工智慧(AI)大進擊」研討會,負責主持的資深媒體人蘭萱問道,「如果ChatGPT用戶,透過詢問ChatGPT提供投資建議,結果遭致巨大財務損失,請問是提供這項程式的公司該負責,還是政府要負責?」
從矽谷到全球,ChatGPT紅透半邊天,人們不但喜歡跟它對話,學生也喜歡拿它來做功課,上班族甚至運用它給出的資訊做報告,各行各業都喜歡這個新應用。ChatGPT屬於生成式AI(人工智慧),國際研調機構Omdia看好今年是生成式AI早期發展階段,大量創造性革新將因生成式AI陸續浮現,因應生成式AI新時代來臨,科技大廠也打算制定相關使用規範,以免員工使用這些AI工具時,無意間將公司機密留在雲端,被競爭對手看光光。
「台積已學會與400名夥伴一起合作共舞,但英特爾從頭到尾是一個人獨舞」,台積創辦人張忠謀16日在一場論壇上,引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說法,指出儘管各大公司嘗試與台積競爭,但台積電已建立供應鏈群聚、分工與協同作戰經驗,在技術上具備領先優勢,落後者追趕不易。
美國科技業掀起裁員潮,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台灣分公司也未倖免,有台灣員工在社群平台上透露被無預警資遣,明明前1小時還在開會,突然就要求簽下自願離職書、交出識別證,10分鐘內走人,也有人PO文指自己年資沒幾年,對「資遣費比分紅還大包」而感到滿意。比起一般企業裁員多採「非自願離職」,要走一段較長程序,還要給預告工資,勞資合意的「自願離職」真的比較好嗎?
2022年6月,美國加州一輛停在廢車場的特斯拉突然自燃。9月,美國通用汽車召修14.2萬輛電動車Chevrolet Bolt更換新電池,因為舊車有起火風險。隔月,知名藝人林志穎的特斯拉Model X自撞火燒車,台灣淡水客運電動公車充電時也不明原因自燃,還延燒至鄰近另輛電動公車,兩車足足燒了一個多小時。
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近期爆紅,公開短短一季以來,免費版就吸引上億粉絲,近期火速推出訂閱模式;推特、FB、IG也針對旗下用戶「藍勾勾」推出收費新制。各大平台紛紛改打「付費戰」,民眾真的有必要花錢訂閱?
去年股債雙跌加上防疫險理賠衝擊,導致不少金控公司獲利大減,影響到今年金控配發現金股利,但金融股向來是股民偏愛的存股標的,為了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部分金控爭取以「法定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來配發現金股利給股東,形同挪用「老本」來配息給股東。不過,存股族可別只看到配息率就開心,還需留意金控配完息後,股價的反應,與後續是否須增資來強化資本。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堪稱史上最剽悍打炒房法案,其中,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與管制私法人購屋,是建商最在意的部分。其中,管制私法人購屋,即未來私法人購買住宅,須符合長期出租、做為員工宿舍、都更危老等用途,經官方許可後才能購買,並限制5年內不可轉售。此舉所為何來?
2050年要達到零碳排,對全世界各國來說都是難題,尤其在獨立電網難以支撐大量再生能源、能源原料又大多仰賴進口的台灣,這時候,能降低火力發電機組排碳量的「混氫」、甚至「混氨」等混燒技術,就至關重要。
出生於網路蓬勃發展的Z世代,每天都得接收大量新資訊,為了夠快、夠跟得上流行,「TP值」成了流行新顯學,這也讓他們養成了3分鐘聽完一首歌、5分鐘快速健身、25分鐘看完一集劇集的全新生活習慣。
你知道未來一輛車子會自動開到你想要的目的地,需要多少顆晶片嗎?答案是至少4000顆 !雖然各車廠未宣布時間表,卻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甚至資通訊產業帶來巨大浪潮,業者都想從中找到商機。
「承攬」對很多人來說可能極為陌生,也是極少數的工作型態。但在去年底爆發的博客來網路書店清潔工「假承攬真僱傭」勞資風波,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後,不少人好奇到底何謂「承攬」?哪些工作容易被濫用為「承攬」?又該如何辨認?
後疫情時代加速各類訂閱服務發展,「訂閱經濟」愈趨發達,根據統計,2022年全球訂閱經濟市場價值已經高達2750億美元,幾乎已經達到「萬物皆可訂」的程度,各大類型品牌也紛紛投入訂閱經濟的領域。
國泰蔡家買下泰山處分的兩成全家股權,引起市場震撼,也讓「產金分離」再次受到討論。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家族旗下的萬寶開發,以貸款81.05億元,買下全家19.39%股權,成為全家第二大股東,卻遭泰山市場派大股東龍邦國際質疑有踩到「產金分離」紅線之嫌,金管會也表示要進行檢視,到底「產金分離」這條金管會對金融業大股東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在規範什麼呢?
地方政府等著「領紅包」!財政部預估,今年總稅收將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4500億元以上,稅收亮眼帶動下,明年春節前地方政府可獲配的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也就是俗稱的「超徵紅包」,可望挑戰高達500億元以上,再度刷新史上最大紅包紀錄。不過,很多民眾可能不解,為何地方政府可領到「超徵紅包」?對地方政府有何幫助?
新冠肺炎疫情趨近緩和,對內需消費已然影響不大,然而,通貨膨脹問題卻加重了民眾生活負擔,近來盛傳,蔡政府連續兩年發三倍券、五倍券後,又要準備發放「十倍券」,不過,這項消息目前尚未被證實。前兩年,民眾大多領了振興券,但是,這些振興券的錢究竟從哪裡來,對民眾來說,這真的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嗎?
中美貿易戰之後,全球外商都在尋找新的供應鏈據點,經過了4年,「中國+1」新型態已然成形。只不過,這個「+1」究竟怎麼選,原來,科技大廠考量的選項,除了地點、政府租稅、當地勞工條件之外,還有一個重要關鍵考量...
今年諸多利空襲擊房市,中小建商首當其衝,近期已出現零星的爛尾樓案件,引起關注。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購買預售屋,已開始興建,但建商可能因為資金不足、倒閉等原因,無力完工或遲遲無法交屋,導致已繳了部分款項的消費者,卻無法入住;如果後續還是蓋不起來,又找不到人接手,該建案就變成爛尾樓。
近期台廠有了直接與車廠對話機會,在電動車、自駕車趨勢帶動下,科技大廠逐步切入一線車廠供應鏈,甚至與車廠直接共同開發關鍵晶片、零組件或模組,這幾乎是過去台灣科技廠想都不用的事,但如今各家合作案接踵而至,好不熱鬧。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估算,台灣今年人均GDP將由3萬3140美元(約105.6萬台幣)成長到3萬5510美元(約113.2萬台幣),如果成真,將是自2003年被南韓超車後,19年來首次超過南韓,更是數十年來首次超過日本,成為東亞第一。面對台灣睽違19年後,人均GDP再度逆轉南韓,擺脫多年亞洲四小龍之末困境,這到底對台灣代表何種意義?多數民眾都獲益嗎?
節能減碳口號喊了多年,在歐盟即將開徵碳稅的壓力下,淨零成為新顯學,淨零不只是製造業的責任,就連零售業都出現了「負碳商品」,讓民眾在消費的同時,也能響應低碳生活、落實責任消費。
擁有81.5萬股民的「國民ETF」元大高股息(0056),迎來成分股篩選遊戲規則的史上最大變動,將進行大規模調整,成分股檔數將由原本的30檔,一口氣增至50檔,最快在12月16日收盤後開始生效,但成分股檔數增加將降低個股權重,是否能解決景氣循環股占比過高問題?此做法是福是禍?恐有待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