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葉丙成

目前在台灣基層球隊,每年仍有少數優秀學生運動員一畢業,就被教練和學校用「金錢引誘」,學生運動員轉學禁賽是否應該開放,引發爭議。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禁賽爭議/50萬網羅費賣孩子?解禁是否再釀惡性挖角 教練:一刀切不恰當

「學生運動員轉學禁賽」是否應該開放?有人贊成,有人反對。專家坦言,目前在台灣基層隊伍,每年仍有少數優秀學生運動員一畢業,就被教練和學校用「金錢引誘」,據聞少數家長甚至開出30至50萬的「網羅費」,猶如是在賣孩子,這行為完全不可取。台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徐正賢已向監察院陳情,倡議應該「原則開放,例外管理」,因為真正可能被用「金錢攻勢」、「惡性挖角」的,通常是一個球隊中表現最好的前一、二名而已。不過,反對解除禁賽令的教練和教授認為,學生受教權與參賽權不應畫上等號。...

人類會因為接觸到感染布氏桿菌病動物的組織,或食入乳製品而感染。圖為乳羊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

34年未見! 屏東乳羊場染人畜共通布氏桿菌病遭撲殺

農業部防檢署表示,接獲獸醫研究所通知,屏東縣九如鄉1乳羊場(飼養141頭羊)在執行每年乳羊場定期布氏桿菌病主動監測時,有3頭羊隻確診陽性,屏東縣動物防疫所立即依程序對陽性動物採取撲殺處置,並進行全場清潔消毒。防檢署指出,我國每年定期對全部乳羊場進行監測,其餘乳羊場未檢出,該場僅屬個案發生。 農業部防檢署副署長徐榮彬說,國內定期檢測的為羊與牛,上一次羊感染布氏桿菌為30多年前,至於牛,在他有印象中未曾發生過,每一年都做大量的篩檢,主要會攻擊生殖系統,就今年這場乳羊被檢出,依法撲殺;由於是人畜共通疾病,也通知衛福部疾管署,對牧場人員進行監測與宣導。

台大化學系副教授徐丞志兩年多年前決定創業,上個月正式從台大借調出來,擔任「雷文虎克」生技公司的執行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嘗試踏出校園舒適圈 台大化學系副教授創業讓理論落地

科技部前部長陳良基在擔任台大副校長期間,非常鼓勵校內教師參與創業,但當時法規對想嘗試的教授並不友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是台大第一位衝撞制度留職停薪創業的教授。近年來,風氣漸開,最近一名台大化學系副教授不想被無形職涯天花板困住,決定出去創業,成為台大理學院成立近百年來,借調到私人企業去任職的第一人,談起創業經過,他感嘆,付出的機會成本不是想像中的小。

學術界封閉,大學教師埋首研究,面對學術競爭壓力,卻找不到方式緩解或求助,有教授直言「老師基本上就是一群沒出過社會的人,真的需要輔導」。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學術孤島/大學教師活在封閉圈「沒出過社會」 學術競爭受挫缺人拉一把

進到大學教書要有成為「孤島」的心理準備?學術社群封閉,大學教師埋首研究,面對直到退休前的學術競爭壓力,都可能造成情緒問題。一名曾受憂鬱症所苦的大學教授表示,老師基本上就是一群沒出過社會的人,真的需要輔導。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表示,總統大選正熱,教研團體如果有解決的草案和共識,正是行動的時機,大學教師們要團結,跟社會與執政者交涉,不然只能任人宰割。...

詐騙案件數在台灣正處於主升段,而且政府在打詐上的努力,並沒有把成長曲線壓緩甚至反轉。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台大教授葉丙成都用自嘲來避禍 詐騙成國安問題 政府打詐輸在哪

日前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在臉書發文,稱自己是「投資理財的大廢物、投資超爛、對股票超廢、超沒興趣」,這種自嘲式的發文,凸顯擔憂自己被冒用成臉書投資詐騙的加害人之一,儘管政府不斷宣傳破獲詐騙集團,並揚言修法嚴懲人頭帳戶,但這類透過社群平台引誘被害人的詐騙還是不斷出現,詐騙橫行已經不是單純的治安問題,而是嚴重的社會問題,詐騙所串起的產業鏈,正逐步侵蝕、甚至動搖國本。 日前警政署與刑事局的統計,顯示出詐騙犯罪案件數最近幾年並未因警方執法、法令修改而放緩,反而呈現爆炸性成長,到底問題出在哪?

台灣的教授創業開公司逐漸成為風潮,但成功的是鳳毛鱗爪,而且可能被同儕排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台灣教授搞新創 真的是不務正業嗎

「台大教授不好好做研究,去弄什麼新創公司,不務正業!」現在台灣的教授創業開公司逐漸成為風潮,但是成功的是鳳毛鱗爪,而且可能被同儕排斥,相關規定也不太友善,以台大為例,教授若借調業界,不止要停薪,還必須每年回饋給台大一年份的薪資。不管有沒有成功都要付,這形同在懲罰創業。看來,台灣若要創造出一間引領業界的頂尖大學,對於教授創業的觀念和規範,必須打掉重練。

台大校長遴選昨天在校務會議投開票,台大校長管中閔(右二)在開票前前來關心選務狀況。記者潘俊宏/攝影 教育

台大選校長/6人進次輪校務會議淪盲投?募款和治校理念成勝出關鍵

台大校長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臨時校務會議昨天針對9位候選人進行投票,各候選人須拿到3分之1、58張票才能進入最後階段選舉門檻,電資學院和醫學院的候選人幾乎全數過關,人社領域的候選人都落馬,校內教授分析,文、法學院的老師較少,且校長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募款,人社領域基本上就比較不吃香。不過校務會議的推薦投票,某種程度是反應「人緣票」(popular vote),真正做決定的是21名遴選委員,後續的面談及訪問師生同仁,才會是扮演最關鍵的角色。

9名台大校長候選人中,有8人願對林智堅論文案表達意見,左上至右下分別為李百祺、郭大維、陳文章、陳聰富、張耀文、黃瑞仁、黃慕萱、葉丙成、楊志新。 圖/玉山金提供、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林智堅論文門延燒 台大9位校長候選人怎麼看?

台灣大學最近有兩件大事,一件是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的台大國發所論文案遭控涉嫌抄襲,台大正展開調查,另一是台大新任校長預計在10月8日前出爐。對於可能掌舵台灣高教龍頭的領航者,9位台大校長候選人對林智堅論文案態度,不只攸關台大的學術誠信與百年聲譽,更關乎台灣的學術發展。本報記者逐一詢問候選人,完整揭曉台大校長候選人論文案的看法。

為何沒有海外學者來遴選台大校長?台大退休教授說,的確是有人主張「台大最好,所以不必找校外、國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大選校長/9人選都跟台大相關 教授坦言「台大封建且水很深」

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昨(12日)天公布第十三任校長候選人名單,台大前代理校長郭大維、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等9人入選,無海外學者及校外人士。有台大教授說,這就是台大的「封建」,且台大校長的薪水,和海外學者的成就和待遇,有非常大的落差。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表示,很多名校學生無法跟別人訴說自身問題,一旦說了,就會有人認為他們是在無病呻吟。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大生迷惘/被逼上台大又面對學霸同儕 葉丙成:外界難理解的困境

網路社群平台Dcard 出現一篇「台大根本不是給鄉下人讀的」文章,引發熱議。有台大生表示,努力考上台大後卻發現能力不及同儕而崩潰。也有台大校友透露,台大某些學系內,建中生自成一派,非六都的鄉下孩子真的會成為孤鳥。台大教師分析,當身邊的同儕都是學霸時,難免因為意識到自己不再是最頂尖的而感到失落。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報名台大校長遴選,他說,要把台大打造成在未來能跟世界全面連結的一個Hub,也會打造亞洲第一流的教授專業發展計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大選校長/7人確定角逐 葉丙成要打造HubNTU 黃瑞仁借鏡雲林經驗

台灣大學啟動下屆校長遴選程序,台大前代理校長郭大維、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工學院院長陳文章、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黃瑞仁、科技部前次長錢宗良等都投件參與遴選。今年48歲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接受本報專訪表示,他希望聚焦台大怎麼樣扮演好「台灣的台大、世界的台大」這個角色,而不只是台大的台大,特別是人才。他說,我們要想辦法吸引人才加入台大,台大必須做到讓人才感受到台大會是最能夠幫助他成功的學校。

立委陳瑩(左二)上午與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和「清冠一號」8家授權藥廠代表舉行記者會。記者陳正興/攝影 焦點

午間快報/清冠一號全台缺貨 全國診所庫存數量這裡查

.「清冠一號」全台缺貨,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設計出「公費清冠一號動態查詢表」,可看到全台1391家中醫院所的清冠一號庫存資訊,民眾可依自己所在縣市點選,不必再一家家尋找清冠一號。...

一名女學生考上台大,看不起男友「只」考上中興而分手,在網路上引發熱議,背後凸顯的是結構性問題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大女嫌中興男沒出息 凸顯大學生焦慮背後的「學校階級」意識更加深化

台大新生看不起男友「只」考上中興,清大學生會長貶抑「鄰居」陽明交大。台灣教改後的學歷貶值,導致學生及家長越追求高學歷,且背負升學壓力和普遍低薪環境,台灣不少年輕人是焦慮的,而這樣的青年焦慮所凸顯的是結構性問題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台灣社會的「世代不正義」,造就了年輕人更深的學校階級意識?

今年高三畢業生出生時面對SARS考驗,進了高中扛起末代課綱的焦慮與煩愁,高二下學期又遇新冠肺炎,被迫線上畢業,畢旅也成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末代指考生/中】扛著疫情壓力闖關「註定不凡」 人生歷練早墊高層級

這一屆高三畢業生,在疫情下準備大學指考,家長該如何同理孩子的處境?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說,人生是看長不看短,人生也不是贏在18歲就好;台北市立松山高中學務主任張洸源表示,有這番史無前例的挑戰,冥冥中註定是不凡的一屆,早早墊高人生歷練的級數,這一切也許並非是倒楣透頂的衰,或許是蒙寵的幸運。

專家學者認為,很多補教教學效果不彰,是因為學生根本看不懂題目。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近三成國中生英數未達基本學力 葉丙成:讀不懂題目是關鍵

每年國中教育會考結束後,各界就開始拿「待加強級(C)」的學生數,檢討教育部每年投注約12億元在補救教學卻成效不彰。但年年檢討,問題都沒解決,鮮少有人思考,當學生上一整天的課都是無效學習時,一周一堂的補救課程很難發揮效果,多年的「減C計畫」並未「正中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