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海洋危機

溫室中的珊瑚養殖缸在水質、水流、光照、溫度等各項細節都非常講究,其中光照部分,以藍白紅三種顏色照著日昇日落來自動化調配,照射的強弱也大有學問。記者蔡青縈/攝影 專題

當海底熱帶雨林遇上熱浪殺手 「珊瑚復育」跟時間賽跑

珊瑚礁生態系總面積之於海洋,小之又小,但卻容納孕育了約莫25%的海洋生物,因此有海底熱帶雨林的美譽,只是近年來全球多處受到熱浪襲擊、降雨型態不穩定、冰川融化、海溫升高等影響,除了人類生存受到威脅之外,海洋生態丕變已經悄然發生,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之一,就是珊瑚大量白化。

每年5到10月是海龜上岸產卵的時候,不僅要躲避天敵還要對付海洋廢棄物、重金屬汙染等,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表示,8成海龜會將垃圾當食物吞下肚,這些垃圾造成的「中毒」現象是影響海龜存亡的重大關鍵。圖/海巡署提供 生活

影音/大爆發=保育有成?揭海龜來台「美麗誤會」

到海邊度假常是民眾夏天的首選,然而對於海龜而言,則是一場攸關存亡的保衛戰,每年5到10月是海龜上岸產卵的時候,不僅要躲避天敵還要對付海洋廢棄物、漁業捕撈、重金屬汙染等,研究海龜30多年的海洋大學教授程一駿表示,有8成海龜會將垃圾當食物吞下肚,但只有2成會因為沒有排泄出去而殘存在體內,這些垃圾造成的「中毒」現象才是影響海龜存亡的重大關鍵。

世人都知海洋塑膠廢物汙染嚴重,但深海生物就能逃塑膠微粒之害?圖為阿拉斯加大學海洋學副教授麥克當尼爾提供的白令海海洋雪及糞粒圖。圖/取自紐約時報 國際

海洋廢塑多因此選吃深海海鮮?你該知道的塑膠微粒真相

如今世人都知海洋塑膠廢物汙染嚴重,部分專家建議食用深海海鮮。深海生物果真能逃塑膠微粒之害?近日一項研究比較夜間會游到海面附近的中水魷魚及在更深海域活動的吸血鬼魷魚,結果發現,後者胃中的塑膠含量更高。為什麼?海面廢塑竟能沉到海底嗎?

台灣今年發生鰻苗荒,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韓玉山示警,此次鰻苗荒情況不僅發生在台灣,甚至蔓延東北亞地區,應及早因應日本鰻的生態危機。記者王彥鈞/攝影 生活

影音/鰻苗消失中 捕獲量創新低 學者示警生態危機

鰻魚在文火上烤得滋滋作響,邊烤邊刷上獨門特調醬汁,深受台灣人喜愛的蒲燒鰻魚飯,未來想品嘗它,恐怕愈來愈不容易,因為台灣和東北亞都正面臨鰻苗荒危機。 漁場主人唐昕遠和爸爸一大早就到魚塭餵食日本鰻,但過去每到春天父子倆都會向漁民購買新的鰻苗來養,今年卻不一樣。唐昕遠說因為鰻苗荒的緣故,往年一尾平均40、50元的鰻苗,今年卻飆漲到140元,父親唐慶宗也透露,今年鰻苗價格落在一尾100元以上,日本當地價格甚至要到118元。

今年春季新菜,RAW不印紙本菜單,你得掃QR-Code才能瞭解菜色。主廚江振誠揭開玻璃罩,取出魔術方塊QR-Code菜單。記者李承宇/攝影 生活

食旅新趨勢/名廚江振誠的新菜單 竟與航空公司有驚人巧合

主廚江振誠在餐廳RAW的聚光燈下,緩緩揭開玻璃罩,取出散發金屬光澤,上面鐫刻QR-Code的魔術方塊。今年春季新菜,RAW不印紙本菜單,你得掃QR-Code才能瞭解菜色。「無紙化」不只發生在江振誠的餐廳,未來你在華航、長榮的飛機上,也將很難看到「紙」。

陳映伶藉由復育珊瑚打造海角一樂園 ,找回人與海洋的親密關係。圖/陳映伶提供 生活

青春留鄉/「珊瑚媽媽」復育打造海角一樂園 找回人與海洋的親密關係

人稱「珊瑚媽媽」的陳映伶本來只是個喜歡海、愛潛水的人,5年前,潛水教練的一番話對她如當頭棒喝,啟動她的珊瑚保育之旅。她提案爭取民間經費,從在貢寮租下閒置的九孔池復育珊瑚,到進一步在低度使用的漁港「養」珊瑚,一步步用色彩繽紛的珊瑚和生態向海致敬,也開創地方創生的機會。...

太平島海域棘冠海星數量大爆發,嚴重衝擊珊瑚生態。圖/鄭明修提供 焦點

【前進COP26】秋刀魚、烏魚預告氣候失控? 專家曝從它掀起連鎖反應

前言:「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11月1日將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 Guterres強調,今年將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成敗關鍵」的一年。峰會將盤點《巴黎氣候協議》訂定以來的總檢討,也將觸及中美氣候合作議題。聯合報數位版自8月起,每周一則深度報導,帶領讀者前進COP26,放眼世界。

澎湖海膽的市場價格從10年前1斤300元,飆至今年突破2000元,卻是有錢也難買到。圖/陳盡川提供 生活

澎湖海膽飆高價臨滅絕危機?採捕正值繁殖期等於每年抄家一次

澎湖馬糞海膽是許多遊客到澎湖觀光必吃的海鮮食材之一,但今年7、8月採捕季開放,下海捕撈的漁民卻發現海膽數量明顯稀少,市場上每斤價格更飆上2000元,觀光區域一顆海膽喊價到100元。在地餐廳業者說,這顯示海膽量真的少很多,「事態嚴重」;巧的是,法令開放採捕的季節正是海膽繁殖期,「這等於每年都把海膽抄家一次」,呼籲政府要修法保育。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2018年研究顯示,海草除了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也能立刻降低環境周圍的水質酸度,「讓生態系統回到得以延續的狀態」。圖為印度洋偏遠一隅,面積如瑞士大小的海中大草原。路透 國際

影/海草價值超乎想像!吸碳能力遠勝森林助拯救氣候 商業用途也多

「對抗氣候變遷的利器可能不在陸地上,而是潛藏在海洋中。」BBC報導指出,約4萬5000年前,相當於現今澳洲塔斯馬尼亞的遠古人類首次將大型褐藻製作成盛水器具,是人類利用海草的最早紀錄之一。如今,澳洲大陸上的生物學家將希望寄託於海草,盼藉由它快速生長並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幫助人類扭轉氣候變遷及海洋酸化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