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歌仔戲

1959年2月15日,影劇界熱烈慶祝第16屆戲劇節,當日下午在國立藝術館舉行歌仔戲表演,吸引許多民眾前往觀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59年慶祝戲劇節 國立藝術館演出歌仔戲

1959年2月15日,影劇界在國立藝術館舉行第十六屆戲劇節慶祝大會,出席的影劇從業人員約900餘人。出席單位包括省文化工作總隊,公路、鐵路、輔導會、林管局、郵電等文化工作隊、省劇藝協會、省地方戲劇協會、中國影劇協會,片商公會、藝校、政工幹校影劇組、復興劇校、中華話劇團、台銀劇社、中廣劇團、國立藝術館、中影、中製、台製、康總及三軍康樂大隊等。

1980年11月23日,歌仔戲小生楊麗花(前右一)一早到台北果菜市場,幫參選立委的好友洪文棟(前右二)發傳單、拉選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80年楊麗花訪果菜市場 幫「好友」洪文棟助選拉票

1980年11月23日,該年的增額立委競選活動進入第四天,許多影視歌星都投入了助選活動,這是當年選舉的一項特色,也讓熱烈緊張的競選活動平添了不少「聲與色」。 立法委員候選人,榮總醫生洪文棟的助選團,就是以他的「好友」楊麗花為首的大批歌仔戲演員為主,楊麗花邀來壯大聲勢的台視若干工作人員,洪文棟沒有特別安排自辦政見發表會,但一大早就和楊麗花到果菜市場去拜票。

國家文藝獎得主王榮裕於1993年創辦「金枝演社劇團」。記者林伯東/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曾遭媽媽咒「去死」 劇場人王榮裕從心中無愛轉向擁抱愛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國家文藝獎得主王榮裕與生命伴侶游蕙芬相守30餘年,育有愛子王品果,多年來無數晚上卻獨眠在創立的金枝演社劇團一張沙發。白天這裡人來人往,晚上只有三狗三貓陪伴,王榮裕堅持獨住除了「愛自由」,還因心底對已逝歌仔戲名小生媽媽謝月霞的歉疚:「我不給她家,自己如果有家,豈不很不孝?」 當年,他沒讓渴望與子孫同住的媽媽圓夢,要媽媽把參與指導歌仔戲演出的金枝當「我們共同的家」就好;媽媽故去後,他持續睡在劇團,既像說服媽媽又像贖罪地,把金枝活成自己的家。曾讓他難以釋懷的母子心結,他已然打開,只是當他終從當年如被遺棄的怨恨中解脫,想擁抱媽媽,老人家早已做仙。

傳統戲曲演繹昔日精彩,隨著時代改變,內容和呈現方式也多有自然地迭代更新,不過技藝傳承能否準確地延續經典,還需要系統性的教育,才能扎根文化。記者李文顥/攝影 專題

母語弱勢加速戲曲產業沒落 文化教育拉近「觀、演」距離

傳統戲曲演繹昔日精彩,隨著時代改變,內容和呈現方式也多有自然地迭代更新,不過技藝傳承能否準確地延續經典,還需要系統性的教育,才能扎根文化。

布袋戲國寶大師陳錫煌強調,先有舊的,才有新的,創新便是從舊有的傳統裡擷取元素,再來創新。記者李文顥/攝影 專題

野台生活不兼職難養家餬口 傳統戲曲拚創新吸引新時代觀眾

傳統信仰中,廟會迎神活動除了科儀之外,以傳統戲曲來敬神,是最常見的方式,而野台戲不管是歌仔戲或是布袋戲,都是台灣社會記憶裡的人文風景。 隨著時代往前走,昔日風光的野台戲也逐漸式微,相較過去已經愈來愈少見了,野台布袋戲團主陳威成表示,現在做這個工作,如果沒有兼職,很難養家餬口,沒戲演的時候他就去做板模師傅,他說現在很少人要學,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創團築夢,周聖淵承認瘋狂但不悔,他說不論台下有沒有人在看,都要努力做好演出,因為「神在看」,盡力做好自己能掌握的方方面面,期待能讓鑼鼓琴弦繁盛傳藝,也讓這戲台上的人間燈火明亮永續。記者李文顥/攝影 專題

八年級生不悔瘋狂創歌仔戲團 每場演出做到最好「因為神在看」

野台戲又稱外台戲、民戲,是台灣早期最常見的表演藝術之一,酬神之外也娛樂民眾,不過隨著藝文影視的選擇多元發展,這樣的演出,相較過去已經愈來愈少見了,甚至被認為是黃昏產業,但仍舊有人為此努力不懈。...

家住金沙鎮何厝的陳為仕在歌仔戲、鑼鼓隊領域有傑出表現,去年獲得第七屆金門文化獎。圖/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生活

在地職人/91歲金門戰地歌仔戲人生 楊麗花叫師兄、無奈看技藝式微

不只台灣有歌仔戲名伶,離島金門也有歌仔戲國寶。出生在金門戰亂動盪時代,曾擔任過何浦民防中隊長及九三砲戰分隊長的陳為仕,兒時生活貧困,但對歌仔戲充滿濃厚興趣,因緣際會學習歌仔戲與鑼鼓,自此開始他漫長的歌仔戲人生。 除了酷愛歌仔戲,陳為仕還創建民俗樓,將歷年戲班戲服與鑼鼓珍藏於此,一心闡揚民俗文化,致力技藝傳承,這份對藝術的堅持讓他獲得去年的「金門文化獎」殊榮。

中國人大第14屆一次會議於北京時間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李克強出席。路透 政治

陸全國人大開幕 李克強最後工作報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堅定反獨促統

•中國大陸第14屆全國人大會第一次大會,大陸總理李克強做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在對台部分,他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定反獨促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較往年要更為溫和及理性。...

圖/葉懿瑩 生活

作家的許願池/凌煙│一只化妝箱

我偷偷收拾好衣物,帶著身邊少許的存款,留下一紙不成功絕不回家的書信,毅然在一個天未亮的清晨,悄然走上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昔日的化妝箱裝滿我對歌仔戲的狂熱夢想,今日的化妝箱承載許多過往的回憶…

圖/阿力金吉兒 生活

作家的許願池/方梓│那一束束炫目的氣球

人生的拼圖一塊一塊的浮現,當年許的願都不在這裡,那些年夸夸大言要做的事也不在這塊拼圖裡。那些年,我許太多願了,如果那多如牛毛的願望像種子都落在某處開花結果,那又會是怎麼樣的一塊拼圖?

60、70年代,大家樂盛行,電子琴花車風靡全台,大街小巷幾乎都看得到電子花車,產生俗稱「跳SOLO」的脫衣舞行業。圖/陳俊哲提供 生活

【電子琴花車的回憶/上】為父還賭債 脫衣舞孃最怕到「這裡」SOLO

民國60、70年代,大家樂盛行,電子琴花車風靡全台,大街小巷幾乎都看得到電子琴花車,產生俗稱「跳SOLO」的脫衣舞行業,樂迷中彩金,雇電子琴花車脫衣舞孃,跳給「陰神、好兄弟」看,跳SOLO是許多三、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後來政府以傷風敗俗取締,有別於法國知名「瘋馬秀」是觀光賣點,電子琴花車轉而演變為移動舞台,「跳SOLO」也成為歷史記憶。

方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被遺忘的一本書】方梓/未竟之書一買再買

這本書我從國二就曾努力想讀完,至今未完成,卻始終掛在心上。國中生絕不可能會去讀這本書,都是因為歌仔戲的因素,其實中年之前我都不喜歡歌仔戲,因為歌仔戲總是哭哭啼啼,女主角都得是悲苦、悽慘,最終才能「過得幸福快樂的日子」,就像王寶釧寒窯得蹲十八年,有的更是終老才能撥雲見日開。

彰化縣新和興總團配合彰化縣文化局疫情期間的親子線上劇場,製作「東海你我當英雄」線上教學活動,從基本戲曲身段教起,再教到簡單的武戲動作,讓小朋友在學習中也可動一動來運動。圖/翻攝自新和興總團臉書 生活

疫情讓演出取消無收入 劇團人仍創作防疫歌、拍片溫暖人心

疫情三級警戒,藝文團體演出紛紛取消,演員與劇團沒有工作收入,但他們仍在疫情下用作品帶給大家歡樂與溫暖,甚至繼續創作,一首首反映疫情的防疫歌、逗趣的防疫宣導片在網路上演著,展現「劇團人」的活力。

每年的迎城隍活動幾乎都是酷熱的天氣,坐在蜈蚣座上的小孩,有些耐不住熱,有的猛喝飲料、有的吃冰、有的吃起棒棒糖,相當可愛。記者蔡家蓁/攝影 生活

孩童蜈蚣座、拍胸舞…金門4月迓城隍熱鬧3百年

台灣3月瘋媽祖,金門4月迓城隍!迎城隍活動是金門最大規模宗教盛事,每年農曆4月12日城隍由舊金城遷治到後浦的前後1個月舉辦各項宗教活動,今年的活動從4月24日昨起跑,展開為期1個月的熱鬧活動。...

優人神鼓前年8月遭火焚山上劇場,去年接連碰上疫情,至今共16人離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疫情求生…雲門減薪、優人裁員 明華園發動第三次革命

疫情延燒至今,台灣表演藝術團隊比起他國雖好很多,仍不免受創。名列台灣品牌團隊的雲門舞集近來調減人力與薪資,優人神鼓去年起也裁減十多人;但團隊也趁機力思重整,雲門繼創團藝術總監林懷民總監2019年退休,行政高層也將啟動接班計畫,明華園則拍攝「電視電影」,開啟歌仔戲第三次革命。

一心戲劇團「千年」,融傳統與現代之美。圖/孫富叡提供 生活

京劇演員孫貴在台開展歌仔戲家族 後代發揚「跨界」戲劇本領

本名趙鎖會的京劇、雜技演員孫貴7歲就來台,意外在台開展歌仔戲家族,兒子孫榮輝創辦的一心戲劇團、女兒孫翠鳳是台柱的明華園,都反映台灣歌仔戲史。孫榮輝說,他為掙錢養家,曾投入影視武術指導及導演,一回想起父親「不要忘本」訓勉,才決心重回歌仔戲舞台,也完成父親遺願。 傳統京劇在台曾被認為只有外省長輩才看,其實兩岸戲曲界早從日治時期就來往頻繁。台灣早年稱為「外江戲」的京劇1910年代曾火紅,京劇的唱腔、武打、身段也融入歌仔戲。孫榮輝說,早期劇團其實什麼都演,孫貴正是在此脈絡下,被嘉義「登興社」創辦人陳誠看上,還把女兒嫁給他。

一心戲劇團團長孫榮輝(圖中)創辦一心戲劇團,自己至今也常演出。圖/孫富叡提供 生活

父親「由趙變孫」抑鬱一生 孫翠鳳哥哥孫榮輝盼改回本姓圓父遺願

一心戲劇團團長孫榮輝一家幾乎都深耕戲曲,妹妹孫翠鳳是明華園台柱。然而他們的爸爸孫貴其實本名趙鎖會,是1930年隨孫姓長輩從大陸河北來台時為求方便改姓。孫榮輝說,記憶中的父親總悶悶不樂,惦記著要回老家看看、改回原姓,只可惜不及遂願就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