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學術著作審查是大學教師升等重要一環,建立標準化的外審制度有其必要。有頂尖大學正研擬優化升等制度,要求送審人的學術成就應列在國內同領域同等級教師前40%或50%,或是考慮將送審論文須有國外共同作者列為條件。不過有學者指出,此舉恐造成「掛名」亂象,難道愛因斯坦是因為有國際合作而偉大的嗎?
奧地利和瑞典籍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Lise Meitne)提出核分裂理論,促成了原子彈的誕生,因而被美國媒體封為「原子彈之母」,她的同事因核分裂理論獲得諾貝爾獎,邁特納卻沒有獲獎,她的傳記作者說,她沒有獲獎不只因為她是女性,也因為她是猶太人。
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過世近50年,這位「原子彈之父」因為近日上映的傳記片「奧本海默」再次受到關注。片中重現奧本海默與物理大師愛因斯坦的互動,在現實生活中,奧本海默被誣指為共黨同路人時,愛因斯坦是挺他的,但是後來又稱奧本海默是個傻瓜(a fool)。
電影《奧本海默》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個偉大計畫「曼哈頓計畫」,研發出人類首枚核子彈武器,核武不只改變了整個現代戰略的型態,後續也衍伸出「相互保證毀滅」。 原子彈威力已夠大,為何還要研發威力更強的氫彈?這跟原子彈的技術有什麼不同? 電影真實還原戰後麥卡錫主義的政治鬥爭,究竟當年共產黨的威脅有多嚴重…
教育部設有大專教師人才網,供各校刊登徵才訊息,但北部一所國立大學日前於網站刊登欲爭聘一名專任教授,學歷及資格開出四項條件,其中一項盼應徵者可於未來五年內發表至少25篇SCI、SSCI、AHCI等期刊論文,引發學界議論。教育團體認為,該條件甚為嚴苛,愛因斯坦在世可能也辦不到,內定傳聞甚囂塵上...
愛因斯坦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但直到1915年之前,他的名氣只限於學術圈內。當時愛因斯坦算是通才型學者,在一番自我審視後,他決定只專心在一件事情上,因而誕生出舉世聞名的相對論。當時他為自己的職涯做出的決定,被稱為「愛因斯坦專注法則」。對於想提高生產力與事業成就的人而言,該法則至今依然受用。
當神舟十二號把3位中國大陸太空人送進太空站時,河北教授一腳踹翻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被提名2021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河北燕山大學教授李子豐研究項目宣稱已推翻愛因斯坦相對論,引發大陸網友關注和討論。
最近兩岸科學界與產業界興起了一股量子熱,量子力學為何「出名難」,連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都對量子極有興趣,認為量子跟佛法很有關聯。因為微觀世界中事物的運作,往往是違反直覺的,量子力學的不少東西都是抽象的,科學家平常都用難懂的專業用語描述,但若要說得更形象化一樣,又要搬出那隻「又生又死」的「薛丁格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