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博士班

台灣現在相當需要基礎科學的人才,且產業遇到的問題都是前瞻的研究性問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汗產學/業界的難題都是前瞻性問題 教授為何說現在讀博班出路好

接產學合作除了有經費挹注,許多教授也會考慮學生出路,因為產學合作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業界工程師和主管,畢業之後無縫接軌進入公司。有頂大教授觀察到,以前的學生對半導體產業趨之若鶩,但這三、四年,越來越多人畢業後選擇新興科技,年薪多少已不是就業的唯一選項。

學者指出,國際近年開始做論文引用數的統計,代表這是一個重要的世界學術趨勢,但台灣高教仍停留在衝刺論文數的階段,不看重影響力。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科學家排名/大學過度追求論文發表數成陋習 政府期刊獎勵淪「三流台灣清單」

「台灣投入的高教資源淪落為算論文篇數,而不是看引用數、影響力。」有台大資深教授直言,政府會列一些獎勵的期刊清單,但這些清單有很多是台灣清單,往往夾帶很多二、三流期刊,跟國際認可的頂尖期刊清單有很大落差。研究型大學不應以學校論文產出為KPI,而應以畢業的博士生能夠在國際學術市場具有競爭力為指標。然而,相較國外大學,國內博士生素質不夠好,讓指導教授很吃力,最悲慘的下場是,還要幫博士生寫論文。...

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到南加大念博士班,念到第八年寫博士論文前放棄,走上跨界創業之路。圖/葉肇元提供 教育

台大乖乖牌挑戰教育體制 博班讀8年休學創業 體悟人生「海闊天空」

進入台大後「上車容易下車難?」建中、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到美國南加大念博士班,念到第八年、最後在寫博士論文前放棄,走上創業之路。從醫師跨界為工程師,葉肇元說,他跟正規教育有很多的「愛恨情仇」,進了博士班後許多人即使很痛苦也不願意選擇離開,造成了身心非常大壓力,他想跟「卡關」的人說,認真問自己到底博士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的話要勇敢放手。台大教授觀察,很多學生不適合台大,離開學校常常才是海闊天空的開始。

最近幾年高等教育人才招募遠低於退休,有學者示警:大學教職恐出現大缺口。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招聘荒/教職缺口補人「生不如死」 找外籍師被反問:兩岸會戰爭嗎

最近幾年高等教育人才招募遠低於退休,有學者示警:大學教職恐出現大缺口。台大教授坦言,這幾年聘教師愈來愈難,一個缺往往2至3年才有機會聘到,在招聘過程中,外籍老師還會問「兩岸會不會發動戰爭?」台師大教授提到,現在三級三審前,系所要先跟學校的「學術審核小組」周旋,除了會出現外行審內行,過程中,好的人選可能已經被別的學校聘走。 台灣的大學教職處於青黃不接狀態。未來10年內將有近9000名專任教授要退休,但也有一些學校要減招、停招,實際上究竟釋出多少教師員額?國內這麼多博士班,所培育出的博士的學識、能力,差異會不會很大?有哪些學校/科系是遇缺不補,用專案或兼任教授來替代退休教授?有哪些學校/科系寧缺勿濫,會想聘用具備國外資歷的頂尖人才,都牽動博士、教授求職、換工作。

有大學校長認為,教育主管單位斤斤計較每年註冊率的變動,恐作繭自縛,博士班的好壞應該要跟註冊率脫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註冊率揭秘/批政府不該干預大學自治 校長:博士班好壞應跟註冊率脫鉤

大學要設系所,要向政府申請審查,教育部除了公布註冊率,還會以註冊率好壞來核定博士班名額。如此以量化指標衡量「追求學術進步」的博士班價值及領域的重要性,讓多數學者表示不認同。有校長就指出,若為維持數字,到處找人來考,濫竽充數,比缺額更不好。還有校長認為,教育主管單位斤斤計較每年的變動,恐作繭自縛,博士班的好壞應該要跟註冊率脫鉤。...

念博士班是人生重大決定,也是極高風險的投資,因此很多人不敢任意踏入,但近年頂大博士班卻在2大領域出現「黑馬」。圖為台大畢業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註冊率揭秘/頂大博班2黑馬科系註冊率100% 卻現「科技業磁吸」等2大警訊

念博士班是人生重大決定,也是極高風險的投資,因此很多人不敢任意踏入,造成部分領域博班缺額多。不過,近年頂大博士班在兩大領域出現「黑馬」。然而,在亮眼的招生表現之下,仍存在著兩大警訊:一是大學教職窄門,另一則是科技業磁吸。不過,台大博班黑馬之一的「這個」領域,近3年申請入學在職生報考比例較一般生高出一倍,究竟關鍵原因為何?...

112學年台清交等頂大有52個碩博士班註冊率掛零,其中包括台大的7個博士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註冊率揭秘/台大博士班為何錄取率低?「苦主科系」其實競爭最烈

112學年台清交等頂大有52個碩博士班註冊率掛零,其中包括台大的7個博士班。然而,博士班新生註冊率掛零,有兩種可能,錯誤解讀可能導致部分博士班蒙上「不白之冤」。這次台大戲劇博士班就是「苦主」之一,事實上多達7人報考,競爭激烈,教授有其考量才未錄取;不過也有頂大教授透露,為了美化註冊率,有些學校或系所也會迫於招生壓力,招收不是那麼適合的學生入學。

政治

哪19校註冊率低於「淹水線」 35博士班等嘸新生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教育部28日公布112學年各大專校院新生註冊率,有19所低於6成「淹水線」,4校連年入列。

在學術界,40歲是一個「坎」,有學者點出殘酷現實:年紀過大在大學求職,通常會被認為沒有潛力,但台灣普遍博士生修業年限都偏長,若未盡早規畫生涯,將來恐遇到不少困難。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淚博班/學術界一過40歲求職易變「烈士」 時間是博士生最大敵人

在學術界,40歲是一個「坎」,40歲以後申請助理教授職缺,通常會被認為「沒有潛力」,也難怪有學者直言,年紀過大在大學求教職恐成「烈士」,時間成了博士生最大敵人。讀博班要戰勝時間,最好是不用額外花時間打工,博班四年級後的補助就極為重要。博班修業年限長,但很多獎學金只發3至4年,很多人在畢業前、撰寫論文時仍陷財務缺口。根據統計,台大和清華四年級以上的博士生,占全校博士生的四成五。以人文社會領域為主的政治大學,博四以上者,更高達全體博士生的五成六。...

一份調查發現,台大研究生面臨入不敷出、身兼多職才能支持生活所需,這樣的狀況不只發生在台大,也引發博士是否越讀越窮的質疑。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淚博班/博士越讀越窮!兼4份差養活自己 研究跟人脈經營都陷死水

博士班越讀越窮?台大研究生面臨入不敷出、身兼多職才能支持生活所需,台大生化所博士生也指出,在念台大碩班時兼職兩份助教工作,有次不小心出車禍,要賠對方車損,靠朋友支援才挺過去。文史領域博士班資源更少,有時甚至是「零收入」。一名台大歷史所校友回憶念博班時,最多曾同時兼四份差。碩博生花費大量時間在打工、賺取生活費,研究進度勢必受到影響,博士生的人際關係難拓展,面對壓力時,許多人往往只能獨自解決。 研究生在學校裡面是相對弱勢、邊緣的族群,但不能忽略的事實是,研究生常常擔負著校園當中重要的角色,像是研究人才以及助教的角色;在教授與大學生之間扮演橋梁。因此,研究生的權益不能被忽視。...

近2年公私立大專校院因「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而被學校解聘者僅有1人、不續聘5人,學者分析,學術圈要解聘一名教師很困難。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高教鄉愿/教授整年未到校、打零分被指教學不力 為何大學解聘卻敗訴?

某頂大因一名理學院外籍助理教授師曾一整年未到校仍支領百萬薪資、博士生資格考「恣意」打零分,校方欲解聘該助理教授,而該師喊冤雖整年白天未到校,但仍持續研究、發表,不應因他未進入校園而認他曠職。該師向教育部提訴願遭駁回再提行政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校方輸。 教育部統計,近2年公私立大專校院因「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而被學校解聘者僅有1人、不續聘5人,學者分析,台灣學術圈充滿鄉愿,會考量兩件事,要解聘一名教師很困難。高教圈顯然成為一個「只進不出」的職場生態圈,很不健康,也難產生正向循環。

生科博士畢業後再「蹲」博士後5至7年,年齡大約40歲,若找不到大學教職又進不去產業界,人生彷彿就此卡住。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火坑/生醫博士學位效益不值得?業界主管:這一行水很深

《自然》(Nature)雜誌日前發表一篇關於博士後研究員職涯困境的文章,描述年過30的博士後研究員面臨著工作不穩定、低薪資和生活成本上升的挑戰。國家實驗研究院也曾做過調查顯示,2011年以後畢業的生命科學博士,修業的「滿意程度」低於五成,更有一成六的生科博士認為學位效益「不值得」。確實,生科博士畢業後再「蹲」博士後5至7年,年齡大約40歲,若找不到大學教職又進不去產業界,人生彷彿就此卡住。一名40歲女性博士後研究員表示最近考慮凍卵,不然生活沒穩定,根本不敢成家生子。

一名私立大學生醫領域的資深教授表示,根據他多年查訪,台灣應該是唯一一個把要有論文發表,還有點數規定當作博士畢業條款的國家。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火坑/沒登上國際期刊畢不了業 博士論文發表標準比教師升等還嚴

台灣許多大學博士班的畢業論文發表門檻,甚至比很多大學教師升等的要求還高,而投稿論文點數10分以上的A級期刊,一來一回至少等個一、兩年,拖累學生畢業時間,連台大資深教授都說,發表論文不是問題,問題是通過標準,若規定一定要發表在期刊《細胞》,他大概一輩子畢不了業;一名台大博士生表示,曾經歷過半年寫好論文,4天就被拒稿的難過與失望。 另外也有教授和研究生認為,重點是要掃除「只會收割而不參與」的指導教授。大部分的老師都會希望學生早點畢業,但是不諱言的,還是有少部分的老師會留學生。當學生達到畢業門檻,常常用的理由是:學生還需要磨練,所以多念幾年。

「7+2會毀掉一個年輕人的人生」,一名私立大學生醫領域的資深教授表示,台灣生物醫學博士班修業年限真的很長。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火坑/博士7+2年制度毀了年輕人?教授籲資格考別讓不適合者通過

台灣的博士教育制度常導致博士生常陷入「7+2」窘境,也就是博士修業年限7年,再加上休學2年技巧性避免被退學。一名私立大學生醫領域的資深教授表示,台灣生物醫學博士班修業年限真的很長,他面試過一些「7+2」博士,有幾個已經毀了,一點博士應有的自信跟解決問題的目標感都沒有。學、業界人士力勸年輕人不要念博士跳火坑,尤其是複雜困難的生物醫學。如果已經入坑,及早跳出也不見得是壞事。如果指導教授發現學生不適合念博班,資格考就「fail」他,省他浪費7年人生。

台大表示,有聽聞社科院內增設這個系,但教務處尚未接獲社科院正式申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大寄存15招生名額是為設這系? 若壯大有望和龍頭政大競合

台大113學年招生突寄存15個招生名額一度引發社會討論,校長陳文章當時緩頰,寄存是為成立新學系做準備,台大對申設何系一事保密到家,聯合報數位版掌握,新學系是由社科院內增設「這一系」,消息已在頂大傳開來,屆時可能和該領域體制最完整的政大產生競合。學界預測,台大應是盼壯大「獨立所」,甚至未來不排除將觸角拓展至博士班;學界也指出,頂大獨立所若欲創辦學士班不應只為了「綁學生」,應看到更多前瞻性和可能。

有些研究所提供給碩博士生的助理薪酬少得可憐,如果急需用錢,或是經濟不寬裕,幫忙代寫論文是「划算」的外快。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生獎助金每月低於3萬 中研院示警:恐釀4大負面影響

綜觀歐美與鄰近亞洲各國的科研機構,提供高額且穩定的博士生獎助金已是主流政策,反觀台灣博士生獎助金少得可憐。根據中央研究員統計,國內博士生所獲獎助金平均每月低於3萬元,少數特例可獲較高金額,倘專職博士生於修業期間無法獲得合理待遇,會造成「四大影響」。今年九月起,中研院實施博士生獎助金提升方案,目標是使中研院博士生的平均獎助金提升至4萬至5萬,迄今至少20多所國內大學學生受惠。

諾貝爾獎是學術最高榮譽的象徵,但得主的生涯顛峰出現在幾歲呢?美聯社 國際

諾貝獎得主愈來愈「大器晚成」?解開個人職涯邁向顛峰的年齡密碼

享譽國際多年的鋰電池之父古迪納夫2019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時,學界鬆了一大口氣。古迪納夫對鋰電池的研究可以溯至1980年,得獎時已高齡97歲,是諾貝爾史上最高齡的得主。古迪納夫今年6月下旬以百歲嵩壽辭世,學界原本擔心諾貝爾委員會跑不過時間,造成憾事,應非杞人憂天。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高爾丁,77歲,跟古迪納夫相比算是年輕的。通常,接到諾貝爾獎委員會人員帶瑞典腔的英語經由電話通知得獎,平均年紀是55歲。不過,曠世大作的出版日期以及獲得委員會認可的年分之間,存有時間差。究竟,個人職涯到達顛峰的時期,是幾歲呢?

已有多所頂大相繼爭搶成立國家重點領域相關學院,不過各學院首年註冊率卻是兩樣情。圖為清華半導體學院學生上實驗課。圖/清大提供 教育

頂大爭設半導體、AI學院解人才荒 卻因「網內互打」註冊率兩樣情?

國立台灣大學今天舉行校務會議,台大校長陳文章公布竹北校區規畫,希望將台大竹北校區打造為國內的「新科技研發基地」,聚焦次世代半導體、IC設計、智慧醫療、AI、量子科技、太空科技等,並推動創創人才培育。 目前國內已有10所頂大爭設半導體、AI學院解人才荒,卻因「網內互打」註冊率兩樣情,台大有意在竹北校區設半導體產學合作大樓,會不會再掀搶才大戰,引發關注。

根據各校註冊組網站公開資料統計,比較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陽明大學等頂大,從2012年至2022年這10年前後的博士班人數,竟然減少了28%。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理科悲歌/頂大化學博士班人數不及十年前1/3 「博班國家養」台灣行嗎

全台灣大專院校即將面臨找不到優秀新進大學教師的困境,理工學院尤其是重災區。化學是基礎科學,但化學領域近一年4間頂大博士班的本國籍新生人數僅約30人,不到10年前的三分之一。學者用「駭人聽聞」形容慘況,矛頭更指向護國神山台積電,且化學領域教授獲得的研究經費也普遍縮減,恐危及國家長遠發展。美國、歐洲等多國為搶救科技力,供博士班學生全額獎學金,等於念博班國家養,台灣有可能跟進嗎?

好的指導教授能帶博士生上天堂,但學生對指導教授的抱怨近年也屢被討論,有學生覺得被教授當成雇用的勞工,教授卻覺得收博士生是壓力的來源。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迷惘博士生/把博生當廉價勞工?教授指導研究還幫求職「累到不敢再收了」

好的指導教授能帶博士生上天堂,但學生對指導教授的抱怨近年也屢被討論,有研究生甚至認為被當成了廉價不當勞工?直說指導教授不算主管,學生不該被視為被雇用的員工。對教授而言,收博士生也是一個很大壓力的來源,因為要為他們的職涯負責?也因此有些教授不太想收博士生,不然就是要事先把責任說清楚,避免學生私下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