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際關係

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奠基是情緒教育,也是父母更大的課題。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記者林俊良/攝影 教育

情感素養/家長成霸凌孩子第一人 教育先學會情緒管理

許多父母遇到不順心事,就大聲喝斥小孩,成為第一個霸凌孩子的人,到底該如何情緒教育?專家提出解答,家長要先自我情緒管理,適度地向孩子自我揭露生氣的原因,也可以在家中建立孩子情緒「出口」,學會如何調適情緒,是親子共同課題。...

美國紐約一個家庭在感恩節大餐前禱告。美國民眾花更多時間宅在家,但在家中的多數時間是一個人獨處。美聯社 國際

美國人遠離社交 「戀家一族」崛起走向孤獨生活

你是個喜歡宅在家的「戀家一族」,還是在家老是待不住,喜歡往外走跳的人呢?根據最近一份《美國民眾運用時間調查》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發現,美國人待在家中的時間愈來愈長,且大部時間都是獨處;尤其在疫情過後,民眾在家時間急遽上升,這個「遠離社交、走向孤獨」現象的背後,暗藏哪些足以影響人們身心狀態的問題?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與面對這樣的社會現象?來看看專家的解釋與建議。

與母親的關係深深影響女性的生命,但它不總是愛與支持。圖/123RF 生活

理應是避風港卻成受傷源頭 修復母女關係只能靠和解?

與母親的關係深深影響女性的生命,但它不總是愛與支持。理應是妳避風港的母親,卻是人生沒有自信、價值低落的原因,是生命一直隱隱作痛的源頭。其實母女關係,比我們理解得更複雜難懂。而要解開母女關係的結,拿回人生的自由和主控權,就只能和母親和解嗎?如果母親不願意呢?以下從C的故事,以及專家給出的建議裡,或許可以找到屬於妳的答案。...

心理學的研究中,長女是所有孩子中最容易過度認同母親,忘記自己的需求和發展的孩子。圖/123RF 生活

媽媽下跪要姊幫弟還債 擺脫「長女症候群」得會畫界線

「跟哥哥同住的媽媽又打電話來罵嫂嫂了」、「媽媽跪下要我幫弟弟還債」、「爸媽的房子給了弟弟、錢匯給妹妹,但生病卻是我在照顧」……為家庭扛下最多責任的長女,往往卻是家中那個最不被愛的女兒。 心理學的研究中,長女是所有孩子中最容易過度認同母親,忘記自己的需求和發展的孩子。這些無止境付出,獲得最多勞務卻擁有最少疼愛的長女,也比其他手足更容易焦慮、憂鬱。究竟長女們該如何離開那個像跑滾輪的天竺鼠一樣輪迴的不快樂處境?

政治

社群成法外之地?圖解11種數位性暴力 逾6成受害者未求助

衛福部公布國內首分「數位/網路性別暴力狀況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數位性暴力終身盛行率為59.4%,1年內盛行率為47.7%,「騷擾」是最常見的數位性暴力,最常遭受網路性別霸凌的族群為「非異性戀男性」。

高度追求聯繫的Z世代喜歡在社群構築多元的人際關係,對於買車等消費欲望不高。美聯社 國際

日本年輕人不愛買車不怕獨活?揭開Z世代無欲消費的真相

日本「年輕人不想OO」現象中,最具代表的是他們不太買車。很多人說,低薪導致年輕人消費欲望低,但野村綜合研究所長期調查顯示,高度追求聯繫的Z世代是將花費從汽車等物品,轉成其他的花費。...

一份調查發現,台大研究生面臨入不敷出、身兼多職才能支持生活所需,這樣的狀況不只發生在台大,也引發博士是否越讀越窮的質疑。此為示意圖,照片中人物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淚博班/博士越讀越窮!兼4份差養活自己 研究跟人脈經營都陷死水

博士班越讀越窮?台大研究生面臨入不敷出、身兼多職才能支持生活所需,台大生化所博士生也指出,在念台大碩班時兼職兩份助教工作,有次不小心出車禍,要賠對方車損,靠朋友支援才挺過去。文史領域博士班資源更少,有時甚至是「零收入」。一名台大歷史所校友回憶念博班時,最多曾同時兼四份差。碩博生花費大量時間在打工、賺取生活費,研究進度勢必受到影響,博士生的人際關係難拓展,面對壓力時,許多人往往只能獨自解決。 研究生在學校裡面是相對弱勢、邊緣的族群,但不能忽略的事實是,研究生常常擔負著校園當中重要的角色,像是研究人才以及助教的角色;在教授與大學生之間扮演橋梁。因此,研究生的權益不能被忽視。...

精神科醫師馬大元回想人生許多苦,其實都是佛家說的「逆增上緣」。記者何定照/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自認是最幸運的亞斯 馬大元歷經白色巨塔鬥爭:要贏就要大贏

學業、人際關係一路往上,從小喜歡養動物的精神科醫師馬大元選了考生物的第三類組,進了陽明醫學院,畢業後連獲當年國考、高考醫師榜首。他不諱言,當時他仍想著能不能贏過建中資優班也念了醫科的同學,結果他勝利了,「我們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就是很喜歡想如何贏!」...

精神科醫師馬大元說,他直到太太說「你是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你自己不知道嗎?」他才驚覺過往的種種線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人生逆轉學/有亞斯伯格症特質不自知...精神科醫師馬大元患非典憂鬱 如何翻身

在新竹以自己名字開的診所裡,精神科醫師馬大元平穩訴說過往。他幼年時,很害怕看人的臉,覺得人臉眉毛黑黑的,眼睛也黑黑的動來動去,非常恐怖,因此看到人眼一直轉,就不敢跟對方講話。而成為精神科醫師後,他與職能治療師太太衝突不斷,一次太太回他「你是亞斯(具亞斯伯格症特質),你自己不知道嗎?」他才驚覺過往的種種線索...

新冠疫情過後,囤積症逐漸受到更多重視,囤積症人家中雜物可能已堆到會妨礙上床睡覺或在廚房煮飯,甚至招來害蟲、堵塞消防通道或砸傷自己。路透/Alamy 國際

健康來得及/囤積症能治療嗎?史丹福醫學院用VR教長者「斷捨離」

您身邊是否有人把舊物當寶、捨不得丟掉,導致家中雜物堆積如山?囤積症是一種會隨年齡惡化的心理疾病,估計全球有2%至6%的人口與7%的長者患有這種病,輕則影響生活起居與人際關係,重則導致衛生問題,甚至火災時自斷逃生路。要治療這種病,得先從了解患者囤積的原因著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近期也發表一種創新療法,協助長者練習「斷捨離」。

面對警方詢問為何要狠殺楊姜阿嬤22刀?李盈達竟異常冷靜回說,「我就是不爽,都給她機會了,就是不給我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重案追緝令/鄰居嬤收養16年...狠孫竟為錢砍她22刀 被逮還嗆:不然想怎樣

好心,不一定有好報。新莊一名阿嬤不忍隔壁鄰居才6個月大的男嬰,因父失蹤、母生病幾乎活不下去,好心扛起養育責任;16年過去,當初的男嬰長成高中生卻誤入歧途,不斷向阿嬤要錢,不給就口出惡言,阿嬤心寒把他趕了出去,他卻在20歲生日當天22刀砍死阿嬤,並搜刮11萬多元後拿去色情按摩店消費。他被抓時甚至還嗆「我就是不爽,都給她機會了,就是不給我錢」,讓警察聽完拳頭都硬了。而如今他的判決也已出爐...

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露出透析造成的疤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退休必修課/恐活不過60歲、領嘸老年給付...年少洗腎的她 如何看待老後生活

根據衛福部社家署統計,全國人瑞人數去年首度超過5000人,今年則來到5011人,平均壽命延長,「以防萬一,活到100歲」,未來活到百歲可能成為常態。然而,像是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因罹患腎臟病,21歲就開始洗腎人生,因此在準備退休與老後生活,有一些比別人更細緻的考量。她很直白地說,「看過一些統計資料,我的平均預期壽命很可能不到60歲。」

新活藝術創辦人暨執行長康思云認為,孤單的老年通常來自孤單的中年。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百歲孤寂/孤單不是老了才出現!從中年經營良好關係 得多講「閒話」

國內65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高齡人口的自殺死亡與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10年間也明顯攀升。 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2011年是807人,但11年後,來到2022年時已攀升到1183人。而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2012年時是27萬人,2021年時攀升到48萬人。過去的研究都顯示,自殺和憂鬱症高相關。 孤獨感也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可能原本活躍的人罹患憂鬱症後社交退縮,感到孤獨;長期的孤獨感也容易導致憂鬱症。不只憂鬱症,孤獨感對人的身心都有負向影響,長期感到孤獨者,有比較高的比例出現失智症、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 老年自殺與憂鬱症嚴重,而孤獨感又和憂鬱症高度相關,年長者的孤獨感成為不可不重視的議題。「百歲孤寂」系列將分上下兩篇帶讀者探究,生命行至老年時期,「孤獨感」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及因應?【上篇:百歲孤寂/老伴過世、孩子忙工作...老年孤獨是必然 想克服得學會不怕死】

人生愈來愈長,長輩的「情感窮」常發生在退休後,專家建議最好趁早有意識地開始鍛煉心理健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貧窮台灣/老後頓失依靠陷「情感窮」 趁早自問3問題培養情感存摺

人生愈來愈長,長輩的「情感窮」常發生在退休後。情感支持系統的匱乏與衰弱對個人衝擊力道不一,如果僅把情感投擲在某個人身上,如另一半、孩子,若此人驟然離世,情感剝離強度不亞於嚴重外傷,存活下來也得花大把時間做「心理復健」。研究指出,如果情感支持系統因老化無法經營而消逝,孤寂感吞噬老後生活,死亡風險甚至與每天抽10根菸相等。 專家指出,要避免情感窮引起的孤獨感,不分老少,最好從「現在這一刻」就開始有意識地開始鍛煉,及培養自己的情感存摺。要怎麼做?首先,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81歲的莉莉姐卻是從2021年起,以「跨世代共居種子戶」的身份住在央北社宅,平日開設兒童繪本課,陪伴社宅孩童。記者周佩怡/攝影 生活

老後安居/不和丈夫一起住!81歲找年輕人當室友 青銀共居不怕有代溝

一頭褐色短髮,纖細頸子上配掛一條珍珠白項鍊,腳穿一雙夾腳拖,端坐在米白色沙發椅中,從自己編織的茶墊上,拿起素白茶杯啜幾口朋友送的茶,舉手投足間流露出優雅。她是住在新店央北青年社會住宅的詹莉莉,今年81歲,眾人喚她為「莉莉姐」。 想像中,長者應與家人同住一塊,享受天倫之樂;又或獨居空蕩蕩的宅子,自己照顧自己。但是,81歲的莉莉姐卻從2021年起,以「跨世代共居種子戶」的身份住在央北社宅,平日開設兒童繪本課,陪伴社宅孩童。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選擇不和丈夫住在一起,反而找年輕人一起當室友?以下就帶您走進莉莉姐的家,深入了解青銀共居這種新型態的老後居住模式...

台中市一所國小五年級學生與同學爆發摩擦,竟夥同3名同學將黃金葛汁液灌入對方水壺,造成受害同學飲用後頭暈惡心肚痛。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從國小生下毒報復同學 看校園霸凌與家庭教育問題

台中市某國小五年級A學生與R同學發生摩擦,竟夥同另三名同學討論將有毒性的黃金葛汁液灌入對方水壺,造成受害同學飲用後頭暈惡心肚痛。班導發現通報學校及受害者家長,校方開個案和家長會議,不料隔天又在A生座位下再發現裝有黃金葛汁的瓶子,家長因此鬧上警局。 此事件震驚教育界,是什麼深仇大恨可以讓11、12歲的孩子,對共學的同儕下毒,還拿學習所得的生物知識用來報復同學?背後隱藏的教育問題不容漠視,絕非校方一句加強輔導就能解決。

圖/Emily Liu 生活

戀物癖/沈信宏|小毯

五個作家,五種戀物癖。平路說,附寄在物質上的情感如此驚人,她從不敢低估物質基礎在情感中所占的分量,於她而言,總在尋找一個理想的包包,身為女人,怎麼可能放棄從皮包帶來的滿足感?身為監工的林立青則表示,做工的人,在工地比拚場面,哪管你全身沾泥帶沙,一套純色的工具就是生活,就是浪漫!詩人崔舜華、作家蔣亞妮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衣服,一個鍾愛樣式復古而色澤飽滿的古著,一個則為自己的牛仔褲取了小名。至於沈信宏,和查理布朗一樣,他貪戀著一張小毯。 【精彩語錄】每次出門旅行,她幫我把小毯裝進獨立的提袋裡,讓隨處都是熟悉的睡眠,但我總覺得每次回家小毯走味嚴重。婚姻有時好像也是這樣,愈緊密,愈陌生。

日本8050問題越來越嚴重,那些足不出戶的孩子平均年齡漸漸升高,照顧他起居的爸媽也跟著老了。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台灣8050悲歌/日本有系統解決啃老問題 父母卻寧殺子也不求助 台灣有何借鑒

日本是全球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因而被迫比其他國家要更早面對高齡而衍生的新社會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2年多前,日本發生過一起殺兒案,76歲的父親不堪44歲兒子的暴力與威脅,將他殺害,而衝突就來自他不斷叮嚀繭居的兒子,要收拾住處垃圾。這反映了日本80歲照顧50歲「8050」問題的實態:足不出戶的孩子平均年齡升高,照顧他起居的爸媽也跟著老了。對此,日本有發展出一套值得參考的支持系統,但因為一些原因,利用率一直不高。 而在台灣,「8050」這個詞雖然還未普及,但是類似現象卻一點都不少,因此在討論相關議題時,我們能從日本經驗看到什麼訊息?是否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日本政府曾希望,東京新富老人之家成為全國模範,即善用Peppter之類的機器人來照顧老人。圖為2018年檔案照。路透 國際

台灣望遠鏡/叫機器人照顧老人行得通?台灣可從日本經驗看到什麼?

為因應人口老化,日本從20多年前開始研發各種從事照顧工作的機器人,從2010年以來,公私部門的投資大幅增加,人們不時聽到各種新發明,例如可把人公主抱的運送機器人Robear、可安撫人心的機器人海豹Paro、可播放音樂帶領人做運動的人形機器人Pepper等。連帶地,台灣在討論高齡者的長期照顧時,有些人對機器人抱以高度期待。但觀察日本經驗,為何一般日本家庭或照顧機構的機器人使用不見起飛?日本經驗傳達著什麼訊息?

一名在教育界服務多年的國小校長表示,她的小孩就在國中時遭遇霸凌,傷害居然持續十多年,至今無法復原。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版黑暗榮耀/老師只當玩笑...校園霸凌創傷難抹滅 她為兒子自學諮商輔導

韓劇《黑暗榮耀》以校園霸凌為故事主軸,講述受害者少年時期被同儕的傷害,展開一連串精心的復仇計畫,反映校園霸凌對被害者所留下的陰影,是長期且難以抹滅,故事中女主角內心的傷痛、想報復的心情,看在雪莉眼裡,再真實不過,因為她的小孩就在國中時遭遇霸凌,傷害居然持續十多年,至今無法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