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53天,我國再次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使得疫情再次緊繃。台大醫師蘇大成表示,除現有傳染途徑,高空長程傳輸值得關注,每年來台渡冬的候鳥,以及明年春天的沙塵暴,都值得監控與小心。不過,台大鳥類專家...
台灣自然生態物種豐富,獨特的氣候條件更是有許多稀有種野鳥,不少愛鳥人士為了拍下生態之美,往往願意等上個好幾天,不過仍有少數生態攝影者,在野外餵食飼料、麵包蟲,播放鳥音吸引野鳥現身,引發爭議。荒野保護...
日本北海道釧路濕原的丹頂鶴、九州出水市的渡冬鶴鳥群,都是國際知名的生態景觀,兩地為了保護珍稀鳥類,都採用了不同程度的餵食。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以北海道丹頂鶴為例,支持有限度餵食,引發生態界批評。...
一群攝影愛好者拿著「大砲」包圍野生動物,以鏡頭捕捉鳥類活靈活現、鮮豔可愛的生活瞬間,不只是熱門攝影題材,也在社群媒體上廣受歡迎。「但現在沒有人講究耐心,大家只想速成。」生態作家張永仁說,一張張美麗照...
嘉義縣梅山鄉太興村特有的「萬鷺朝鳳」,是每年秋天8月底至10月初最具特色生態景觀,每天成千上萬隻黃頭鷺,成群由北往南上演遷徙秀,有如銀龍擺尾,變換隊形十分壯觀,前天首7批出現,生態觀察家暨攝影師蘇家...
每年3月至8月是鳥類繁殖與雛鳥生長期,也是野鳥救傷旺季。各地鳥會統計,除了氣候等自然因素,不當樹木修剪造成落巢,也壓縮生存空間,逼得野鳥在民宅屋頂、冷氣機旁築巢,徒增人鳥衝突;專家表示,還有人類自以...
每年9月是猛禽赤腹鷹過境高峰,去年赤腹鷹過境墾丁數量破25萬隻,創31年新高,萬鷹飛翔畫面好震撼。這龐大群族從那來、飛往何方,留下許多謎,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蔡若詩團隊與台灣猛禽研究會,去年...
「山麻雀」是麻雀的近親,但早在2008年就被農委會列為一級保育野生動物,全台數量更不超過1千隻。有一群人為了搶救山麻雀,在全台掛設人工巢箱,讓山麻雀住進去,成功繁殖率已達3、4成。列一級瀕臨絕種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