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時隔30年,主計總處4月底曾再次公布國人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這份報告不只反映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的現實,最讓人心驚的地方在於從統計可看出中產階級正在消失中。有錢人不只將窮人遠遠拋在後面,也吃掉中產階級的財富,造成相對貧窮感。中國大陸所謂的「中產返貧」的現象,正在台灣出現,不少過去被視為中產階級的大學教授、企業中層主管、軍警,甚至工程師現在恐怕都排除在外...
東京澀谷有高達20家星巴克一年365天、有營業的時間幾乎都客滿,背後代表什麼?日本文化觀察家指出,這與東京這次的大規模都更常是「複製貼上」,主事者眼中只有富人與外國觀光客的荷包。
國人薪資差距拉大,導致主計總處每月公布受僱勞工薪資統計的數據,總會出現與勞工實際感受不同的質疑,遭外界批評「粉飾太平」。連行政院長卓榮泰上會期接受立委質詢時,都認同要有更合適的計算方式,提點主計總處精進,於是近期主計總處發布受僱員工薪資,即新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薪資統計來自實際調查,有其科學原理,各行各業薪資高低差距大,問題不在統計,執政者不該讓計算方式跟著民粹走。...
一項新研究指出,自從交友軟體在美國流行以來,有更多美國人找教育程度、技能和收入與自己差不多的人當伴侶,但兩個高收入的人結合,使家庭收入更高,反之亦然,結果竟造成美國家庭所得不均更嚴重。
究竟要多少錢,才能請到美國流行音樂偶像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到私人派對獻唱金曲Love Yourself(愛妳自己)?答案是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5億元)。起碼,亞洲首富娶媳婦,餘興節目出得起這個價。只是這卻導致印度惡名昭彰的貧富差距,再度被拿來在放大鏡下檢視。...
主計總處4月底發布2021年國人家庭財富報告,財富最高第五分位與最低的第一分位,差距高達66.9倍,較30年前的16.8倍擴大甚多,貧富差距加劇狀況令人心驚。行政院主計總處前主計長朱澤民去年底在立院曾公開直言,分配不均是政府的責任大,政府要採用各種財政及社會福利支出,改善所得分配。政府這幾年不斷加大社會福利預算,但是專家認為租稅手段比社福有效,到底何者較能縮短貧富落差?
綜合所得稅5月開徵,每屆立委爭相提出「所得稅法」第17條修法,以各種名目提高扣除額。新一屆國會也有不少提案,除了增加長照與租金支出的扣除額,也有立委主張新增投資支出項目扣除額、健康檢查特別扣除額等。不過,對面財政部態度保守,立委大肆提案加碼所得稅扣除額,真能讓民眾減稅有感?
主計總處時隔30年後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相比30年前家庭貧富差距16.8倍,這次調查竟然高達66.9倍,前20%有錢人平均財富5133萬,後20%家庭僅77萬,讓民眾大嘆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一般人與有錢人的距離愈來愈遠,政府難道視而不見、束手無策?
主計總處時隔30年終於再做一次家庭財富統計,民國110年前20%家庭的家庭財富5133萬元,後20%的家庭財富僅77萬元,財富差距高達66.9倍,與民國80年的16.8倍相比,貧富差距呈現惡化趨勢。
本周金融市場關注的重頭戲是美國聯準會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的利率決議及談話。由於通膨回落不易,多名聯準會委員重申不急於降息,甚至認為有需要升息來緩和通膨。再加上地緣政治的衝突,讓市場擔憂美國通膨可能因此上升,聯準會更難於今年降息。
財政部11日將公布去年全年稅收統計,保守估計全年稅收將達3.4兆元,年成長6.5%,比主計總處預估的全年經濟成長率1.42%還要高,再次出現政府稅收增幅大於經濟成長幅度的情形。也就是說,經濟表現沒那麼好,政府的稅收收入卻表現大好。為何會這樣?又代表麼意義?
2018年底,賴清德在行政院主持一場他從政生涯相當重要的記者會,記者會主題是行政院「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檢討報告」。賴清德用謙卑略帶自省的語氣向人民報告,民進黨在地方選舉大敗最大原因是「政府未能深刻體會人民生活的辛苦」。再16天總統選舉,三組正副總統候選人的選票上會有賴清德、副手蕭美琴名字。5年過去了,賴清德感受到人民生活辛苦了嗎?
審計部、主計總處、財政部等官員25日赴立法院,提出「所得分配因應對策」,多位立委質疑政府如何改善貧富差距。尤其是蔡政府高舉「台灣人均GDP超越南韓」大旗,卻始終未見積極縮小貧富差距窘境並提出政策作為。 台灣薪資收入不斷倒退,2022年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結果顯示:去年每月經常性薪資年增2.8%,但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衝擊,去年每月實質經常性薪資41357元,年減0.15%,不只連續第二年負成長,也創十年來最大減幅。今年薪資仍未見起色,多國戰亂、經濟低迷、產業前景山雨欲來,致消費性電子與ICT產業未迎春暖花開,反而企業主受困大國地緣政治之爭而墊高營運成本、海外布局左支右絀,民眾則慘遇國內通膨加劇、支出攀升打擊。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員工報酬、營業盈餘占GDP的比重以及近年的所得差距。
美國賓州37歲女子珍妮.盧曼(Jennie Luhmann)開始為家人尋找一個「永遠的家」,但發現自己陷入一個完美風暴。出售的房地產少、買家都以現金交易且利率攀升。其他買家出價較高和抵押貸款利率攀升的壓力下,盧曼和丈夫決定租房,之後暫時搬進母親的房子。
認識梅(Mui)時,她已經生病了,她當時40多歲,正在接受癌症治療,預後的狀況不太好。梅是單親媽媽,兒子艾倫(Aaron)14歲。她在家中擺放兒子念幼稚園時的照片,她深情地指著照片,描述兒子當時有多聰明可愛。儘管我去過她的組屋3次,不過我從未見過那個男孩。她發病時,艾倫已是典型的青少年,喜歡和朋友出去玩。她感嘆地說兒子經常對她擺臉色,還學會抽菸。隨著身體愈來愈虛弱,兒子的未來,包括他將來住哪裡,以及跟誰住,都令她焦慮不已。
不平等程度急遽上升已是全球性問題,連經濟高度發展的新加坡也不例外。新加坡政府從未制定官方貧窮線來衡量貧窮率,甚至不願使用「貧窮」一詞,而是以「有需要的人」來形容,但數據表明,光鮮亮麗的外表下,仍有不少人在黑暗角落痛苦掙扎。 新加坡的貧富差距有多大?根據統計,有12%家庭收入不足以滿足基本需求,頂層人口與底層人口的收入差距高達20倍以上,新加坡財富基尼係數到了2021年不僅創下新高,更是亞洲地區之首,資產愈來愈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曾說,「如果允許收入不平等不斷擴大,最終我們的國家將衰亡。」避免貧富兩極化加深階級對立、引發社會動盪,已是新加坡政府的當務之急。...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最近網路流傳一些成語新解:問薪無愧、力不從薪,」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詹文男感慨地說解釋,薪資低到讓人上班摸魚毫無愧疚感,叫「問薪無愧」;對工作提不起幹勁,叫「力不從薪」;當親友詢問月薪時有點害怕,叫「提薪吊膽」。 以往都說養兒防老,如今社會形勢大變,退休族群現在是「養老要防兒」。 年輕人存不了錢,乾脆等繼承,但等繼承也不容易,因為台灣平均餘命接近80歲。沒有上一代奧援,台灣青年漸漸發展出幾種樣態:除了等繼承的「等房族」,還延伸出及時享樂派「精緻窮」、努力斜槓或想當網紅的「快速致富族」、遊走社會邊緣辛苦生存的「邊緣族」,以及乾脆遠走他鄉的「出走族」,他們又有哪些故事? 【聯合報數位版「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經濟數據看似愈來愈好,但為何日子感覺更苦了?台灣人近年落入「體感貧窮」。官方數據顯示,台灣低收入戶人數比率不到1.3%,但從物價、居住、薪資等各面向,民眾都感覺生活愈發艱困,弱勢者在貧窮線關注不到的角落苦苦生存。聯合報數位版推出「貧窮台灣」系列專題,9月3日起在數位版網站連載,透過真實個案、第一線社工與專家訪談,深入解析台灣正面臨的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三大困境。 台灣低收入戶人數連10年下降、2022年僅占全台總人口1.25%,疫情期間也未見波瀾,遠低於世界先進國家。表面上看起來貧窮人口逐年減少,但民眾的「體感」卻不是如此。聯合報透過十張關鍵圖表,探究台灣民眾在生活、工作、教育等各層面,為何陷入「體感貧窮」?
主計總處發布2022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每戶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6.15倍,與110年相同,同樣是11年來的最高。每戶家庭所得支出平均數為110.9萬元,還年增1.7%。但這是好消息嗎? 先說結論,昨天學者即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貧富差距,而是「絕對的貧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