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隨著高齡社會發展,死亡、老化、疾病成了避不開的話題,終活不只為了做好生命走到最後階段的準備,更是為了活在當下。究竟人生該如何漂亮退場,求得善終? 在11月9日舉辦的2024年退休力論壇中,聯合報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發布攜手製作的《以防萬一—終活筆記本》,內容教導理解死亡、安排死亡、實踐終活,完成人生斷捨離。...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上任後將提名小羅勃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為衛生部長。小甘迺迪曾說新冠肺炎專門攻擊白人和黑人,猶太人和中國人則最具免疫力,他還曾發表反疫苗言論並反對水中加氟。對他這些說法,學者們怎麼看?
高齡社會已是全球趨勢,研究指出,餘命延長讓每個世代皆出現「延遲轉大人」現象。青春期從原本10到15歲,延至25歲才結束;而雖然目前定義65歲已是老年,但愈來愈多國家,擬將老年定義延至70歲。也因為人類年齡不斷延長,讓人生變化多端且更具挑戰。 「65+」之後還有悠長歲月,來看看X世代謝文憲、Y世代馬克信箱和Z世代謝亞軒如何重畫點。...
「我家族的癌症史令人印象深刻,我指的並非好的那方面。」美國腫瘤學家塞克雷斯(Mikkael Sekeres)透露,父母家族中有許多人罹癌,是促使他從醫專攻癌症的原因。現為邁阿密大學綜合癌症中心血液科教授兼主任,塞克雷斯也分享他平時包括提防紫外線在內,共有五個防癌習慣。若有家族癌症史也想預防罹癌,不妨聽聽這位專家是怎麼做的。
長者會預先將房產登記給子女,部分是為避免子孫因為繼承發生糾紛,部分則是因為自己重病不久於人世,於是提前規畫。但世事難料,北部一名林姓老婦罹癌,擔心不久於人世,將苗栗的6筆土地、房子借名登記次子名下,沒想到次子竟比她早過世,房產都被媳婦繼承了。後來,老婦以媳婦生下林家第三代唯一男孫為由,只要媳婦簽下承諾書,賣房賣地她都可以分一半,就不興訟討回房產,但媳婦出賣部分房地獲得1500萬元後,竟然翻臉不認人。
作家、司法通譯羅漪文,在家族歷經戰爭移民之苦後,她13歲也隨爸媽從越南移居來台,卻碰上工廠外移;而羅文漪念清大博士,又發現台灣本土文科博士已難尋專任職,時代彷彿一再開他們家族玩笑。究竟該如何在台灣安身立命,她在學術世界與家庭都找不到答案,直到一個善念浮出。...
衛福部昨公布2023年國人死亡報告,去年總死亡人數20萬5575人,較前一年減少2863人,降幅1.4%,平均每2分33秒就有1人死亡;衛福部表示,死亡人數減少主因是新冠肺炎死亡減少5705人。
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原本這只是形容女兒嫁人後以夫家為重心,但金門一對陳姓姊妹嫁到國外後,從此幾乎與父母零互動,母親罹癌到過世的8年間,姊姊只帶小孩回金門探視一次,母親去世也未回台奔喪,哥哥看不下去對兩個妹妹提告,接連剝奪兩人的繼承權後,沒想到其中一個妹妹的子女竟跨海提告要來分遺產,只因為外婆遺囑中只說兩個女兒不能分,並沒有提到外孫也不能分...
人生走到最後,能依照自己意願處理身後財產,當然最好,但有時往往難以如願,南投一名莊姓男子罹癌後,治療期間姊姊盡心盡力照顧自己,於是預立遺囑表示要把位於日月潭風景區商店街的一處店面,贈與給姊姊的兒子,表達感謝之意,莊過世後房子也如願以遺贈登記給外甥,未料莊的哥哥突然提告主張自己的繼承權遭侵害,結果法官發現遺囑違反民法相關規定,判決已經登記給外甥的這處店面,得塗銷遺贈登記…。
2023年討論度最高的壽險保單,除了實支實付險、癌症險之外,就屬分紅保單。業者相繼進軍分紅保單市場,去年賣出逾300億元的分紅保單,對投資人而言,在買分紅保單之前,要釐清哪些問題?另外,監理機關限制分紅保單和其他保險商品結合,對保戶而言到底是保障安全,或反而使保戶無法取得更完善的保險服務?
朱芯儀在36歲那年罹患乳癌,身為女明星卻得忍受副作用帶來的難堪,不僅臉上冒出爛痘、戴上假髮又怕被風吹掉、擔心路人異樣的眼光,真正最過不了的坎,是對父母的愧疚感。乳癌權威張金堅稱讚朱芯儀就像打不倒的戰士,為了自己、為了家人,是這麼努力去對抗癌症。 本集很榮幸邀請到台灣女演員朱芯儀與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兩人針對乳癌病患的心路歷程精彩對談,甚至暢談乳房重建秘辛,快來收聽獨家內容!
台灣新發生癌症的人約五成是65歲以上長輩,許多步入中年的子女承受父母罹癌的打擊、陪病的苦勞,痛苦不亞於病人本身,日本用「第二患者」形容罹癌者的親密家人。對高齡父母罹癌,日本專家指出子女做好四件事,值得參考。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罹患前列腺癌,手術後因併發症一度住進加護病房,但他罹癌和重病住院都沒有立即通報白宮或告知公眾,遭拜登總統斥責、兩黨議員批評,還將遭調查,他也為沒有及時通報病情道歉。奧斯丁為何要隱瞞病情引發各界討論,專家說,其實這是許多人遇上嚴重健康問題時常見的因應做法。
您的身邊,也有癌症患者嗎? 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罹癌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近年新藥、新治療的出現,癌症患者存活率有所上升。然而,癌症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除了生理的痛苦、治療的副作用,患者還要面對身心靈的折磨,生死之間的焦慮,以及無人理解的孤獨。 「你可以不要再用制式化的『加油』、『抗癌鬥士』等詞語。」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鄭致道建議,陪伴癌症患者時,重要的是要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成為患者的後盾,適度同理他們的負面情緒,才能降低患者孤獨的感受。 他還透露,透過心理支持,癌症患者的存活率有機會提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邀請您點擊收聽本集節目,與我們一起一探究竟!
2017年證實乳癌復發前,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的行程永遠排到滿出來:研究、教學、跨國計畫、研討會、演講、審查…… 她自認已度過首次罹癌後的危險時光,學術生涯蒸蒸日上,各方邀約請託不斷,日子快速前進得沒空停步思考人生。直到醫師告知她癌病已擴散到淋巴。 6年後的今日,林玉茹坐在中研院研究室環顧書堆,臉上滿溢幸福笑容。她仍然熱愛台灣史研究,也關切學術世代傳承,不同的是已懂得放下執著,心思純粹到每天只要能睡飽起來投入工作,就覺幸福萬分。「過去我只能教人怎麼寫論文、怎麼讀書,現在我還可以分享怎麼讓生命過得更開心。」...
「癌」一詞是距今2500年前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最先提出,古埃及人又早他2500年描述過這種疾病,當時是透過目視或觸摸得知腫瘤。如今,人類透過驗血、切片、顯微鏡觀察等方式來辨識癌症,但隨著更敏銳的醫學科技投入使用,就愈常發現一些可能本來沒察覺卻也無大礙的病徵。充分證據顯示,這種「過度診斷」對於乳癌與攝護腺癌檢測有著不良後果。 癌症又稱「萬病之王」,但我們對所有癌症是否該一視同仁?兩位腫瘤科醫師投書紐約時報指出,人類對癌症已有更深入了解,及早發現並非難事。但有些癌症早期的致命風險極低,卻因為病人一聽到罹癌就被嚇到去接受不必要的治療,除了導致副作用,心理、人際關係及財務也蒙受打擊。兩位專家認為,現在是時候更新「癌」的定義。
全癌連的病友日前對外控訴,因為健保署全面盤查健保病床供癌症病人兩天一夜的住院情形,使得病友的理賠給付出現困難,高價格的癌症用藥理賠給付恐怕因此斷炊,一時之間引起外界矚目。對民眾而言,要如何投保,才能提防萬一罹癌時發揮最大的效益?
許多年輕時視為理所當然的事,老後都可能面臨挑戰,新單身時代,一個人變老無可避免,建構一個人生活的安全網,及早並適切規畫保險非常重要。一個人面對老後,必須對抗「長壽風險」,並兼顧醫療、長照需求。衛福部台中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林逸婷,被網友稱為「最懂保險的急診醫師」,以醫師的眼光教大家保險規畫。...
美國地質調查所(US Geological Survey)本月初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美近半自來水受「永久化學物質」(PFAS)汙染。這種化學物質普遍存在於許多日用品中,台灣自然也不例外,若長期接觸或攝入太多,可能造成癌症、肥胖、高膽固醇、不孕、肝病等,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所逃於天地間」。拿它怎麼辦?至少可從避免吃到含PFAS的食物做起。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去年國人死統計出爐,總死亡人數首度突破20萬人,這次的圖表帶你看暴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