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外來入侵物種「綠鬣蜥」在高雄數量愈來愈多,不只影響本土生態,也造成農損。高市農業局去年底開辦綠鬣蜥捕捉課程,已有第一梯次、100名學員完成受訓,成為綠鬣蜥獵人,之後每捕捉1隻最高可獲250元獎勵。綠鬣蜥獵人說,高市農業局尚未宣布何時可兌換獎金,但許多獵人都已經摩拳擦掌,只是想賺外快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苗栗縣一隻狐獴走失被公告認養,吸引近百人爭取,為何不見原飼主出面帶回家?彰化縣開業獸醫師陳重瑞說,新興寵物小時候可愛,長大後往往破壞力驚人,好的結果是「送養」,最糟是美其名「放生」、任其走失,造成台灣生態環境的汙染和破壞難以估計。
外來物種千百種,農委會林務局近年來鎖定惡名昭彰的綠鬣蜥、埃及聖䴉及海蟾蜍,結合民間之力「除三害」。全國綠鬣蜥移除數量從前年1萬5000多隻增加到去年3萬4千多隻,原有1萬多隻埃及聖䴉也已逐步清零,海蟾蜍數量大幅減少、有機會根除,林務局認為移除工作不該成為永續事業。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六月一日起禁止輸入動物名單。
電影《侏儸紀》引發恐龍熱潮,因綠鬣蜥有著酷似恐龍的外表,有業者引進國內,曾是熱門寵物。如今「蜥滿為患」,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都認證,嘉義到屏東綠鬣蜥問題確實嚴重。
「家鄉原來這麼美!」屏東縣新埤鄉餉潭國小校長林秀英,10年前,她看到偏鄉孩子們一筆一筆勾勒出貓頭鷹圖像,畫得唯妙唯肖,讓她很感動,嘗試透過繪畫,提供偏鄉孩子們舞台,創作家鄉繪本故事,讓孩子們找到自信,增加對土地情感認同,以餉潭國小為基地,8年來每年寒暑假,開設兒童家鄉創作故事繪本工作坊,屏東縣8年累積出版104本繪本,餉潭國小就有11本。
外來種綠鬣蜥破壞國內農作物情形日益嚴重,另一個讓人聞「蜥」色變的,是同為入侵種的沙氏變色蜥,野外族群數量也相當氾濫,花蓮縣政府與農委會花蓮林區管理處近年聯手防治,移除數量從2016年的4000多隻,到今年首度突破5萬隻,高居全台之冠,關鍵在於掌握生物習性。改採夜間移除;而林管處每年培訓志工,靠著一條橡皮筋,只要眼明手快射得準,人人都能成為為民除「蜥」的高手。
梅花鹿復育有成,野外族群數量增多,卻也造成部分地區環境生態危機。事實上,因開發愈來愈多愈廣,民眾生活與動物的生存空間高度重疊,近年人與動物的衝突屢見不鮮,不只梅花鹿,台灣獼猴、山豬、甚至綠鬣蜥,都造成作物損失外,以及生態危害。...
台灣的寵物市場充滿「珍奇異獸」,花栗鼠、象龜成為民眾家中一份子,已經不稀奇,蟒蛇、鱷魚、箭毒蛙等動物,也成珍稀寵物一員。但民眾好奇之際,飼養知識卻未跟上,業者更沒提供飼養需知,任由這些寵物被養死、受傷,政府至今卻不納管,也不強制業者登記、飼主上課,讓「珍奇異獸」的亂象叢生,造成最不堪的寵物悲歌。
外來種動物入侵,因為沒有天敵相剋,野外族群大量繁殖,更威脅台灣原生物種。近年來體型巨大、攻擊性強、俗稱「魚虎」的外來種小盾鱧入侵水域,日月潭甚至出現大量幼魚魚球浮現潭面;南投縣與日月潭區漁會合作,要開發魚虎料理,讓饕客來克制外來種。
曾經是熱門寵物的綠鬣蜥,因為民眾棄養如今卻變成台灣中南部地區大災難,甚至熱鬧的高雄愛河市區都有發現,因為綠鬣蜥喜歡吃果實、嫩葉,所以常造成農作物損害,由於繁殖能力強,在台灣野外適應良好,群體暴增,如今綠鬣蜥野化群體遂成為生態環境危害,對農作物與橋梁河堤造成破壞,再加上綠鬣蜥在台灣沒有天敵,族群數量也就愈來愈龐大。
外來動植物影響在地生態,甚至危害民眾安全,農委會日前宣布荔枝椿象卵片收購每片5元,今年擴大至8縣市辦理。其實針對外來種侵害,各縣市祭出「獵捕賞金」計畫,民眾紛紛組團獵捕,包括「植物殺手」小花蔓澤蘭,林務局每年以每公斤5元收購,南投縣甚至自行加碼,但像「沙氏變色蜥」、「綠鬣蜥」控制成效不佳已取消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