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在拚「碳中和」,不過,台灣政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做出任何相關承諾,甚至取消了「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的政策。而且在近期的藻礁公投爭議中,經濟部長王美花再三強調「三接蓋不成,恐會增加燃煤」,讓外...
日本政府去年首次明確宣示2050年成為零排碳國家以後,新設2兆日圓(約新台幣522.8億元)基金鼓勵民間投資氫能設備等,擬在2030年讓氫氣能源使用達1000萬噸,發電量相當於30座以上的核能反應爐...
關於環保,台灣民眾現在最關心的大概就是藻礁。而在中國大陸,當前的熱點話題則是「碳中和」。但何謂「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
核四封存後,引發了能源轉型的蝴蝶效應...2025非核家園變成了緊箍咒嗎?其實台灣的能源選擇已經不多了。蔡政府的能源政策,也就是她當初的競選政見,是在2025年時讓天然氣、燃煤與綠能占比分別為5成、...
藻礁公投使得缺電危機的討論浮上檯面,太陽能業者認為將驅使政策加速推動綠能,敏感的資本市場,似乎已先嗅出綠能概念股提早迎春燕,資金悄悄卡位。外資將重心從半導體移到太陽能據統計,農曆年後迄昨日止,外資買...
藻礁風暴讓蔡政府抱著頭殼燒,除了政治面不利民進黨的聲勢和2022年地方選舉布局,藻礁公投若通過且影響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進程,等同宣告蔡政府能源轉型失敗。除了天然氣發電提升計畫受阻,蔡政府力推的風力發電...
2月中旬的一個下午,超級冰雪暴狂襲美國德州,超過400萬戶沒電可用,在攝氏零下18度的低溫下掙扎:愈來愈多人不僅沒暖氣還沒自來水。在這人命關天的危急時刻,大家長州長艾伯特(Greg Abbott)卻...
用電大戶條款幾經周折,終於定案,自2021年元旦起正式上路,沒想到這並非結束,環團認為此條款太過寬鬆,揚言對經濟部提起台灣第一場「氣候訴訟」。到底用電大戶是什麼?強制要這些企業使用一定比例的綠電,真...
隨著科技進步和減碳需求,汽機車市場正逐漸轉變,電動車已頻繁出現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了產業追逐的商機,也是實踐國際上高喊2050年碳中和的有效減碳工具。但面對這股電動車浪潮,台灣偏偏不太給力,不僅...
大陸湖南、江西、浙江、內蒙古等地近日紛傳限電,限電原因眾說紛紜,有指因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加上低溫寒流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也有指是因限制澳洲煤炭進口、或因地方要節能減排等等。然據大陸專家指出,這波「電荒...
日本政府首次明確宣示2050年成為零排碳國家,外界質疑是為核電復辟鋪路,然而首相菅義偉昨(5日)在國會答辯時又說,目前無新建核電廠計畫。30年後,這島國無火力、無核能發電,維持供電穩定的代價,會很驚...
預計年底試辦的建築能效標示,只看電費高低判斷等級。受委託研擬該制的成大建築系講座教授林憲德說,近年不少台灣企業在Apple等國際企業規定供應鏈廠商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下,都大買再生能源(綠電)。考量此...
新冠疫情造成的需求銳減,對全球能源市場形成大破壞,繼上個月美國出現負油價,現在英國一家電力公司提供負電價,部分家庭用戶可望在24日享受優惠:每度電不僅不要錢,還倒賺台幣0.75- 1.88元!紐約時...
在連篇累牘的新冠疫情篇章中,擅長觀察世界趨勢的美國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14日在紐約時報撰文,建議美國記取此次危機教訓,著眼更長遠的未來,把國會通過的數兆美元經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