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廣播金鐘獎得主劉馬利從大學就靠教琴養家,好不容易攢了存款留學,仍得努力打工寄錢回家,還一連遭逢爸爸過世、媽媽失智;44歲時考上音樂學博士班時,存款簿只剩零頭。經濟困境像是永遠填不滿的洞,音樂帶給她的幸福總被鑲上黑邊。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攤開雜誌,看到滿滿兩頁文章痛罵自己如何利用職務之便,把持部長所有行程、專權獨斷,莊錦華心裡還是起了小波瀾。她想起那些希望她運作某人升官、通過哪些工程的關說電話,當她婉拒表示一律秉公處理時,或許已難避免往後這些充滿恨意的批評。 在巷弄一隅的藝文空間,客家桐花祭推手莊錦華,一一介紹近年完成的以佛經內容為主的書法與篆刻,表情愉悅自在。回顧當年浮沉藍綠政海,是這些佛經伴著她度過一次次洶湧波濤,也帶她輕盈穿越政黨輪替時的降調風暴;如今她對過往只有感恩,「如果沒有那些給我逆境的人,我人生無法精彩。」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臨摹畢卡索《格爾尼卡》揮就畫作《作品》時,吳炫三不知一場風暴已隱然成形。幾位教授及畫家先是稱他抄襲,不久更指控他既然研究畢卡索,必定像畢卡索一樣有共產思想。面對警備總部約談、恐被送到綠島,吳炫三在家人驚慌中開始交代各種事項。千鈞一髮之際,一通電話救了他。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35歲那年,攝影家何經泰才拍完以白色恐怖受害人為主題的「白色檔案」,沒想到自己也面臨死蔭的幽谷,一度想著這樣就能永遠脫離婚姻與愛情破裂的痛苦。如今在八斗子與女友黃宥瑜共同打造的「好好基地」,何經泰說起往事,不時朗聲大笑。尋死的失敗,將他從執著中打醒,頓悟應該珍惜生命活在當下……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涼粉伯」店長辜凱鈴想起疫情三級警戒時的台北萬華,籠罩著悲傷又帶點憤怒的陰鬱磁場,她日夜為這孤絕之島的人們奮力募理物資,還要面對流言攻擊。當警戒結束,她發現自己手抖不止。十幾年來總想著他人的需要,發現最急迫的功課是回到自己,「我必須緩下來,不能再硬撐著強求。」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藝術家程延平創立全台首間體制外中學—全人實驗中學,不適應體制的孩子們在這裡悠遊自在,程延平卻愈來愈喘不過氣,為何他不敢上課、不敢開會,甚至患了恐慌症與憂鬱症?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丘愛芝曾因失戀以為自己像被裁定不符女同志標準,世界不容許自己被愛,只能在黑洞裡不斷往下掉。受訪這天,丘愛芝站在當年曾想跳下去的陽台,如今她不再被限制在性別分類格子裡,不需要任何性別標籤,她就是完整一切,「I'm all」。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驚聞舞蹈家妹妹羅曼菲病逝時,羅蘇菲覺得自己也沒法活了。她和差13歲的妹妹一直感情特好,靈魂相依,當妹妹離去,她感到一部分的自己也不在了。 要到15年後,羅蘇菲才能面對關於妹妹的一切,可以開始提筆寫妹妹。83歲的她近來完成《蘇菲紐約異想世界》,其中也收入她對妹妹的追思,是妹妹的離開教會她許多事,「我深信靈魂的存在,看似分離的,其實只是在不同空間而已。」
張國文沒想到自己的出版事業竟捅出2000萬元大洞。他不敢告訴才生產的空姐愛妻實情,天天被各方債權人乃至國稅局追討欠款,看盡人性狡詐與冷暖;偏偏醫師在此時說他小孩心臟可能有點問題,得放在保溫箱觀察一個月。他忽然好想從醫院頂樓跳下去。 對家人的愛攔住了他。20年後的今日,他開創的南門書局出版公司早已是出版界不可忽視的大將,一年可創2億3000萬多元銷售額。看著各方訂單不斷從手機叮咚跳出,張國文滿足說早將當年的痛苦拋在腦後,「我這些年真的過得很好,很幸福。」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警方前來確認男友遺物時,鋼琴家黃瑞蘭崩潰了。她無法相信,剛剛還在眼前的男友竟走上絕路,更摧毀她的是,她從男友身上看到自己處境,人生好像跟著男友結束,還好,一個聲音把她拉了回來,她上靈修課又讀起老子、易經,以及心理學大師榮格作品。長年的幽苦憤懣逐漸雲破日出,她重新回到琴前。...
孩子被前夫帶走後,梵體劇場藝術總監吳文翠發現痛苦遠遠超乎預期。她整天在家無法起身,深沉的黑暗湧來將她捲進黑洞,那黑暗巨大到讓她覺得好像不用再存在世上,對兒子的愛與長年的表演藝術訓練救了她。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知名劇場編導張嘉容,從小被要求女性就該規矩聽話,盡好傳統角色義務,別有太多個性與意見。往後當她鬧家庭革命,投身讓她感到生命意義的劇場,卻發現男性為主的藝術世界裡,「藝術」常常成為「父權」美化自身慾望的載體,她幾乎對藝術徹底失望。 在位於公寓二樓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張嘉容輕盈穿梭這她一手打造的空間,看著排練鏡面中的自己說起從前,明麗面容已全無昔日陰影。曾因在創作世界目睹眾多表裡不一與混亂而崩潰,如今她早已掌握自己節奏,在堅信的藝術與生命價值中悠遊,水面上水面下、鏡內鏡外都是好風光。
白恐受難者後代藍芸若到中年後才知道爸爸藍明谷的死因,在媽媽藍張阿冬獨力撫養她和哥哥長大的艱苦歲月裡,她早早在心中種下媽媽的囑咐,決心將來要報答當時幫助他們的大恩人。因此,才念大學,她便嫁給恩人的兒子。然而,她沒想到這在未來帶給她的痛苦,更甚於「我的爸爸是共匪」。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中的護士角色,源於高中前國文教師藍芸若的媽媽藍張阿冬。現實中的藍芸若,要到年屆半百,才知道媽媽曾因「知匪不報」被移送綠島感訓年餘,而那因吸收共產黨員遭槍決的「匪」,就是讓她在戒嚴時期深感自卑怨懟的爸爸...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音樂藝術家王榆鈞歌聲深富療癒力,為黃土水雕塑「甘露水」所創「暝尾的祈禱」歌曲更感動無數人。但她心底其實一直有個黑洞,像她寫「暝尾的祈禱」中「靜靜地搖晃/身體裡的黑色海洋」那樣,深得看不見底,不斷悄悄湧動。 至今,她仍說不清那黑洞是什麼。是在家族壓力下念商後,深陷憂鬱無助嗎?是大三時毅然退學,掀起家庭革命嗎?是情感乃至性向曾帶來的迷惘?或是就算有好友與伴侶也未消失的孤獨感?但正是那深沉的黑洞,讓她始終清醒面對人世無常,也促動她不斷創作,一次次在聽眾最無預警時打開他們心內門窗。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胡修維從西門町款款走來,修長身形裹著時髦黑皮衣,頸上俏皮地別著白底黑花三角領巾,一身氣場讓他只是簡單擺幾個姿勢,就引來路人張望是哪位明星。多年前,他也確實曾以變裝皇后胡BB一角走紅,只不過當時沒人知道,台上魅力四射的嗆辣女王,其實深陷憂鬱與恐慌。
身為社福公益組織救災指揮,黃清塗從921大地震、桃芝風災到南亞海嘯無役不與,他總能迅速了解問題、有效分配資源,糾結困境在他手中常迎刃而解。只是當他回到家,就得面對與妻子吵到無法談話達8年的婚姻困境,「我好像在黑暗的隧道,看不到盡頭與光亮。」 曾為「婚姻怎麼這麼苦」大哭,黃清塗早已領悟,這其實是要打開過去他不知道的世界。透過曾是家暴目睹兒的妻子,他得以了解更多受創孩子的狀態,如今他在聖道兒少福利基金會協助眾多創傷及弱勢兒少重建人生路,也進一步為狀況更嚴重的複雜性創傷兒少籌建「聖道山莊」,希望復原更多破碎的心靈。...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從國史館走到總統府,艾琳達一直被人群簇擁,完全是迎接地位崇隆的大人物陣仗。在總統府民主運動常設展牆上,歌頌著她與熟悉戰友的奮鬥史,周遭觀眾敬佩地觀看並聆聽介紹;然而離開這些風華,她回到深坑那僅有兩房的工寮鐵皮租屋。
窮到沒錢就醫,課業被病影響;歡喜有了愛女,卻有學習障礙;44歲才知自己是養子… 藝術家韓湘寧細數著人生種種,旁人看來是逆境,他卻一臉雲淡風輕,樂觀笑說都是順境。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醫師陳燕麟小時很困惑樓梯扶手用來做什麼。「我從來沒用過它,而且扶手都超髒!」直到高二那年,他像前一天一樣想踏上階梯,卻發現腳已沒有力氣,必須靠手扶。他的肌肉萎縮症已突破能自己上階梯的臨界值。 坐在內湖三軍總醫院辦公室,如今一身白袍的陳燕麟,面容陽光像個大男孩。經歷困惑痛苦的那些年,他對病早已釋懷,「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寧可過這樣的人生,這病教會我慢下來,更懂得什麼是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