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台股開紅盤,但本周市場最關注的是美國聯準會(Fed)在2023年召開第一次FOMC會議,2月2日凌晨將舉行會後記者會,緊接著是英國與歐洲央行的利率決議結果。目前市場普遍預期Fed將只升息1碼(0.25個百分點),歐洲則可能不只1碼。
新年一開春,Android陣營的銷售大戰立刻登場,三星拔得頭籌,預計將在2月1日舉行Galaxy S23新機發表會,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則依舊選在MWC(行動通訊世界大會)期間發表新機。產業人士指出,智慧型手機產業已然飽和,加上今年高通膨態勢依舊,這讓品牌商選擇迅速開打、提早搶市,只不過,全球總體經濟挑戰依舊困難重重,今年智慧型手機市場表現恐難回到疫情前水準。
1月9日晚間,新竹喜來登前車隊大排長龍,原來是多家竹科廠商在此舉辦尾牙,一輛輛豪車駛進地下停車場,引來路人側目。當天的尾牙宴中,赫然發現台積電18廠特別宴請供應鏈,台積電廠務副總莊子壽特別在宴會廳前親迎,這也是莊子壽在去年29日台積電舉行3奈米量產暨擴廠典禮,邀請供應鏈到場見證後,事隔10天,再次與供應商聚會。
新冠疫情3年來,國際大勢地緣政治發生不少變化,其中,長榮海運旗下「長賜號」曾在蘇伊士運河擱淺,造成整個歐亞航道阻塞,影響全球經貿甚至波及到每個人的荷包。但你能想像嗎?蘇伊士運河受阻的新聞,能被從歐亞非大陸的板塊分合、羅馬帝國時代開鑿運河、東西方貿易路線、近代開鑿蘇伊士運河對東西方航線的巨大節省、以及中共第一艘航母(遼寧艦)前身「瓦良格號」為何不能航行運河,這些內容串起來後,竟然能被濃縮在3分多鐘的短影音裡面。 這種對地理生動活潑的講解,近期在中國大陸大受歡迎,造成這股風潮的主角是一位「95後」(1995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他是安森垚,目前在中國大陸全網粉絲超過700萬人,製作的短影音動輒創下一兩千萬點擊次數。...
台積電昨(29)日舉行南科18廠3奈米量產暨擴產典禮,選在2022年只剩三天就結束,台積盛大舉辦3奈米量產暨擴產典禮,是為破除「去台化」疑慮,還是台積電自有其盤算?
記憶體產業是景氣循環指標,不過近期出現幾個啟人疑竇訊息,透露全球不景氣及美中科技角力,有人連帶受傷,不得不減產因素,美光、SK海力士及鎧俠(KIOXIA)等大廠都被迫下修資本支出,甚至減產,設法挽救DRAM及儲存型快閃記憶體價格跌勢,唯獨記憶體龍頭廠三星擴張、增產策略不變。三星背後的盤算,已隨著美國決定將長江存儲列入制裁清單,以及蘋果暫緩採用長江存儲的快閃記憶體產品而浮出檯面,三星似乎已成為這波美中科技戰的贏家。
台積電1奈米用地遭民進黨桃園市長鄭文燦、市長候選人鄭運鵬搶先揭露,計畫落腳龍潭,對台積電而言,1奈米雖已成立研發團隊,但離確認路徑、再到試產、量產,最快也是2030年的事,八字還沒一撇。提早揭露此事,為選舉所做的政治操弄,意圖明顯。
明明業績很好、營收及獲利迭創新高的台積電,股價從年初的688元,破600,再破500,更跌破400元,一度寫下370元波段新低,今天收盤價為376元,跌幅高達46%,股價接近腰斬,市值蒸發8.2兆元。這反映外資對地緣政治疑慮加深,台海情勢緊張,且美中貿易磨擦由二年前的關稅戰,演變成以半導體為核心的晶片大戰,讓原本享受疫情紅利的半導體產業,捲入美中晶片大戰的風暴核心。
聯合報每天推出「圖解新聞」,希望藉由圖像設計幫助讀者理解生硬內容。這次的圖表帶你看可能動搖台積電全球晶圓代工龍頭的因素,產能鬆動已是現在進行式。
大陸晶圓代工指標廠中芯國際近期被研究機構解構晶片後,發現已具備量產7奈米實力,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以多年研究半導體經驗及對先進製程技術的了解,大膽研判,現今中芯的7奈米實力,應可產製用於超級電腦及國防軍事用途的晶片,將對美國國安造成某種程度威脅。
為抗衡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與日俱增的影響力,美國圍堵招式盡出,不僅籌組印太經濟架構(IPEF)、晶片四方聯盟(Chip 4),還與台灣展開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兩大強權對抗的煙硝味愈來愈濃,這些機制的實際內容與未來運作令各界好奇。
繼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規模520億美元的「晶片與科學法案」,就等總統拜登簽署實施,近期美提議聯手半導體強國台、日、韓,組織新的晶片聯盟「Chip 4」,也預定本月底或下月初舉行會議,討論具體議程及細節,美國一方面藉強大半導體製造能力,一方面結盟半導體強國,對中國大陸全力發動圍堵戰。
美國力拚晶片補助法案能儘速獲參眾兩院通過,並送拜登總統簽署生效,但多數半導體業者認為,補助金額少且能否持續,仍是未定之天,不僅成效有限,若加設「防火牆」,恐讓中國大陸加速半導體自主化的腳步。
規模520億美元的美國晶片補助法案19日開始在美國參議院討論,法案擬設立防火牆,限制取得補助的半導體業者,10年內不得在中國大陸擴充投資。 目前包括台積電、英特爾、三星、恩智浦、德儀等都有在美國興建新廠的計畫,前三家已表明會投資先進製程,如果法案最終僅限不能前往大陸投資先進製程,由於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本來就不打算在大陸設立先進製程晶圓廠,對這三家公司將不會有影響...
晶圓代工版圖爭霸,王者台積電揭開新頁章。備受全球關注的台積電3奈米製程,近期正式投片。 雖然台積電沒有刻意昭告全球,3奈米製程正式量產,卻是客戶付出真金白銀,在台積電下單。據調查,這也是台積電首度於竹科、南科南北二地同步量產最先進製程,而且透過更彈性的設計架構,未來將與2年後導入量產的2奈米搭配讓客戶有更多樣式選擇...
夏天,珍貴稀有的夏候鳥陸續飛來繁殖下一代,吸引愛鳥人士跑遍全台追攝芳蹤,不過對待「嬌客」要有技巧,大批人潮蜂擁而至,害鳥害己,牠下次不來了,想拍也拍不到。 國內有一處「五星級拍鳥勝地」宜蘭三星鄉龍泉步道,志工發起「文明賞鳥」,來拍鳥必須遵守自律公約,別急著把美照po上網,共同守護生態,珍稀鳥類每年都會飛回來讓你拍好拍滿。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今日舉行法說會,法人關注焦點幾乎全數鎖定半導體庫存調整會維持多久?台積電能否倖免?是否還維持未來3到5年營收和獲利年增15%至20%的預期?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坦言,這波半導體庫存調整,恐將延續到明年上半年,但「台積電是大家晶圓代工廠」的策略,並挾先進製程、成熟製程及特殊製程三軌並進的優勢,他「非常有信心」仍會達成。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不久前才釋出明年資本支出仍將超過400億美元,展現擴增產能雄心壯志。但供應鏈透露,台積電近期再度派遣採購、營運及廠務等高層,飛往美國和日本緊盯半導體設備出貨進度,凸顯半導體設備交期拉長的情況似乎比先前還更嚴重,讓密集在2023年及2024年新廠密集準備量產的台積電也開始緊張。
時序邁入第三季,雖然傳統返校季、耶誕旺季即將來臨,業者該準備啟動備貨機制。然而,隨著全球通膨問題持續高升,下半年消費力道、消費氛圍目前仍然充滿未知數,如何精準備料、甚至快速去化庫存,都將成為企業在景氣難測期間的保命關鍵。
全球晶圓代工三強爭霸戰中,三星副會長李在鎔最近為了下世代極紫外光(EUV)再度飛往荷蘭艾司摩爾(ASML)總部,並很高興搶到「額外」的機台數,這是為三星多爭取到目前全球訂單得排隊長達2年的最新一代高數值孔徑(High NA)EUV機台。無獨有偶,台積電主掌研發大軍的資深副總米玉傑,也宣布台積電會在2024年拿到最先進設備。 據了解,台積電買進下世代Hing-NA EUV微影設備,將是為台積電跨進埃米世代預先部署,不會用於2025年量產的2奈米,研判是用於預定今年8月成軍的1.4奈米研發團隊使用,換句算說,是買來研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