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高教

陽明交通大學今年首度招生的中醫系,是國內目前唯一一個國立大學中醫系,其他國立大學對於增設中醫系也躍躍欲試。記者林伯東/攝影 教育

中醫系熱潮/陽明交大牽動中興、嘉大命運?學界:6年內不會新設中醫系

陽明交通大學四度申設中醫系才成功,打破長年以來中醫系四校五系的「365總量天條」。中興大學、嘉義大學也都在積極爭取設立學士後中醫系,教育部已對嘉大做出決議;有學界人士預言,至少6年不會出現新的中醫系或後中醫系,陽交大中醫系甚至會牽動中興、嘉大命運,真是如此嗎?

台積電2023年的研發投資大約1200億元,專注於IC製造,反觀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5年投入不過900多億元預算,每年平均190億元,還要涵蓋所有高教科研課題。圖為台積電全球研發中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汗產學/陽交大技轉金居冠1年仍不到1億 高教怎培養下個台積電董座?

大學研發投資若與產業相比,可是「天差地別」,台積電2023年的研發投資大約1200億元,專注於IC製造,反觀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5年投入不過900多億元預算,每年平均190億元,還要涵蓋所有高教科研課題,即便國內領先的尖端系所,每年的研究經費也不過幾億元。 經查,全台大專校院中,每年產學技轉金額最高的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甚至超越資源最多的台灣大學,但每年仍沒有超過1億元,校方有什麼獨特的產學經營之道?陽明和交大合校之後,對於產學是否有加乘效果?

台灣現在相當需要基礎科學的人才,且產業遇到的問題都是前瞻的研究性問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汗產學/業界的難題都是前瞻性問題 教授為何說現在讀博班出路好

接產學合作除了有經費挹注,許多教授也會考慮學生出路,因為產學合作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業界工程師和主管,畢業之後無縫接軌進入公司。有頂大教授觀察到,以前的學生對半導體產業趨之若鶩,但這三、四年,越來越多人畢業後選擇新興科技,年薪多少已不是就業的唯一選項。

台積電每年提供研究經費,公開徵求大學教授研究計畫(Joint Developed Project, JDP),藉以補台積電內部的不足。路透 教育

血汗產學/台積電計畫經費比工程師年薪還低 有教授被企業當免費研發工

台灣不少大學教授把研究量能投入產學合作,不過合作經驗冷暖自知。近年有頂大教授面對台積電等科技大廠產學計畫時,從趨之若鶩轉向默默退出,因為經費比台積電工程師年薪還要低,甚至有教授被企業當成「免費白工」,不過也有清大教授肯定台積電的計畫挹注不無小補。國外產學合作先簽約,要做樣本試片,一定要收費,為何台灣不行?

去年《教改萬言書》滿20周年,當年參與的學者再聚首開記者會,這是沉寂許久的「教改論壇」再次發聲,卻是黃光國教授有生之年主導的最後一次「教改論壇」記者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改30年/當年黃光國教授萬言書批教改一一說中 李家同拋解方:恢復聯招

已故台大心理系教授黃光國,21年前帶頭發表、上百位學界人士連署的「教改萬言書」,當年他們對教改的警告,如今不幸都言中。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甚至建議恢復聯招,最簡單也最公平。 參與草擬教改萬言書、教改論壇召集人之一的周祝瑛則說,台灣教改導致大學退場,更造成公立學校崩解,卻不見當年教改主事者反思的聲音,如今無法收拾善後,她給家長的建議是「自救!」

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郭位受訪說,教改是政府討好人民的後果,「有教無類」的後果則變相培養出許多通才,選擇技職的人愈來愈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改30年/廣設大學害教授和年輕人低薪?技職教育弱化讓缺工惡性循環

教改廣設大學被認為導致技職教育衰敗。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郭位說,教改是政府討好人民的後果,「有教無類」的後果則變相培養出「通才」,「高教平頭主義」讓學歷通膨,教授和年輕人都低薪。 為何郭位認為,台灣只需要50所大學、30所專科?也有學者表示,台灣不需再分普通或技職高中/大學?但也有專家認為,國內過去其實投入大量教育經費驅動技職教育,關鍵在教育體系迭代慢,但世界迭代快,高速迭代產生的落差導致傳統教育的價值沉沒。

明道大學7月要退場,中華文化與傳播系學系助理教授兵界勇將申請退休。他不諱言自己是身障者,要再找環境友善的專任教職不容易。圖/兵界勇提供 教育

教改30年/大學退場中年教師慘賣房、當農夫 學生轉學問題多休退學率高

從2014年至2024年7月底,全台已有15所大專院校陸續退場,師生首當其衝,老師失業後有人返鄉種田,有人兼多職養家;學生像球一樣被踢來踢去,最慘的是,有學生轉學到被安置的學校後,該所學校也退場。退場海嘯襲來,衝擊只會更加惡化。 聯合報數位版「教改30年」系列專題,專訪多名退場師生現身說法,他們的受害故事,不過是數千人裡的冰山一角。

「台灣教授是有錢做研究,沒錢過日子。」學者說,台灣學術研究界如果要與全世界競爭,就應給高科學影響力者肯定及獎勵,而不是抱著鴕鳥心態不看排名。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科學家排名/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台灣不在乎?提高教授薪水才能改變學術影響力

「你走在校園如果不是前2%,你會抬不起頭。」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郭位說,香港城大工學院教授裡面,三個人就有兩個是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其他人也在追求2%的路上,因為這是全世界頂尖大學教授都想擠進的排名。但台灣學界卻很少人在意。台大教授說,台灣教授是「有錢做研究,沒錢過日子」,香港、新加坡祭出高薪,從國外挖角頂尖學者,學術水準馬上大幅提升,想和世界競爭先應提高台灣教授薪水。

1994年4月10日,多個民團與學界發起「410教育改造」運動,並上街遊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改30年/410教改「廣設大學」變調掀倒閉潮 學歷通膨遺毒擴散中

1994年4月10日,史上最大教改工程上路,其中忽視少子化的廣設大學惡果已現形。學界認為,當政治支票凌駕教育,技專浮濫升格是「無法回頭的錯誤政策」,遺毒是大學倒閉退場相繼出現。 2014年高鳳數位內容學院成為首間退場學校後,至2024年7月底,已知有15所大專走入歷史,且其中有13所過去曾專科升格為學院或科大。退場海嘯還在現在進行式,教團甚至預估到117學年恐共有40所大專退場。聯合報數位版從4月4日至4月8日止,一連5天推出「教改30年」系列專題,深度探討教改廣設大學的苦果,即將上台的賴清德政府,該如何收拾爛攤?

學者指出,國際近年開始做論文引用數的統計,代表這是一個重要的世界學術趨勢,但台灣高教仍停留在衝刺論文數的階段,不看重影響力。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科學家排名/大學過度追求論文發表數成陋習 政府期刊獎勵淪「三流台灣清單」

「台灣投入的高教資源淪落為算論文篇數,而不是看引用數、影響力。」有台大資深教授直言,政府會列一些獎勵的期刊清單,但這些清單有很多是台灣清單,往往夾帶很多二、三流期刊,跟國際認可的頂尖期刊清單有很大落差。研究型大學不應以學校論文產出為KPI,而應以畢業的博士生能夠在國際學術市場具有競爭力為指標。然而,相較國外大學,國內博士生素質不夠好,讓指導教授很吃力,最悲慘的下場是,還要幫博士生寫論文。...

近年台灣的大學發表的論文數越來越多,但是在國際排名反而落後,每年進入世界科學家排行榜的台灣學者更是「稀有」。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科學家排名/落後港陸...台大僅0.3%教師入榜全球科學家 因中生代被忽視?

台灣不僅大學研究排名差,進入全球科學家排行的學者也少。以科睿唯安為例,去年台大僅6人次,占比0.3%,落後香港、中國大陸;入列史丹福大學科學家排名也不多。關鍵究竟是否在論文獎勵金/研究獎金? 該現象凸顯台灣科研困境:產出的論文不具研究影響力,大學教師只重視發表篇數的「量」,忽略論文貢獻的「值」。聯合報數位版採訪多名曾入榜的學者分析原因,多人提到,已建立學術地位的中生代教授反而最被忽視,常被認為「不用再被鼓勵了」。...

位於台南的遠東科技大學,最近獲得中國信託集團的1億元捐資,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主打現在最搶手的半導體學院。圖為遠東科大校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企業接手瀕危私校是未來趨勢? 企業型大學該如何找到生存利基

少子化衝擊,許多私校面臨退場危機,位於台南的遠東科技大學,獲得中國信託集團的1億元捐資,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主打現在最搶手的半導體學院。面對多元社會需求的變化,並在政府稀少經費預算下,迫使大學必須改變經營管理策略,在夾縫中求生存。 中信金入主遠東科大後,真能如中信金內部高層人士所說的「做公益」,落實大學「服務學生」的重要責任?如何讓社會對企業辦大學「信服」?如何讓師生「幸福」?都需要讓時間去證明。

林智堅論文抄襲案讓指導教授陳明通(圖)至今仍對台大學倫會的判決感到忿忿不平,他25日強調,林智堅並未抄襲,這是一個「世紀大冤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林智堅論文是獵巫冤案?學者:陳明通才是違反學術倫理的「大巫」

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的台大國發所碩士論文,被台大學倫會審查認定抄襲余正煌。「論文門」案已過許久,未料指導教授、國安局前局長陳明通25日在「2022的學倫獵巫事件簿」新書發表會中,稱是「世紀大冤案」,不僅淪為政治鬥爭工具,還說鬧這麼大是認知作戰。 學界表示,陳明通愈描愈黑,反讓人懷疑該研究所、研究室的學術訓練和學倫素養與專業;還有學者說,指導教授該做的是方向指導,陳明通搞成「共同創作」,還幫學生跑數據,恐怕才是違反學倫的「大巫」。...

統測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僅剩2083人,近五年來連年走低,人才庫先告急,也讓科大護理系招生蒙上陰影。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統測衛護類考生大減 解醫護人才荒 大學設護理系為何遭批評?

四技二專統測日前公告報考人數,衛生與護理類報名人數僅2083人,近10年來連年走低。還未到醫療體系端,基層人才庫先告急,但近年普通大學廣設護理系,本招生年度,教育部再允許大學校院4年制日間部護理系擴充10%招生名額。學界認為此舉形同吃定考生「先普大後科大」的心理,讓技職、大學在招生階段廝殺搶人...

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到南加大念博士班,念到第八年寫博士論文前放棄,走上跨界創業之路。圖/葉肇元提供 教育

台大乖乖牌挑戰教育體制 博班讀8年休學創業 體悟人生「海闊天空」

進入台大後「上車容易下車難?」建中、台大醫學系畢業的雲象科技創辦人葉肇元,到美國南加大念博士班,念到第八年、最後在寫博士論文前放棄,走上創業之路。從醫師跨界為工程師,葉肇元說,他跟正規教育有很多的「愛恨情仇」,進了博士班後許多人即使很痛苦也不願意選擇離開,造成了身心非常大壓力,他想跟「卡關」的人說,認真問自己到底博士班是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的話要勇敢放手。台大教授觀察,很多學生不適合台大,離開學校常常才是海闊天空的開始。

近年教育部與各級學校都相當重視學生輔導事宜,台大學生輔導中心統計,個別晤談的人次在2022年創新高,有1萬1394人次。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生低谷/諮商請假攀升 醫學生總覺得「我就爛」 台大碩博生受困師生關係

頂大輔導系統晤談人次逐年提升,成功大學臨床心理師分享,曾遇醫學科系學生一直覺得自己「很爛」,即使大家都認為他已經很優秀,探究原因是從小背負父母過度期待。這樣的個案,心理師就需要花很長時間陪伴,才能慢慢調整個案對自己的看法,讓個案自我肯定。 「求助比例高不一定代表現在學生更脆弱」,專家分析,學生對自我情緒敏感度提升,凸顯對自我心理健康的意識提升,正視自身困境並且嘗試求助是好事;台大心輔中心統計,學生主訴以「自我瞭解」的頻次最高,其次為「情緒困擾」、「人際關係」、「壓力調適」、「家庭關係」。若進一步分析,碩博士班學生主訴項目中,「師生關係」比率高出大學部許多。

需要心理諮商的大學生愈來愈多,一所私立科大,上學期發現40人具有自傷、輕生風險,其中10人有所行動但未遂。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大學生低谷/學生心理健康危機擴大 入學做風險評估、導師心理師關懷日常

近年大學生憂鬱指數明顯上升,某頂大110學年有16人次自傷、輕生,南部一所私立科大,上學期發現40人具有自傷、輕生風險危機的個案學生,其中10人有所行動但未遂,中部一所科大上學期的校安通報,也有16人次自傷。需要心理諮商的大學生愈來愈多,多為憂鬱、嚴重情緒困擾、複雜性創傷等,弱勢生較易成為高風險?目前尚無定論,但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擴大中是嚴重警訊,學校安全網接得住嗎?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很多大學設計領域科系為了招生宣傳,將德國紅點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等國際獎項列為學生畢業門檻之一,也可看到有些老師固定帶著學生創作「可以得獎」的作品送件,因為得獎與否也與教師升等有關。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設計獎錢坑/國際獎與教授升等、畢業就職連動? 設計師揭業界潛規則

很多大學設計領域科系為了招生宣傳,將德國紅點設計獎、德國iF設計獎等國際獎項列為學生畢業門檻之一,也可看到有些老師固定帶著學生創作「可以得獎」的作品送件,因為得獎與否也與教師升等有關。紅點昂貴的報名費及繳獎費,被不少人認為讓整個結構扭曲及商業化,教師、學生不過是扭曲結構下的小環節,但也有學者認為,報名費本身就是篩選,覺得貴,選擇其他手段經營自己就好,不需要批評獎項。 究竟,大學設計相關科系學生畢業後找工作時,雇主會看應徵者哪些能力?資深設計師表示,最終仍取決這項關鍵,得獎只會讓他們多注意一眼而已。...

德國紅點設計獎讓不少設計圈人士趨之若鶩,但昂貴的報名費和繳獎費、浮濫的獲獎數,都令設計圈詬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設計獎錢坑/設計界掠奪性期刊?只要付20萬包得獎 揭報獎代辦手法

德國紅點設計獎讓不少設計圈人士趨之若鶩,但昂貴的報名費和繳獎費、浮濫的獲獎數,都令設計圈詬病。有設計公司負責人揭露,近年經常收到專門幫忙「報獎」的代辦經紀公司電郵,提出近百個國際獎項建議列表,從紅點、iF到沒聽過的都有,並提供多個方案,費用從10萬到30萬不等;有的設計獎還會直接搜尋設計師、邀請參賽,也難怪被學界稱是「設計界的掠奪性期刊」。 聯合報數位版取得某代辦公司企畫書,究竟「包準得獎」的手法為何?

高教深耕計畫第一期最後一年台大拿23億占第一,但更多公立學校僅取得5、6千萬,落差甚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高教經費爭不過台大 大學出租館舍背後隱藏什問題?

近年大學嘗試開源節流,不少位於都會區、地段佳大專校院靠出租校內閒置空間賺租金,如台大將第二活動中心租予數個餐飲業者,台師大也將閒置教官室租給熱門西式餐廳。但日前台體大卻爆發欲出租校內空間壓縮學權的爭議。租金相較於學費可謂「穩賺不賠」,大學樂當「包租公」甚至不惜與學生爭空間,背後凸顯長久以來的高教經費分配困境。 有大學高層表示,競爭型計畫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更多公立學校一年僅5、6千萬,不少學校性質特殊,要拿到資金確實沒這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