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賞鳥

在都市內的松菸生態景觀池,動植物生態豐富。記者楊竣傑/攝影 生活

松菸新玩法/生態景觀池有「大祕寶」 與紅冠水雞來場散步奇遇記

在其他地方觀察紅冠水雞,必須遠望,但紅冠水雞竟然在松菸「成家」,甚至悠遊自在地在此生活、育兒,也不怕人,松菸位處熱鬧的台北市東區與信義區間,在都市喧囂中能有如此場景,讓許多人驚艷,超過30種保育鳥類願意來松菸園當鳥鄰居,除了有都市之肺好環境,還有一群默默呵護、守護牠們的人。 下次來松山文創園區,在逛書店、展覽外,不妨停下腳步,仔細觀察樹叢、草毯間,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也許還能和紅冠水雞來場奇遇記。

南部正遭遇百年來最嚴重乾旱,位於高雄半屏山下的半屏湖出現完全乾涸情況,原本水中游的魚因擱淺死亡並被毒辣的陽光曬成魚乾,湖底更是一片乾涸龜裂。記者劉學聖/攝影 專題

遇百年旱情!高雄半屏湖乾涸見底 湖中魚也被曬成乾

南部地區水情吃緊!正遭遇百年來最嚴重乾旱,位於高雄半屏山下的半屏湖出現完全乾涸情況,應該在水中游的魚因為擱淺死亡並被毒辣的陽光曬成魚乾,湖底更是一片乾涸龜裂。原本這裡是冬候鳥的隱密棲息地,卻因為旱情影響全不復見,也讓人擔心旱情是否會更為加重。

鸕鶿乘著夕陽餘暉歸巢的壯觀美景,已成金門世界級生態景觀。圖/莊西進提供 生活

昔時烽火戰地 如今賞鳥天堂 小三通復航有望找回金門商機

金門每年最少吸引超過1千人次的「鳥友」,每人住宿加租車、機票、餐食等一條龍服務,平均有上萬元的商機,成為新觀光消費族群,且持續增加中。金門專業賞鳥民宿「笨斗居」老闆蕭振佑說,過去連對岸鳥會都專程到金門賞鳥,雖因疫情中斷,但小三通復航,有機會回流。

宜蘭三星鄉龍泉步道,晨光中的八色鳥,浪漫多彩。 圖/呂學麟提供 生活

不讓賞鳥變害鳥 宜蘭訂公約 打造五星級拍鳥勝地

夏天,珍貴稀有的夏候鳥陸續飛來繁殖下一代,吸引愛鳥人士跑遍全台追攝芳蹤,不過對待「嬌客」要有技巧,大批人潮蜂擁而至,害鳥害己,牠下次不來了,想拍也拍不到。 國內有一處「五星級拍鳥勝地」宜蘭三星鄉龍泉步道,志工發起「文明賞鳥」,來拍鳥必須遵守自律公約,別急著把美照po上網,共同守護生態,珍稀鳥類每年都會飛回來讓你拍好拍滿。

紅領綠鸚鵡在1960年代被當寵物鳥輸入日本,如今在野外繁殖約2000隻。圖/取自日本推特@Baboon_sai 國際

日本都市鳥類之王有挑戰者 身形嬌小、外表討喜無害卻能鬥贏烏鴉

日本都市鳥類之王烏鴉的挑戰者出現?東京的天空不平靜,綠身紅喙的高速身影,與大個兒的烏鴉搶地盤,驚心動魄。紅領綠鸚鵡在1960年代被當寵物鳥輸入日本,如今在野外繁殖約2000隻,耐熱不怕冷,還很長命。

華江橋雁鴨公園每年舉行雁鴨季活動,成群雁鴨陸續報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圖輯】照片看歷史/1994年北市首座野鳥保護區誕生 華江橋雁鴨公園揭幕

1994年1月9日台北市首座野鳥保護區「 華江橋雁鴨公園」揭幕。這是農委會首次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台北市中興橋到華中橋之間200多公頃的面積,劃為保護區。其中,近80種雁鴨、49種植物,再加上兩棲及哺乳類動物,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意義可說相當重大。...

保育專家珍古德(前排左二)1997年10月2日與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南下屏東墾丁,珍古德受訪時,後方的李登輝(後排左二)兩手張開,變身隨扈似的維持秩序,十分逗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圖輯】照片看歷史/1997年保育專家珍古德訪台 李登輝變隨扈

國際級保育專家珍古德博士,1997年9月28日二度訪台,10月2日,當時擔任總統的李登輝陪珍古德南下屏東墾丁展開生態保育之旅,珍古德興奮的欣賞在山野間縱躍的台灣梅花鹿,盛讚李總統是難得的領袖,臨別前還許下再回墾丁賞鳥的心願。

生態攝影師黃志煌在高雄鳳凰山區,偶然拍到烏頭翁與白頭翁同框。圖/黃志煌提供 生活

【生態黑白配/上】打破黑白隔閡 烏頭翁與白頭翁、 黑面琵鷺與白琵鷺難得同框

「烏頭翁」是台灣特有種鳥類,與留鳥「白頭翁」棲地涇渭分明;在台灣度冬數量占了全球族群量的一半以上的「黑面琵鷺」,因與「白琵鷺」遷徙路線不同,彼此也不太往來,但生態攝影師透過鏡頭,拍下烏頭翁與白頭翁嬉戲、黑面琵鷺與疑似混種白琵鷺共巢育雛的罕見畫面,證明生態界的黑與白有時不是那麼絕對,物種自有生存之道。

有醫師示警新冠病毒可能透過候鳥及沙塵暴傳播,不過鳥類專家多認為,目前沒有相關案例,缺乏研究和實證,不必嚇自己,圖為候鳥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台大醫警示沙塵暴、候鳥恐傳播新冠病毒 專家質疑打大問號

時隔253天,我國再次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使得疫情再次緊繃。台大醫師蘇大成表示,除現有傳染途徑,高空長程傳輸值得關注,每年來台渡冬的候鳥,以及明年春天的沙塵暴,都值得監控與小心。不過,台大鳥類專家袁孝維表示,目前沒有新冠肺炎透過鳥類長程運輸傳播的案例,新冠病毒會不會與鳥類連結?這仍是一大問號。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一篇臉書文章,提到「有限度的餵食,不失為吸引愛鳥觀光客的好法子」,引發生態界軒然大波。圖/取自「徐仁修荒野」臉書 焦點

野鳥自在飛 有限度餵食是幫牠還是害牠?

台灣自然生態物種豐富,獨特的氣候條件更是有許多稀有種野鳥,不少愛鳥人士為了拍下生態之美,往往願意等上個好幾天,不過仍有少數生態攝影者,在野外餵食飼料、麵包蟲,播放鳥音吸引野鳥現身,引發爭議。

日本北海道冬季食物稀少,當地透過禁獵、棲地保存與冬季餵食來保育丹頂鶴,族群數量從不到50隻成長到上千隻。圖/生態工作者蔡育倫提供 生活

【餵食風波/中】為何日本行台灣不行?日餵食鶴鳥背後原因讓人不得不贊成

日本北海道釧路濕原的丹頂鶴、九州出水市的渡冬鶴鳥群,都是國際知名的生態景觀,兩地為了保護珍稀鳥類,都採用了不同程度的餵食。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徐仁修以北海道丹頂鶴為例,支持有限度餵食,引發生態界批評。到底是日本行台灣不行?還是兩者有何差異?

紅尾伯勞因為想吃被黏鼠板黏住的壁虎,而被黏鼠板黏住,最後都死了。圖/台南鳥會提供 生活

【春夏孤雛淚2】誤撿餵食、室外放黏鼠板 小心你就是「野鳥殺手」

每年3月至8月是鳥類繁殖與雛鳥生長期,也是野鳥救傷旺季。各地鳥會統計,除了氣候等自然因素,不當樹木修剪造成落巢,也壓縮生存空間,逼得野鳥在民宅屋頂、冷氣機旁築巢,徒增人鳥衝突;專家表示,還有人類自以為是的愛心,例如「誤撿」學飛幼雛、不諳鳥性「活活餵死」雛鳥,都是野鳥殺手。

赤腹鷹體長約30公分,有台灣其他猛禽少見的豐富顏色,去年過境墾丁數量破25萬隻,創31年新高。 圖/蔡乙榮提供 生活

一次飛900公里 赤腹鷹最新遷移路徑 台團隊解密

每年9月是猛禽赤腹鷹過境高峰,去年赤腹鷹過境墾丁數量破25萬隻,創31年新高,萬鷹飛翔畫面好震撼。這龐大群族從那來、飛往何方,留下許多謎,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蔡若詩團隊與台灣猛禽研究會,去年赴南韓繫放13隻赤腹鷹,最近有4隻飛到印尼後再陸續飛回韓國,全新遷移路徑曝光,一口氣飛越900公里的驚人渡海能力,讓人吃驚不已。

山麻雀雄鳥與雌鳥外表差異大,背面紅褐色,背有黑色縱斑,尾、翼黑褐色,羽綠略帶黃褐色,近年數量逐漸漸少。圖/蔡若詩提供 生活

【消失的麻雀3】瀕危山麻雀全台不到千隻 人工巢是最後希望

「山麻雀」是麻雀的近親,但早在2008年就被農委會列為一級保育野生動物,全台數量更不超過1千隻。有一群人為了搶救山麻雀,在全台掛設人工巢箱,讓山麻雀住進去,成功繁殖率已達3、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