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校長遴選

今年台南市國小新任校長遴選「26取8」,競爭激烈,勝出的8名校長,多達6人具雙語或是資訊科技專長。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國小校長遴選政治化?候用校長質疑:英語和資訊專長吃香

今年台南市國小新任校長遴選「26取8」,競爭激烈,聯合報數位版掌握,最後勝出的8名校長,多達6人具英語/雙語或是資訊科技專長,有候用校長直言,校長應以綜理校務為首要,如今卻變成「專長取向」,難道是為了配合政府力推的雙語跟科技政策?台南市教育局長鄭新輝回應指出,不應這樣「事後歸因」,這幾名遴選上的校長整體表現都很好,只是「剛好」英文程度也不錯。

校務會議是校園最高層級會議,決議校內重要決策,各校可自行決定採取「全體制」或「代表制」。圖/新上國小提供 教育

校務會議成親師生衝突戰場 增加家長比例 為何大小校都為難?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國民教育法」修正案,未來國中小校務會議應邀學生代表列席,引發爭論。中小學校務會議是校園最高層級會議,決議校內重要決策,組成對象包括校長、全體專任教師或教師代表、家長會代表及職工代表,各校可決定採「全體制」或「代表制」,而代表如何組成、議事如何進行,常左右會議結果,甚至引發親師衝突。 有家長團體表示,校務會議代表問題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家長們團結捍衛孩子受教權的開始。因六都教育主管單位對校務會議的家長代表比例規定不一,若不增加家長代表比例,要如何伸張學生權益?但也有校長主張因校制宜,以免流會。

依據現行遴選要點,校長通過遴選後一任4年,得續任一次,8年期滿須回任或轉任遴選他校。圖為校長就職宣誓照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育黑洞/遴選汰除率不到1% 資深教師曝:校長靠結盟換校轉任

現在校長一任4年,得續任一次,8年期滿須回任或轉任遴選他校。但這套制度的疏漏就是沒有「合於社會期待的校長評鑑制度」,各縣市現職校長汰除率幾乎不到1%。一名北部國小資深教師揭露,校長第一任4年期滿,就開始規畫「合縱連橫」,彼此手中都有任期名單可預先「喬」位,避免任滿卻無校可去。各縣市每年能提出的校長缺額少的可憐,培訓一堆候用校長。連上場的機會都付之闕如。

有教師揭露,某新竹縣國小校長長期精神凌遲教師,「校長用官威在壓迫最基層的老師,講霸凌真的不為過。」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教育黑洞/權力鬥爭嚴重?國小校長被控霸凌 到校一年逾半數老師走光

好校長能讓親師生上天堂,不適任校長則可能把校園經營成地獄,多數老師怕被秋後算帳選擇隱忍,遭霸凌者恐是巨大「黑數」。有「無條件向家長傾斜」的校長,有「近親繁殖」的師徒校長群,也有校長則化身「土皇帝」,利用校內行政力量,或「引導」家長投訴,逮到機會「修理」異己;有教師揭露,某新竹縣國小校長長期精神凌遲教師,調到新校服務不到一年,全校13個老師,有8個老師都調走了,「不適任校長到哪裡都不適任」。

有校長指出,大學校老師人數多自主性高,校務溝通就是一大難題;學生多也增添管教難度,民意代表介入也是一大壓力,圖為2019年台中市校長布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校長寧做小/「忙於辦案、無暇辦學」成常態 還是有校長願意承擔

大校事情多,校長壓力大,吸引力降低,並且已有往小校移動的現象;但還是有不少校長願意到大校接受挑戰。有校長說,自己的規畫就是由小校、中型學校到大校,首任到小校服務,8年來檢視當初遴選時提出的計畫目標,都一一實現,卻也感嘆教育平台已傾斜,動輒得咎,校長愈來愈難當了。

教育環境改變,校長的責任、壓力都加大,也出現校長往小校移動現象。示意圖,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校長寧做小/校長大風吹…都想去小校 有些縣市甚至找不到人?

大風吹,吹什麼?教育界近來吹起大校校長往小校移動的風潮,有的轉到中小型學校當校長,有的甚至回歸當教師,不再插手行政事務。教育界人士感歎,這些校長之所以寧願把自己做小,主要問題出在「同酬不同工」,消磨了校長的熱情,也凸顯背後許多校園的制度化問題。

管中閔向來說話直率,被稱作「管爺」,但「卡管案」卻讓他愈來愈寡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記者糾纏管中閔300多天 數百篇報導將「黑暗角落」攤在陽光下

選台大校長,就像一個深潭,水面平靜,水下暗潮洶湧,隨時會將人吞噬...,這是台大前校長管中閔曾經私下跟我說的話。「卡管案」300多天,聯合報系數百篇報導,將許多「黑暗角落」攤在陽光下,強調「我們不是挺管中閔,是挺大學自治」,也因為此案,身為教育記者的我全程關注報導,感覺寫了一年多的政治新聞;而李遠哲的「黑道大哥」說,就是對我說的。

教育部高教經費每年約新台幣1000億元,加上民間產學合作、捐助、學雜費相關收入等,換算下來國內重要大學生均經費僅10至20萬元。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校長難當/高教自治淪虛幻 大學生經費僅10萬 遠不如私幼15萬

台灣的大學治理基本困境,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國內大學生均經費僅10萬元,比私立幼兒園每生一年15萬元還少,且政府補助和學雜費占收入來源五成到七成,經費幾乎來自政府,大學自治就是虛幻的,大學教授批判政府也很困難,大學作出與政府方向不同的研究也有風險。

清大前校長賀陳弘(左二)被喻為最會募款的大學校長,圖為2019年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左三)代表聯電捐贈7000萬給清大,作為整建「君山音樂廳」的經費。圖/清大提供 教育

校長難當/校務基金籌好籌滿 大學校長做苦工、勤奔走變身募款王

哪些大學校長是募款個中高手?少子化已是台灣高等教育最嚴重挑戰,但政府經費補助有限,學雜費又「凍漲」多年,大學校長最重要的「標準配備」之一就是「找錢」。平時要當無償苦工、培養人脈。大學校長表示,募款是沉重的壓力,尤其是校友偏年輕、聲望較不高的新大學,募款更困難。

明年元月將上任台大校長的陳文章受訪時提到,他將針對中生代學者提出獎勵機制。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專訪陳文章/心疼中生代教授的悲哀 台大準校長要設每人15萬勵進獎

今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的評比中,台大排名比前一年落後74名,其中「教學聲望」及「研究聲望」分數大幅滑落。明年元月將上任台大校長的陳文章表示,台大在國際上的自我宣傳比較不足,未來將加強與全球國際重點大學和企業深度合作,「把台大最值得驕傲的地方讓大家知道」。陳文章也關照「中生代的悲哀」,允諾積極募款,讓40多歲的台大教師在拚升等、搶計畫的同時,維持研究動力,不會覺得人生無望。

新當選台大校長的陳文章自認「比較適合當執行長,因為我喜歡做事」。但去年11月台大校長管中閔宣布不續任後,許多人鼓勵他參選校長。記者潘俊宏/攝影 教育

專訪陳文章/直球對決林智堅論文案:台大校長一定要出來講話

台大工學院長陳文章當選台大下屆校長,他今天接受聯合報數位版專訪表示,未來作為台大校長,他很樂意從教育政策發聲,並堅守校園純淨和自主,例如日前發生的林智堅論文案,台大校長一定要出來講話,「作為知識分子該講的話,我還是會來講」。

台大因校長管中閔不續任,辦理下屆校長遴選作業,日前由工學院院長陳文章教授擔任第13任新校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評論

從台大看大學校長遴選怪象:比人脈、派系的間接選舉

日前台大校長遴選暗潮洶湧,原本接洽的兩位國外學者也都拒絕,校內參選人之間也傳出一些角力,加上這次校長遴選甚至淪為政治審查的擂台,過程中,有學生要求候選人政治表態,依選前的政治操作,若是由前代理校長郭大維選上,恐怕卡管事件會再次重演,國內大學校長遴選成為一場「比賽人脈、派系、資源與影響力的間接選舉」,恐怕難以吸引外校人才參與。...

知情人士表示,這屆台大校長遴選從校務會議代表就開始密集運作,牽涉太多利益交換,「水真的很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大選校長/今年被爆角力運作綿密 教授痛心:每選一次分裂一次

台灣大學每次校長大位之爭,免不了背後各學院間的角力,甚至有人被抹紅、抹黑。知情人士表示,這屆校長遴選的操作比上一屆更為綿密,從校務會議代表選舉就開始密集運作,牽涉太多利益交換,「水真的很深」。一名曾參與校長遴選的教授說「每選一次校長,就是一次分裂。」

台大今天舉辦記者會公布第13任校長遴選結果,由工學院院長陳文章教授(圖)擔任台灣大學第13任新校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大選校長/陳文章一躍勝出成黑馬 熱門郭大維最後一刻被突襲?

最高學府台灣大學校長遴選,各方勢力運作激烈,台大工學院院長陳文章在最後一關PK台大前代理校長郭大維,陳文章突破重圍成為大黑馬,從6位候選人中一躍勝出,成為新任台大校長。至於醫學院2名候選人都落馬,推測是醫學院一開始就願意「退讓」,因此沒有太強烈的布局。

台大校長遴選日前舉行校務會議投開票。遴選即將進入最後階段,最遲10月8日選出新任校長。記者潘俊宏/攝影 教育

台大選校長/今年也可能爆冷? 2關鍵將左右結果

台灣大學校長遴選推薦投票共6人進入第二階段,近期進入校長遴選委員會舉行最後階段投票,台大校內盛傳,本次校長遴選仍可感受到派系運作痕跡。學界和知情人士分析,受限於台大遴委會內部投票機制以及數年來的遴選風氣,外部參加遴選者少,也可能選出意料外的人選。

這次投票結果跟過去台大校長遴選時的校務會議推薦投票很不一樣,有5人拿到不推薦票非常高,各自都是80幾票。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大選校長/5人不推薦票破400張 資深教授:背後有不同勢力在運作

與國外一流大學已經成熟的校長遴選制度相較之下,國內各大學的校長遴選委員會制度還尚未成熟,校務會議推薦投票選校長的制度,也常常淪於「人頭民主」,從這次台大校長遴選的校務會議推薦投票,仍可見有勢力在「串連運作」;今年很罕見地有5名候選人的不推薦票超過80票,幾乎已達投票人數154人的三分之二,「感覺有某種特定力量想把特定候選人拉下來,只是有的成功,有的沒成功。」

台大校長遴選昨天在校務會議投開票,台大校長管中閔(右二)在開票前前來關心選務狀況。記者潘俊宏/攝影 教育

台大選校長/6人進次輪校務會議淪盲投?募款和治校理念成勝出關鍵

台大校長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臨時校務會議昨天針對9位候選人進行投票,各候選人須拿到3分之1、58張票才能進入最後階段選舉門檻,電資學院和醫學院的候選人幾乎全數過關,人社領域的候選人都落馬,校內教授分析,文、法學院的老師較少,且校長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募款,人社領域基本上就比較不吃香。不過校務會議的推薦投票,某種程度是反應「人緣票」(popular vote),真正做決定的是21名遴選委員,後續的面談及訪問師生同仁,才會是扮演最關鍵的角色。

勝利國中校長王淑蘭曾任六家高中的校長,她連續2次接任新校草創期,背負不少壓力,也讓外界相當佩服。圖/王淑蘭提供 教育

校長解密/比男人更有肩膀 女校長靠2因素讓學校脫胎換骨

早期教育界曾流傳「希望找穿褲子的校長」,男性治校是主流。教育部最新統計,男性校長比率仍高達七成,外界推估女性追求學校行政領導職的意願逐年增加,但多數無法進一步成為校長,可能受限於照顧家庭、任期輪調等,聯合報數位版記者專訪女性校長的心路歷程,家人支持是關鍵。

教育部最新統計,國中女性校長占比竹市57.14%、竹縣53.33%,比率都超過五成,位居全國一、二名。圖為今年7月新竹縣中小學新卸任校長交接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校長解密/國中小女校長比率占5成 為何新竹能破「玻璃天花板」效應?

開學了,校長們站在校門口親切向學生招手,不難發現多數校長都是男性。國家教育研究院調查發現,中小學專任教師女男比為7:3,校長的女男比卻反轉為3:7,比例明顯失衡。但特別的是,新竹教育圈女力世代崛起,新竹市、縣的國中女校長比率都超過五成,分居全國一、二,也高於全國平均三成;新竹縣市的國小女校長比率也以近五成全台名列前茅,打破職場的玻璃天花板,數字背後藏了什麼秘密?

成功大學新任校長遴選,5位被推薦的校內教授為副校長蘇芳慶(左上起)、電機資訊學院院長詹寶珠、成大醫院前院長沈孟儒、生技系特聘教授陳宗嶽,及法律系特聘教授許育典,剩下1人為海外學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ingimage 教育

成大校長遴選 6推薦人選曝光 有海外教授角逐

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兩任任期將在明年1月屆滿,學校啟動新任校長遴選。但第一次徵求截止時,罕見只有2名校內人士獲推薦,未過獲推薦者應有6人門檻,因此展開第二次徵選。目前最新進度是已有6位獲推薦者同意成為候選人,不過其中1人因是海外學者,是否符合須具一級主管經歷的條件,仍待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