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據時期

作家陳玉慧在20年後重新出版代表作《海神家族》。圖/翻攝書籍封面 聽幕後

讀饗時光 EP103|《海神家族》裡那些缺席的男人

作家陳玉慧的《海神家族》在20年後的今天重新出版。這本具有半自傳性質,描述從日據時代開始三代台灣人故事的「家族小說」,放到2023年的今天,能解讀出什麼不同的時代意涵?

台北市100位70歲以上的老人,在中山堂參加第一屆耆老會談,口述他們的經驗見聞與記憶,提供台北市文獻委員會作為補修史料的參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專題

照片看歷史/1979年百位耆老齊聚中山堂「講古」 修補北市文獻史料

1979年5月11日,台北市100位70歲以上的阿公阿婆齊聚在台北市中山堂「講古」,一同幫台灣史學工作者,修補台北市歷史文獻殘篇的遺漏。這是台北市文獻委員會所舉行的第一屆耆老會談,討論包括建置、經濟、文教風俗、人物,以及台北近百年來的變遷,希望借助耆老的記憶,充實文獻史料,提供給學術界做為線索,日後更深入的考證,輯成專論。

去年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在政府主導補助下,各種活動風起雲湧,以台灣首位雕塑家黃土水名作「甘露水」掛帥的「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也是其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點

文協百年口號下 主旋律正確的「甘露水」展 犧牲了什麼?

去年逢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在政府主導補助下,各種活動風起雲湧,以台灣首位雕塑家黃土水名作「甘露水」掛帥的「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也是其一。黃土水與文協關係真這麼緊密,台灣本土美術崛起又是否得靠文協認證,或只是成為官方藉文協塑造今日民眾想像的共同體的一環。...

台北市蓬萊國小表示,校舍、景物等硬體會隨時間改變,但校歌不會改變,熟悉的旋律是學生們心中懷念的童年時光。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還記得童年的下課鐘聲嗎?用校歌、古典樂 這些國小很不同

台灣學校常用的「西敏鐘聲」,「噹、噹、噹、噹」四個音的鐘聲,是來自於日本,至今全台還約有八成學校使用這段音樂,不過也有不少學校改用古典樂、或其他更具學校特色的鐘聲。 台北市大同區蓬萊國小成立於日據時期,於2010年滿百年,當時適逢校舍翻新,新校舍啟用時為紀念蓬萊國小的百年歷史,特地將傳統的下課鐘聲改為校歌,一般下課鐘聲是使用光復後版本的校歌,放學的鐘聲則是日據時期版本校歌。

台灣眾多在清、日時代就墾地的「原墾農」,因早年契約多遭蟲蛀或在戰亂中遺失,對內政部2007年承諾原墾農「還我土地」計畫的申請,全遭駁回。圖高雄田寮陳隶昇家族遠在清朝時期在當地擁有數十甲土地的現貌。記者劉學聖/攝影 生活

【土地正義300年/中】一只檜木箱救陳家證據 其他8000多名原墾農地為何變國有?

高雄大崗山陳家珍藏「契尾」等160餘件清朝古文書,成為與政府打土地官司的重大籌碼,關鍵在早年有餘力用珍貴檜木箱保存。台灣眾多在清、日時代就墾地的「原墾農」則連這籌碼都沒,早年契約多遭蟲蛀或在戰亂中遺失,8千多件對內政部2007年承諾原墾農「還我土地」計畫的申請,全遭駁回。

宜蘭文獻委員會1964年所拍的楊廷理神像,和日治時代老照片相符,但和現在不同,「楊廷理」被移到右邊,成了翟淦。記者吳淑君/攝影 生活

離奇公案!「 開蘭三大老」神像張冠李戴 楊廷理遭換位?

宜蘭設治噶瑪蘭廳的最大推手,同時也是台灣知府的楊廷理,全台只有宜蘭昭應宮有他的神像,他和翟淦、陳蒸並列「開蘭三大老」,但最近有人找到日據時代老照片,發現楊、翟兩尊神像被錯置了,許多文史愛好者在廟方筅黗日(送神後打掃準備過年)趕來驗明證身,可惜三尊神像身分證都找不到,期間的1965到1966年最為關鍵,這兩年到底發生什麼事?有待釐清還原。

高雄市副市長史哲(左)、內政部次長陳宗彥邀大眾透過查索戶籍資料,共書高雄生活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史上最大個資外洩!日據戶籍謄本 揭密你我家族史

古早戶籍謄本,其實是認識家族歷史的鑰匙,但在現代社會眼光看來,「個資」洩露無遺。古文書契約,更是一部民俗史,官府衙役間有「互助安家契約」,充滿同僚互助的俠義精神;「紅、白契」更揭露,逃漏稅並非現代工商社會的產品,百年前就已存在。

泰雅母語老師蔡清郎接手李棟山莊,成為第二任莊主。圖/山友吳柏憲提供 生活

台版霍爾移動城堡 新竹尖石祕境守護山友50年

新竹尖石「小百岳」李崠山腳下,藏著1座有50年歷史的李棟山莊,由老兵朱萬鶴自力造屋,以鐵皮、老窗、木條、竹片拼貼搭建,風格酷似宮崎駿動畫裡的霍爾移動城堡,山上還有泰雅族抗日的古戰場,都是網友打卡地標。李棟山莊2年前遭祝融,目前由第二代莊主蔡清郎接手,守護這處尖石秘境。